导图社区 线性代数
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版本整理的,包含矩阵、矩阵初等变换、线性方程组、向量的线性相关性相似矩阵及二次型等。
编辑于2021-08-23 20:54:06线性代数
矩阵
概念
m*n个数排成的m行n列的数表
类型
方阵
n*n
行矩阵/行向量
只有一行
列矩阵/列向量
只有一列
同型矩阵
行数列数相等
零矩阵
元素都是零(与行数列数无关)
对角矩阵
Λ=diag(λ1,λ2...λn)
单位阵
对角矩阵对角线上的元素为一
纯量阵
λE
运算
相等
A,B同型,对应元素相等
加法
同型矩阵,对应元素相加
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数乘
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与该数相乘
满足结合律、交换律和分配律
矩阵相乘
A为m*s的矩阵,B为s*n的矩阵,A*B的结果C为一个m*n的矩阵C,其中cij=ai1 b1j+ai2 b2j+...+ais bsj 记作C=AB
满足结合律和分配律(不满足交换律)
若AB=BA,称方阵A,B是可交换的
EA=AE=A
AB=O不一定能推出A=O或B=O
有特例
矩阵的幂
方阵A,A^2=A^1*A^1,A^(k+1)=A^k*A^1
转置
行与同序数的列进行交换
运算规律
对称阵
方阵的行列式
由A的元素构成的行列式(各元素位置不变)
性质
|AB|=|A||B|
伴随矩阵
逆矩阵
若AB=BA=E,则A可逆,称B为A的逆矩阵
性质
若A可逆,|A|不等于0
若|A|不等于0,则A可逆,且
|A|=0
奇异矩阵
|A|不等于0
非奇异矩阵
若AB=E(BA=E),则B=
运算规律
矩阵多项式
性质
也就是说矩阵多项式可以交换
克拉默法则
对n个n元线性方程组
若|A|不等于零,则方程组有唯一解
也可用逆矩阵方法
矩阵分块法
子块
用若干横线和纵线分成小矩阵
分块矩阵
以子块为元素的形式上的矩阵
运算规律
A、B行数、列数、分块法相同
分块对角矩阵
性质
矩阵初等变换
定义
对换两行
以非零数k乘某一行所有元
某行乘非零k加到另一行
性质
反身性
A~A
对称性
若A~B,则B~A
传递性
若A~B,B~C,则A~C
行阶梯形矩阵
非零矩阵
非零行在零行上面
非零行的首非零元所在列在上一行首非零元所在列的右边
行最简形矩阵
行阶梯形矩阵
首非零元均为1
首非零元所在列其他元均为0
标准形(F)
左上角为单位阵(E),其余元均为0
关系
非零矩阵
行阶梯形矩阵
行最简形矩阵
标准形
初等矩阵
E经一次初等变换得到的矩阵
E(i,j)
i,j行(左乘)/列(右乘)互换
E(i(k))
k乘i行(左乘)/列(右乘)
E(ij(k))
k乘j行加到i行(左乘)/k乘i列加到j列
性质
A:m*n
对A初等行变换相当于A左乘m阶初等矩阵
对A初等列变换相当于A右乘n阶初等矩阵
方阵A可逆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限个初等矩阵P1,P2,…,Pl,使A=P1P2…Pl
方阵A可逆的充要条件是A与E行等价
性质
A、B为m*n型矩阵
A与B行等价的充要条件为存在m阶可逆矩阵P,使PA=B
A与B列等价的充要条件为存在n阶可逆矩阵Q,使AQ=B
A与B等价的充要条件为存在m阶可逆矩阵P及n 阶可逆矩阵Q,使PAQ=B
矩阵的秩
k阶子式
A中任取k行k列,位于行列交叉处的元素不改变A中位置次序得到的k阶行列式
若A、B行等价,则A与B中非零子式的最高阶数相等
定义
A中有一个不为零的r阶子式D,且所有r+1阶子式全等于0,称D为A的最高阶非零子式,r为A的秩,记作R(A)=r
可逆矩阵称为满秩矩阵
不可逆矩阵称为降秩矩阵
性质
0≤R(A)≤min{m,n}
若A~B,则R(A)=R(B)
若存在可逆矩阵P、Q,使PAQ=B,则R(A)=R(B)
max{R(A),R(B)}≤R(A,B)≤R(A)+R(B)
当B=b为非零列向量时,R(A)≤R(A,b)≤R(A)+1
R(A+B)≤R(A)+R(B)
R(AB)≤min{R(A),R(B)}
A:m*n,B:n*l,若AB=O,则R(A)+R(B)≤n
列满秩矩阵
秩等于列数
矩阵乘法的消去律
AB=O,若A为列满秩矩阵,则B=O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向量的内积、长度及正交性
内积
定义
当x,y均为列向量时
性质
[x,y]=[y,x]
[λx,y]=λ[x,y]
[x+y,z]=[x,z]+[y,z]
x=0时,[x,x]=0;x不等于0时,[x,x]不等于0
施瓦茨不等式
当||x|| ||y||不等于零时
长度/范数
定义
性质
非负性
x不等于0时,||x||>0;x=0时,||x||=0
齐次性
||λx||=|λ| ||x||
单位向量
||x||=1
单位化
夹角
正交
[x,y]=0时称向量x与y正交
正交向量组
定义
一组两两正交的非零向量
性质
若n维向量组a1,...,ar为正交向量组,则a1,...,ar线性无关
标准正交基
定义
n维向量e1,...,er是V的一个基,e1,...,er两两正交,且均为单位向量
坐标公式
标准正交化
此时b1,...,br两两正交
此过程叫做施密特正交化
单位化后得到标准正交基
正交阵
定义
性质
A为正交阵的充要条件是A的列向量都是单位向量,且两两正交
若A为正交阵,则A的逆矩阵(转置)也是正交阵,且|A|=1(或-1)
若A和B都是正交阵,则AB也是正交阵
正交变换
定义
y=Px,其中P为正交阵
性质
||y||=||x||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定义
A为n阶矩阵,数λ,n维非零向量x,若Ax=λx成立,称λ为A的特征值,x为A的对应于λ的特征向量
特征方程
|A-λE|=0
特征值即为特征方程的解
n阶矩阵A在复数范围内恒有n个特征值(重复的按次数计)
特征多项式
f(λ)=|A-λE|
性质
λ1+λ2+...+λn=a11+a22+..+ann
λ1λ2...λn=|A|
若A的m个特征值λ1,λ2,...,λm各不相等,则与之对应的特征向量p1,p2,...,pm线性无关
λ1,λ2为A的两个不同特征值,ξ1,...,ξs和η1,...,ηt分别是对应于λ1和λ2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则ξ1,...,ξs,η1,...,ηt线性无关
可推广至多个特征值的情形
相似矩阵
定义
称A与B相似
性质
若A与B相似,则A与B的特征多项式相同,特征值相同
若n阶矩阵A与Λ=diag(λ1,λ2,...,λn)相似,则λ1,λ2,...,λn为A的n个特征值
相似对角化
AP=PΛ
P=(p1,...,pn)
AP=(λ1p1,...,λn pn)
A pi=λi pi (i=1,2,...,n)
A能对角化的充要条件是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若A的n个特征值互不相等,则A与对角矩阵相似
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对称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对称阵的特征值为实数
λ1,λ2为A的两个特征值,p1,p2为对应的特征向量,若λ1不等于λ2,则p1与p2正交
A为n阶对称阵
必有正交阵P,使
其中Λ是以A的n个特征值为对角元的对角矩阵
λ为A的k重根,则R(A-λE)=n-k,从而λ有k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二次型及其标准形
二次型
定义
用矩阵表示
A为对称矩阵
A叫做二次型f的矩阵,f叫做A的二次型
A的秩叫做二次型f的秩
标准形/法式
定义
规范形
定义
合同
定义
性质
A与B合同
若A为对称阵,B也为对称阵,且R(A)=R(B)
合同对角化
使f经x=Cy变为标准形
定理
任给f,总有正交变换x=Py,使f化为标准形
其中,λi为A的特征值
推论
任给f,总有可逆变换x=Cz,使f(Cz)为规范形
正定二次型
惯性定理
正惯性指数
二次型的标准形中的正系数的个数
负惯性指数
二次型的标准形中的负系数的个数
正定二次型
对任意x不等于0,都有f(x)>0
负定二次型
对任意x不等于0,都有f(x)<0
判定
f为正定的充要条件:标准形n个系数为正/规范形n个系数为1/正惯性指数为n
A正定的充要条件:A的特征值全正
A正定的充要条件:各阶主子式为正
A负定的充要条件:奇数阶主子式为负,偶数阶主子式为正
补充
主子式
该定理叫做赫尔维茨定理
杂项
|a|
行列式:等于a
绝对值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n维向量
n个有次序的数组成的数组
向量组
若干个同维数的列/行向量组成的集合
线性组合
给定向量组A:a1,a2,…,am,对任意一组实数k1,k2,…,km(称为该线性组合的系数),表达式k1a1+k2a2+…+km am称为A的一个线性组合
线性表示
b是A的线性组合
B向量组中的每个向量都可由A线性表示
向量组等价
A、B能互相线性表示
性质
b由A线性表示的充要条件是矩阵A=(a1,a2,…,am)的秩等于矩阵B=(a1,a2,...,am,b)的秩
B由A线性表示的充要条件是矩阵A=(a1,a2,…,am)的秩等于矩阵(A,B)=(a1,...,am,b1,...,bl)的秩
A与B等价的充要条件是R(A)=R(B)=R(A,B)
可推广
利用最大无关组
此时关注秩和最大无关组即可
线性相关性
给定A,如果存在不全为零的数k1,k2,...,km,使k1a1+k2a2+...+km am=0,则称向量组A是线性相关的,否则称其线性无关
性质
A:a1,a2,...,am
A线性相关
充要条件
R(A)<m
A线性无关
充要条件
R(A)=m
A:a1,...,am;B:a1,...a(m+1)
此时称A为B的部分组
A线性相关则B线性相关
B线性无关则A线性无关
m个n维向量组成的向量组,n小于m时一定线性相关
A:a1,...,am;B:a1,...,am,b
A线性无关,B线性相关,则b必能由A线性表示,且表示式唯一
秩
最大无关组
定义
A中选出r个向量a1,...,ar,满足A0:a1,...,ar线性无关,A中任意r+1个向量线性相关,称A0为A的一个最大无关组,r称为A的秩
A0是A的一个部分组,满足A0线性无关,A的任意一个向量可由A0线性表示
性质
矩阵的秩等于其行向量组的秩,也等于其列向量组的秩
向量空间
定义
非空V为n维向量的集合,且对向量的加法及数乘封闭
一般地,由a1,...,am生成的向量空间为L={x=λ1a1+...+λm am|λ1,...,λm∈R}
解空间
S={x|Ax=0}
但Ax=b的解集不是向量空间
子空间
基
定义
若V中r个向量a1,...,ar线性无关,V中任意一个向量可用a1,...,ar线性表示
同时称V为n维向量空间
自然基
e1,e2,...,en
标准正交基
坐标
定义
V中取定一个基a1,...,ar,V中任意向量x可唯一表示为x=λ1a1+...+λr ar,称λ1,...,λr为x在基a1,...,ar中的坐标
变换
基组成的向量组A,B 坐标组成的向量y,z
基变换公式
B=AP
P称为从旧基到新基的过度矩阵
坐标变换公式
y=Pz
线性方程组
a11x1+a12x2+…+a1nxn=b1 a12x1+a22x2+…+a2nxn=b2 ………… an1x1+an2x2+…+annxn=bn
b1,b2,…bn全为零时,为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
必有零解:x1=x2=…=xn=0
否则为n元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将bi换成yi后
表示从变量x1,…xn到y1,…,yn的线性变换
矩阵相关内容
系数矩阵
未知数矩阵
常数项矩阵
增广矩阵
B=(A,b)
线性变换
与系数矩阵一一对应
其他表达形式
Ax=b
x1a1+x2a2+…+xnan=b
解
克拉默法则
相容
有解
不相容
无解
Ax=b
有解
唯一解
充要条件
R(A)=R(A,b)=n
无穷多解
充要条件
R(A)=R(A,b)<n
有解的充要条件
R(A)=R(A,b)
推广到矩阵方程AX=B
有解的充要条件为R(A)=R(A,B)
无解
充要条件
R(A)<R(A,b)
Ax=0
必有零解
有非零解
充要条件
R(A)<n
解的结构
解向量
性质
Ax=0
x=ξ1,x=ξ2为解,则x=ξ1+ξ2也为解
x=ξ1为解,则x=kξ也为解
m*n矩阵A,R(A)=r,则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Ax=0的解集S的秩为n-r
Ax=b
x=η1,x=η2为解,则x=η1-η2为Ax=0的解
x=η为Ax=b的解,x=ξ为Ax=0的解,则x=ξ+η为Ax=b的解
基础解系
Ax=0的解集的最大无关组
行列式
性质
行列式与其转置行列式相等
对换两行(列),行列式变号
有两行(列)相同,行列式等于零
某行(列)*k等于行列式*k
某行(列)全部元素的公因子可提到外面
某两行(列)成比例,行列式等于零
某行若均为两个数相加,则可拆开
|a b c | |a b c| |a b c| |d+a e+b f+c | = |d e f| + |a b c| |g h i | |g h i| |g h i|
某行(列)元素*k加到另一行(列),行列式不变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后续(包括矩阵)均以行为例
第i行元素除aij以外均为零,则D=aij*Aij
D,i=j
0,i≠j
i,j=1、2...n
概念
行列式
行数等于列数
本质是一个数
逆序数与排列
排列
奇排列
逆序数为奇数
偶排列
逆序数为偶数
逆序数
所有逆序的和
逆序:某对元素与标椎排列先后顺序不同时,称其构成一个逆序
对换
任意两个元素对调,其他元素不变的一次操作
一个排列中的两个元素对换,排列改变奇偶性
奇排列对换成标椎排列的对换次数为奇数,偶排列对换成标椎排列的对换次数为偶数
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
余子式
划去i行,j列后剩余部分 记作Mij
代数余子式
Aij=(-1)^(i+j)Mij
计算
二阶、三阶
对角线法则
通式
常用方法
1. 整理,按行(列)展开
2. 整理到上(下)三角形行列式
类型
上(下)三角形行列式
计算:主对角线元素的乘积
特点:主对角线上(下)方元素全部为零
对角行列式
特点:主对角线上、下元素均为零
计算同上
范德蒙德行列式
常用套路
计算行列式
将一列或一行变成除一个元素外其他均为零的情况,然后按列(行)展开,重复,直到二阶
求逆矩阵
比较离谱的性质
就要用伴随阵的那个
已知一个等式
A*A的逆=E
直接上就行
已知矩阵各元素
(A,E)经行变换后变成(E,A的逆)
已知伴随阵
分块矩阵
主对角线
子块取逆
副对角线
子块取逆,位置有变
说白了还是要自己试
都可以设未知数
行最简形矩阵
给定A,PA为行最简形矩阵F,求P
(A,E)经初等行变换后(F,P)
解线性方程组
x=A^(-1)*b
先看是否齐次,再看|A|是否为0
注意判断解的情况
求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直接法
e.g. 已知AB,求BA的,直接在AB前面乘个B
有伴随矩阵
转化成逆矩阵
有时候需要无中生有
E=A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