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认知觉醒
这是一篇关于认知觉醒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向内求,去除焦虑,保持耐心,向外求,借力改变自己,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编辑于2025-07-22 22:13:38认知觉醒
向内求,去除焦虑,保持耐心
重新认识人的大脑
人的大脑进化为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理智脑的力量远小于本能脑
理智脑的发展时间远小于本能脑和情绪脑
我们做决策依靠本能脑和情绪脑更多
我们的决策并不理智
明明知道,但就是不去做,明明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
焦虑的情绪
作者下班后感到恐惧,业余时间都是被不用动脑的事情占据
例如刷短视频
和我好像
内心迫切希望改变
在网络和自媒体时代,学习成本变得很低,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最后明白,做总比不做强
王德顺老爷子79岁上T台,89岁配音无量仙翁
把烦恼和焦虑写下来,就好比是把内心的感觉说出来,就会好很多
包括时间焦虑,任务完成焦虑,选择焦虑,环境焦虑等
焦虑的根源
想做很多事,又想快速拿到结果
急于求成,趋难避易,想不怎么努力就拿到结果
保持耐心是破解焦虑之道
面对焦虑要保持耐心
耐心是可贵的品质
很多爽剧为什么流行,因为是即时满足的产物
例如延禧攻略,过两集就会有反派被干掉
耐心并不是用意志力去忍受无趣和痛苦
认识规律之后才能更有耐心
复利曲线
能力达到拐点之后,收益迅速增长
所谓努力,就是在舒适区边缘一点点扩展能力(不要一开始就到困难区)
能力包括舒适区,拉伸区和困难区
学习进展是波浪式上升,而不是直线上升
真正的提高是懂得思考、行动和改变,而不是表层学习量
鹤老师说过读书看进去的事信息,不是知识。知识是经过思考产物并能够指导行动,这一点两者相同
潜意识
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意识负责社会系统,潜意识的速度更快
意识分层带来模糊
人生就是要消除模糊
知道读书很重要,但是还是拿起了手机刷短视频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消除模糊,学习的方法也是消除模糊
《刻意练习》不要重复练习已经会的,而是要不断寻找稍有难度的事来做
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正是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
模糊会放大困难
认知模糊来自内部,情绪模糊来自外部
子主题
困难变成痛苦
要想不受其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
感性认知
感性认知就是潜意识
潜意识处理速度更快,所以效率更高
凭感觉学习
向外求,借力改变自己
专注力
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
情绪专注
想A做B是错误的,比如边跑步边想工作,这是分心走神
身心合一片段组成的就是幸福专注的高质量人生
身心分离组成的事低质量的人生
行动和感受需要一致,才是身心合一
跑步的时候感受跑步,看书的时候感受看书
边跑步边想着工作是错误的,身心不合一
分心走神,原因
当下太无聊
当下太痛苦,沉溺在幻想中,所以走神了
分心走神就是逃避
学习专注
身心合一,深度学习
沉浸学习是一种能力,学习能力弱者无法屏蔽外界杂音,能力强者可以屏蔽杂音
深度沉浸方法论
定义明确的目标
练习时极度专注
秘诀:在专注于难度问题时,先保持极度专注,想不出答案时再将注意力转换到另一件与此毫不相干的事情上。即事前聚精会神,让意识极度投入;事后完全忘记,让意识彻底撒手。这样,灵感和答案就会大概率地出现。
能有效获得反馈
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刻意练习》的结论:做稍有难度的事,不要做已经会的和难度太大的事
学习力
匹配
实际能力和学习难度之间一定要匹配
在舒适区边缘不停地努力,主动降低学习难度,使自己处在最佳承受范围内,容易坚持
不要一次定很高目标,然后用意志力坚持
跑步不要一上来猛冲,而要循序渐进增加长度
作为父母要探索孩子的能力拉伸区
一切为了匹配
行动力不足的就是问题太大,太模糊
拆解问题
深度学习
胡适的英语老师、出版家王五云老师,对一篇英文经典美文来回翻译,找到知识盲点,成为英语大家
听书,浏览都只是浅层次的学习
自己做导图/笔记
做成课件,教授别人是深层次的学习
步骤
获取高质量知识
深度缝接新知识
输出成果去教授
好处
培养可迁移能力
在一项领域做出成就,在另外一个领域也能做出成就
产生灵感
会觉得知识是相通的,激发灵感
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
关联
有效阅读三个步骤/层次
知道信息点
关联信息点
把新的知识和已有的旧知识产生逻辑关联
行动和改变
获取知识要有目的,和自己无关的知识,不要关联
如何获取关联能力
输入足够多,多阅读多反思
保持好奇心
好比瓦特对烧水壶顶盖子好奇,发明了蒸汽机
常说一句话,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当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问自己,还有没有其他现象能用这个知识来解释,找到的案例越多,对知识理解的越深
主动
体系
知识和认知不同
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和判断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
鹤老师说我们掌握的都是信息,没有对错不叫知识
真正的知识不是你知道了它,而是能运用它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在个人成长领域,没有最优、最确定、最权威的认知体系,只有最适合我们当前状态的认知体系
只学让自己触动的,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完整别人的知识体系并不适用于自己
让触动的知识为我所用的方法
用自己的话解释新知识,促使新知识和原有的知识产生反映
在需要时能顺利提取
建立外脑体系
在实践中产生强关联的终极方法
包括阅读、反思等
不要迷恋打卡
要牢记做事的意义,而不是显性的数据
健身就要好好健身,而不是在健身房拍照
反馈
是否有持续的正向的反馈,是产生学习效果的关键,科学的策略是产出作品,获取反馈
想办法直接运用或产出作品,获取反馈。
教是最好的学,用是最好的学,用作品说话
樊登说讲书才是最好的读书方法
痛苦的反馈
作品尽量做到自己认知范围内最好
真正的学习成长是反馈反馈再反馈
休息
不要过于刻苦的学习
不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靠意志力去学习。要专注,但不要苦行
行动力
清晰,一个概念重构行动力
注意力的增强回路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最初的选择
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做事,就会形成正确的回路,提高专注力
清晰力就是行动力,要把目标变清晰
目标不是要模糊的跑步,而是去哪里跑,跑多久写清楚
用笔把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动笔非常重要,光凭脑袋记效率非常低
世界会奖励不计得失的傻瓜
成长悖论,不是看到了结果而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能看到结果,想先看到结果的人,往往得不到结果
要有不计得失的心态向前走,别在乎小聪明。耍小聪明的人往往时时刻刻都在权衡利弊,担心没有回报,最后没有行动力,一直停留在原地
当绞尽脑汁想不清楚的时候,就应该先行动起来
行动
道理都懂,就是不做,怎么破
不要停留在知道阶段,知道后就要行动,直接去做,比停留在原地好得多
把认知当成技能,知道或想通一个道理时,告诉自己还没有很多练习要做,就不会太浮躁
一开始做不好很正常
不发生改变的学习都不是有效学习
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情绪力
心智贷款,富足的心态,方能解决问题
贫穷确实会使人变笨,这不是因为贫穷让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贫穷造成的稀缺俘获了人的注意力,进而降低了人的心智带宽。
任何对我们造成压力的心态都会降低心智带宽
急于求成就会一直焦虑
现代社会的节奏快,大家都急于求成,越是这样越不能急
真正有行动力的高手,不是同时做很多事的人,而是只专注于一件事的人
单一视角造成坏情绪
世界是多元的,要多角度看问题
我想起了《项链》这篇文章,我们不应该只看到文章对马蒂尔德太太的虚荣,更应该看到她的诚信,丢失了项链,他没有选择赖账。同时马蒂尔德先生的默默付出,也值得尊敬
游戏心态
长跑就像是不停地玩一个追逐游戏,目光始终在前10m,跑完前10m就当完成任务
不断完成简单的10m冲刺就行
积极心理学
主动选择和掌控所做的事情,就会产生内在动力,获取幸福
比如工作时不是认为是给老板做事,而是为了提升自己
动机转移
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只是在通过它获取另外一种乐趣,顺便把这件事给做了,甚至可以把要做的事情当成玩
而胡适先生也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世界的模样取决于我们看待它的角度
要控制大脑,欺骗大脑,把这件事完成
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
早起
可以做规划,跑步,写作和反思
冥想
打坐参禅,调整呼吸,让身心完全放松
注意力在呼吸上
阅读
顶级的思想都能从书中找到
阅读让人拥有高密度思考
查理·芒格就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阅读仅仅是开始,后面跟着思考和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改变
紧盯改变这个目标,只要有触动和收获,就能
写作
用费曼学习法,以输出为目的
用自己的话将学到的知识重新讲出来。
把写作当成和老朋友聊天,不要有太大压力
运动
身体好和头脑好是正相关
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聪明”
运动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
运动后要安排阅读理解,背记,写作等活动,不要看电视和刷视频
运动的作用不在于健身,更在于健脑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记录自己的时间用在哪里了,大量记录,可以改命
很多时候所谓的忙碌都是为了应对外界的压力,并非主动追求,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
每天对触动自己的事情复盘,就可以保持对生活的觉知
反思和复盘
反思复盘的方法
描述事情的经过
分析原因
改进措施
反思的底层原理
符合触动式学习法
反思最触动自己的点,不要是碎碎念
运用了元认知
审视自己的感受和思维
遵循了“刻意练习”的原则
带着目标和要领努力生活
其他好处
节省生命
及时记录和反思可以抓住灵感
提高感知细节的能力
李笑来,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
INFP天生具备的能力
正视痛苦
痛苦不是坏事,是上天提醒我们的进步方向
开始行动
不被形式所束缚
提炼认知点和行动点
拒绝碎碎念
列行动清单
对自己极度坦诚
不要自己骗自己,哪怕是看起来不堪的自己,也接受自己
多阅读
选择合适的记录载体
觉知才能让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