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建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这是一篇关于一建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
编辑于2025-07-26 18:13:24一建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项目实施总负责单位负责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一般由项目管理的总组织者进行自我评价与诊断,不需要第三方认证。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质量自控体系,是指各承包单位在其管理范围内建立的现场质量自控体系,或称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性质
以工程项目为对象
是目标控制体系,依托于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是一次性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特点 (与企业或其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同)
目的不同:只用于特定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服务范围不同:涉及工程项目实施过程所有质量责任主体,不是只针对某一承包企业或管理机构
管理目标不同:管理目标是工程项目质量目标
作用时效不同:是一次性的质量工作体系
评价的方式不同:由项目管理的总组织者进行自我评价与诊断,不需第三方认证
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结构
多层次机构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多单元结构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原则
分层次规划
目标分解
质量责任制
系统有效
建立程序
确立工程质量责任网络架构
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分析工程质量管理界面
静态界面
动态界面
编制工程质量计划
工程项目管理总组织者负责编制
工程项目管理总组织者负责部署各质量责任主体编制质量计划
工程项目管理总组织者按规定完成质量计划的审批
运行
运行环境
项目合同结构
质量管理资源配置
质量管理组织制度
运行机制
动力机制
约束机制
反馈机制
持续改进机制
施工质量抽样检验
随机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
分级随机抽样
整群随机抽样
抽样检验分类
按目的分
按产品质量特征分
按抽取样本次数不同
按抽样方案是否可调整
按是否可组成批
施工质量检验方法
感官检验法
物理检验法
化学检验法
现场试验法
施工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分层法 (分类法或分组法)
调查表法 (调查分析法或检查表法)
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图又称质量特性因果图或鱼刺图或树枝图)
排列图法 (主次因素分析法或帕累托图法)
相关图法 (相关图又称散布图)
直方图法 (直方图又称频数分布直方图)
控制图法
施工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三大环节
事前控制
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 按质量计划进行质量活动准备工作
事中控制
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项作业技术活动操作者的行为约束 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控制
事后控制
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 对质量偏差的纠正。
施工准备质量控制
施工图纸会审
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参建
设计单位进行说明,施工单位提出疑问和建议
进场材料、构配件检验
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要材料、产品应进行复验,并经监理机构检查认可
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及材料应见证取样,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监督下取样
进口材料应提供中文说明书和商检证明
施工质量检查验收
施工质量验收层次
单位工程、分布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
施工质量验收组织
检验批: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项目质检员+专业工班长
分项工程: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分部工程:总监理工程师组织,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负责人
地基与基础验收:增加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
主体结构、节能分部:增加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
单位工程
①勘察单位编制勘察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②设计单位编制设计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③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编制工程竣工报告
④监理单位组织预验收,预验收合格后编制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⑤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竣工验收
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的分部工程,在验收前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施工质量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
质量不合格
未满足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质量缺陷
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不合格
质量问题
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处理,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低于规定限额以下
质量事故
违法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标准,产生质量缺陷, 并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施工质量事故分类
按事故造成后果分类
未遂事故
出现质量问题,采取措施,未造成不良后果
已遂事故
出现质量问题,造成了不良后果
按事故责任分类
指导责任事故
由于指导或领导失误
操作责任事故
操作人员违规操作
按事故产生原因分类
技术原因
设计、地勘错误,不成熟、不可靠新技术、不合适功法和工艺
管理原因
制度体系、管理不善、检查不严
社会、经济原因
偷工减料、低价中标
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特别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
较大事故
一般事故
施工质量事故调查处理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基本要求
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
消除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
合理确定处理范围和正确选择处理时机和方法
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
确保事故处理期间的安全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事故报告
①现场有关人员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②单位负责人接报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建部及有关部门报告。 ③紧急情况,现场人员可直接向事故发生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建部报告
各级住建部逐级上报不超2小时
事故发生30日内伤亡人数有变化需补报
较大、重大及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一 般事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事故调查
事故处理
返修
经返修可达到标准,有不影响使用和外观
混凝土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可采用表面密封法 混凝土裂缝宽度大于0.3mm,可采用嵌缝密封法 当裂缝较深时,应采用灌浆修补法
加固
针对危机承载力的质量缺陷
返工
返修后达不到要求或不具备补救可能性
限制使用
返修后无法保证达到要求,但又不能返工的
不做处理
不影响结构安全、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的质量缺陷
下道工序可弥补的质量缺陷
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合格的工程
经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
报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