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年级上册地理
这张思维导图全面覆盖了八年级上册地理的关键知识点,通过层次分明的结构和简洁的标注,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复习相关内容。
编辑于2025-07-27 16:58:29八年级上册地理
从世界看中国
疆域
优越的地理环境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好
好处
中低纬度光热条件好
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气候适宜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海陆兼备的好处
东临太平洋降水多,西部降水少,气候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部门
海陆交通便利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与许多国家接壤可以发展边境贸易,东部海域广阔,可发展海洋事业
海陆兼备的大国
我国的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什么河是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东西时间差异大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
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
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我国与朝鲜越南记录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行政区划
为了方便管理,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基本实行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人口
世界人口大国
根据2020年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4.12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
1949年前然后增长较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然后增长迅速
我国众多的人口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需求量巨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
儿童所占比重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增加
人口东多西少
黑河,腾冲
中国地理分界线
原因
东部温暖湿润,西部干燥
东部交通便利,西部交通不便
民族
中华民族大家庭
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约一千六百万人
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形和地势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子主题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地形影响
不利
一般来说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婴儿耕地资源不足
有利
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
青藏高原构成我国第1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千米以上
第2级阶梯海拔多在1000~2千米,以高原盆地为主
第3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第3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先生。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为国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气候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秦岭_淮河
与1月0度等温线重合
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的北极村
纬度高,气温低
靠近冬季风源地
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深居内陆降水手,太阳辐射强
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沙漠广布吸热快,夏季增温快
根据气温南北差异。可以将我国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青藏高原区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东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其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
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秦岭_淮河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割线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
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加剧了我国北方的沿海是南北气温加大。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方和印度洋吹来的西北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小,加水量越来越少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
河流
以外流河为主
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击。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未能流到海洋里的称为内流河
汇集的河水的地域称为河流的流域,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我国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水文特征
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我国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流量小型的枯水期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发源地
唐古拉山脉
上游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中游
河道弯曲支流众多
下游
将阔水深,水流平稳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长江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0%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蚩尤众多流经地区大多降水分配干流水气场水量大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保护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
长江干枝旅游形成纵横交错的水运网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所以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长江的治理
问题
上游
水土流失
中游
水流变缓
下游
围湖造田,废水排放
方法
疏浚河道退田还湖修建水利工程加固加高大堤。防治水污染
黄河的开治理与开发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彦克拉山脉流入渤海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压较小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大量泥沙与泥水一起汇入黄河是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夹带的大量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黄河成为地上河
自然灾害
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气象灾害
干旱
长时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
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长时间降雨的利弊
有利影响
缓解炎热和旱情
不利影响
摧毁房屋,带来洪涝
台风
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海洋的大气涡旋
台风的形成
台风从低纬度热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直到消失
寒潮
寒潮是浅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现象
寒潮是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现象
地质灾害
地震
地震是板块运动和地壳运动所形成的
滑坡
滑坡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
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包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滑坡的分布
在中西部山区西南最为集中
原因
西南部地区崎岖多山坡陡。降水集中多暴雨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春旱
形成原因
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蒸发量大
农作物返村人口城市密集工业用水量大
洪涝
秦岭淮河以南方地区降水量大,且雨季长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多暴雨和连续性降水
地震
东部沿海西部地区
形成原因
西南部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东部沿海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防灾减灾
防灾
运用遥感卫星技术
修建大量防灾工程
救灾
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
中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人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
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煤炭石油铁矿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可持续利用,而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珍惜和节约使用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要大幅增加
自然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土地资源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土地资源的特点
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类型齐全,构成不合理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优点
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缺点
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背耕地不足
地区分布不均
中国四大牧区
新疆牧区
内蒙古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现在的土地问题
乱占耕地
草场退化
水土流失
农药污染
水资源
时空分布不均
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
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了。缺水状况,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我国降水。河径流的季节年纪变化大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是新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影响
缓解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紧张问题
改善沿线地区因缺水恶化的生态环境
促进沿线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工程
东线工程
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中线工程
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西线工程
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从总体上看,我国一方面水资源供应相当紧张,缺水状况日益加重,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我国农业用水占总有用水量的60%以上,但有效利用的水只占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1/2左右
严重的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可利用的价值,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中国的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的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水路运输
管道运输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农业
农业及其重要性
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奴隶。因此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只有农业实现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
东北平原
这里耕地多为旱地种植的小麦玉米大豆皮质优良,同时这里还是有名的甜菜基地受气候条件的限制,这里大部分地区一年只收获一次
华北平原
这里是全国三大棉区之一,耕地多为旱地,小麦玉米种植很普遍,这里还是全国重要的花生产地,这里大部分地区两年收获三次
长江中下游平原
这里地势低平耕地以水田为主,这里种植水稻也种植棉花油菜等农作物一年。当中可收获两次或三次
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
甘肃新疆主产区
棉花,小麦
河套灌区主产区
小麦
汾河平原主产区
小麦,玉米
东北平原主产区
玉米,水稻,大豆,畜产
黄淮海平原主产区
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畜产
长江流域主产区
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畜产,水产
华南主产区
水稻,甘蔗,水产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农业区位因素
地形
土壤
水分
热量
光照
政策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技术
走科技强农之路
技术
科学育种
温室大棚
机械化
喷灌滴灌
我们还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工业
工业及其重要性
与农业一样,工业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现代工业为社会科技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规模庞大,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我国也是最大的货物出口国
我国加强工业研发,鼓励技术创新,努力打造国产品牌,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我国工业的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重点发展工艺逐渐形成了东北重工业基地。便在中西部地区先撤了一大批工业。中心改革开放以后,沿江沿海地区工业迅速发展一些老工业。中心成长壮大,形成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基地
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习俗
辽中南工业区
有利因素
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
海陆交通便利
工业历史悠久
不利因素
水资源不足
科技管理经验落后
最大重工业基地
京津塘工业区
有利因素
煤铁石油海盐等矿产资源丰富
海陆交通便利
科技力量雄厚
不利因素
水资源短缺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有利因素
水陆空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工业基础雄厚
科技力量雄厚
不利因素
能源和矿产资源匮乏
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有利因素
海陆交通便利
靠近港澳和东南亚。便于引进外资企业
政策支持
不利因素
能源矿产资源匮乏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近年来我国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些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东部地区高新技术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