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9.妊娠合并疾病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妊娠合并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包括: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
编辑于2021-08-24 10:25:26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9.妊娠合并疾病
心脏病
妊娠与心脏病的相互影响
(一)妊娠对心脏病的影响
1.妊娠期 32~34周达到高峰 2.分娩期 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 3.产褥期 产后3日内心脏负担仍较重
(二)妊娠合并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 围生儿死亡率是正常妊娠的2~3倍。 治疗心脏病的某些药物对胎儿也有潜在的毒性反应。
诊断
(一)病史
妊娠前有心悸、气急或心力衰竭史,或体检曾被诊断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曾有风湿热病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有劳力性呼吸困难、经常性夜间端坐呼吸、咯血、经常性胸闷、胸痛等心功能异常的症状。
2.体征 可有紫绀、杵状指、持续性颈静脉怒张。心脏听诊有2级以上舒张期杂音或粗糙的3级以上全收缩期杂音。
早期心衰的临床表现:
①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②休息时心率大于110次/分,呼吸大于20次/分。 ③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或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 ④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 提示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肌损害;(2)超声心动检查 提示心界显著扩大、心脏结构异常。
(四)常见并发症
包括心力衰竭(易发生在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褥早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缺氧和发绀;静脉栓塞及肺栓塞(是孕产妇重要死因之一);恶性心律失常。
西医治疗原则
(一)防治心力衰竭
保证充分休息,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保证合理的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铁剂的补充,以整个妊娠期体重增长不超过12kg为宜。每日食盐量不超过4-5g;孕妇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较差,需注意其毒性反应。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洋地黄。
(二)妊娠期处理
1.终止妊娠:凡不宜妊娠者,应于孕12周前行人工流产术。妊娠12周以上者在严密监护下行钳刮术或中期引产术。先控制心衰,再终止妊娠。孕28周以上者,不宜施行引产术。顽固性心衰,剖宫产术。
2.预防心衰 定期检查,孕20周前每2周检查1次,孕20周后每周检查1次;注意休息及饮食调控;纠正和预防并发症。
(三)分娩期处理
1.分娩方式的选择 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2.产程处理 严密观察第一产程,尽可能缩短第二产程,正确处理第三产程。禁用麦角新碱,以防静脉压增高。
(四)产褥期处理
产后3日内,尤其产后24小时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充分休息,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心功能在Ⅲ级以上者,不宜哺乳。不宜再妊娠者,可于产后1周行绝育术。
(五)心脏手术的指征
一般不主张在妊娠期手术。妊娠期必须手术且手术操作不复杂者,宜在孕12周前进行,手术前后注意保胎及预防感染。
中医辨证论治
1.心气虚证 益气养血,宁心安胎 养心汤去肉桂、半夏,加麦冬。 2.心血虚证 养血益气,宁心安胎 归脾汤。 3.阳虚水泛证 温阳化气,行水安胎 真武汤合五苓散去猪苓,加桑寄生、菟丝子。 4.气虚血瘀证 益气化瘀,通阳安胎 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去红花、桃仁、半夏、地龙,加桑寄生、杜仲。
急性病毒性肝炎
妊娠与病毒性肝炎的相互影响
(一)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肝脏负担加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易使肝脏受损;分娩时消耗、缺氧等加重肝损害。
(二)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
1.对母体的影响 妊娠早期,使早孕反应加重。妊娠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增加,分娩时易发生产后出血,重症肝炎常并发DIC。
2.对胎儿的影响 妊娠早期患病毒性肝炎,流产、早产、死胎、死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新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也增高。
诊断
1.病史 接触史,输血史。
2.临床表现 不能用早孕反应或其他原因解释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乏力、畏寒、发热,部分患者皮肤巩膜黄染、尿黄。
3.实验室检查
血清ALT增高、持续时间长。黄疸型肝炎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达17μmol/L以上。
黄疸型肝炎尿胆红素阳性。
病原学检查 出相应肝炎病毒血清抗原、抗体阳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相应病毒DNA或RNA阳性,据此可确定分型。
4.妊娠合并急性重症肝炎的诊断
①消化道症状严重,出现腹水、腹胀。
②黄疸进行性加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
③迅速出现肝性脑病症状。
④有肝臭气,肝进行性缩小,肝功明显异常,酶胆分离,白/球蛋白倒置。
⑤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出血倾向。
⑥肝肾综合征引起急性肾衰竭。
西医治疗原则
保护肝脏,预防治疗肝性脑病,预防及治疗DIC,治疗肾衰竭。
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证 清热利湿,佐以安胎 茵陈蒿汤加金钱草、虎杖、寄生、续断。 2.湿邪困脾证 健脾化湿,养血安胎 胃苓汤去桂枝、泽泻,加寄生、菟丝子。 3.肝郁脾虚证 疏肝理气,健脾安胎 逍遥散加寄生、菟丝子。 4.热毒内陷证 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茵陈、大青叶。
糖尿病
妊娠与糖尿病的相互影响
(一)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妊娠可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
(二)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1.对孕妇的影响 流产、妊娠期高血压、感染、羊水过多、再次妊娠时复发率高、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对胎儿的影响 巨大儿增多,胎儿畸形率增高,胎儿生长受限、流产和早产发生率增高。 妊娠中晚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引起胎儿窘迫和胎死宫内 。
3.对新生儿的影响 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高,低血糖。
诊断
1.病史 可有糖尿病家族史,既往有PCOS、GDM病史,年龄>30岁,肥胖,原因不明的流产、早产、死胎、巨大儿、羊水过多、畸形儿、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孕产史。
2.临床表现 孕期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或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反复发作。孕妇体重过高,或伴有羊水过多、巨大儿。
3.实验室检查
(1)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测定。妊娠期首次检查FPG≥5.1mmol/L者,可直接诊断为GDM。
(2)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妊娠24一28周以及28周后才来产检者,行OGTT。 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值分别为 5. 1mmol/L,10. 0mmol/L、8. 5mmol/L。任何一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GDM 。
西医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注意合理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治疗
(二)药物治疗 1.胰岛素 及时调整用量 2.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在严密观察血气、血糖、电解质的同时予小剂量常规胰岛素。
(三)产科处理
1.分娩期处理
(1)分娩时机 原则应尽量推迟终止妊娠的时间。等待39周终止妊娠。
有下列情况者立即终止妊娠:①血管病变;②合并重度子痫前期;③胎儿生长受限;④严重感染;⑤胎儿窘迫。 终止妊娠前予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
(2)分娩方式 有下列情况者,应选择剖宫产或放宽剖宫产指征:①胎盘功能不良;②巨大儿、胎位异常、胎儿窘迫等;③糖尿病病程>10年,伴有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重度子痫前期;④有死胎、死产史的孕妇。
(3)产时处理 注意休息、镇静,给予适当饮食,严密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变化,加强胎儿监护。
2.新生儿处理
按高危新生儿处理,注意保温、吸氧,加强监测,预防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出生30分钟开奶同时滴服25%葡萄糖液,必要时静脉滴注。
中医辨证论治
1.肺热津伤证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消渴方去天花粉,加葛根、麦冬、石斛、黄芩、菟丝子。 2.胃热炽盛证 清胃泻火,养阴生津 玉女煎去牛膝,加玄参、芦根、黄连、黄芩。 3.肾阴亏虚证 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六味地黄丸合生地黄饮子去丹皮、茯苓,加菟丝子。 4.阴阳两虚证 滋阴助阳 金匮肾气丸去泽泻、丹皮、附子,加仙灵脾、菟丝子、益智仁。
尿路感染
概念: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感染,是妊娠常见的合并症,可造成早产、败血症,甚至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中以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本病属中医“子淋”范畴。
诊断
(一)病史:孕前或有尿频、尿急、尿痛病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无症状菌尿症仅出现菌尿。 急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刺激征,下腹部不适,偶有血尿。 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骤,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及腰痛和膀胱刺激征,排尿时伴有下腹疼痛。 慢性肾盂肾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泌尿道刺激症状或仅有菌尿症,可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2.体征 急性肾盂肾炎肋腰点有压痛,右肾区或双肾区叩击痛。
(三)实验室检查
主要进行中段清洁尿常规、中段尿细菌培养及12小时尿沉渣计数检查。急性肾盂肾炎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中医辨证论治
1.阴虚火旺证 养阴泻火通淋 知柏地黄丸去丹皮,加麦冬、五味子、车前草。 2.心火偏亢证 清心泻火通淋 导赤散去木通,加黄连、玄参、车前草。 3.湿热下注证 清热利湿通淋 五淋散加车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