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73:你真的想穿越到宋朝吗?
"如果穿越回古代,清朝百姓的自由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文明之旅》第74期揭示:中国历史暗线正是普通人自由度的提升乾隆年间漕帮有20万船工,雍正取消度牒制让出家更自由,百姓还能闯关东、走西口甚至下南洋这种变化源于技术突破、文化融合与制度改良正如英国因蒸汽机普及而废除奴隶贸易罗振宇在得到APP主讲:我们正站在文明顶峰,享受着祖先难以企及的自由福祉"。
编辑于2025-08-27 17:24:001084年,司马光在洛阳的地洞里,终于写完了《资治通鉴》。294卷,1362年的历史,从战国写到宋朝开国,这一年,他把整整17年的心血,恭恭敬敬地呈给了神宗皇帝。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政治家写史,专门写给皇帝看的执政参考书。所以取材的时候,跟治国无关的一概不写。比如写唐朝写了80卷,但一个字都没提李白。 奇怪的是,这么一本只给皇帝看的书,为什么后来成了中国人都想读的书?
1083年,大宋名将种谔去世。神宗皇帝不解恨,下令彻查他的问题。种家是个奇怪的家族。老祖种放不考科举,跑到终南山当隐士,被皇帝五进五出请来请去,拿赏赐买车买房。第二代种世衡56岁从文官转武将,在最歧视武将的宋朝简直是疯了。到第四代种师道,50多岁才弃笔从戎,71岁还在打仗,成了大宋最后的军神。
1082年,苏东坡在黄州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和《临江仙》,还有书法杰作《寒食帖》。一年之内,这么多传世名作,简直是杀疯了。但这个时候的苏东坡,其实相当于一个被监视居住的“罪犯”。穷到要自己种地才能吃饱饭。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1084年,司马光在洛阳的地洞里,终于写完了《资治通鉴》。294卷,1362年的历史,从战国写到宋朝开国,这一年,他把整整17年的心血,恭恭敬敬地呈给了神宗皇帝。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政治家写史,专门写给皇帝看的执政参考书。所以取材的时候,跟治国无关的一概不写。比如写唐朝写了80卷,但一个字都没提李白。 奇怪的是,这么一本只给皇帝看的书,为什么后来成了中国人都想读的书?
1083年,大宋名将种谔去世。神宗皇帝不解恨,下令彻查他的问题。种家是个奇怪的家族。老祖种放不考科举,跑到终南山当隐士,被皇帝五进五出请来请去,拿赏赐买车买房。第二代种世衡56岁从文官转武将,在最歧视武将的宋朝简直是疯了。到第四代种师道,50多岁才弃笔从戎,71岁还在打仗,成了大宋最后的军神。
1082年,苏东坡在黄州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和《临江仙》,还有书法杰作《寒食帖》。一年之内,这么多传世名作,简直是杀疯了。但这个时候的苏东坡,其实相当于一个被监视居住的“罪犯”。穷到要自己种地才能吃饱饭。
为什么没干成
第一个因素是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在乡村里面推行保甲制,按规定,一个保要放一面鼓,如果来了盗贼,就要击鼓,招呼大家来抓贼。
但是,乡村里面,大家住得没那么集中,就需要每家都有一面鼓。老百姓那么穷,怎么可能每家都置办一面鼓呢?
这是非常具体的困难。制订新法的时候,很难想到这么细。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
你要搞一个行动,参与的人就会把自己的动机带进来,总要借机实现自己的目的。
王安石推行新法,就有无数的官员要借机发财、借机升官、借机扬名立万、借机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借机踩自己的敌人一把,等等等等。
这些形形色色的动机互相掣肘、震荡放大,很容易就让最初的设想变形。
民间突然出现了保甲组织,那基层官员会放过它吗?
甲法实施之后,朝廷就发现,过去征税用的那套体系,哪有这个准军事组织有效率
保甲法的结局
宋神宗一死,保甲法和其他新法一起,都被废除了。
这种把民间组织起来,成为一种准军事力量的手段,后来一直有人起用,而且也都叫保甲制度。
保甲法的危害
司马光
把老百姓组织起来学武艺,那万一遇到大面积的蝗灾旱灾,那么多饿着肚子、还有武器、有组织的老百姓揭竿而起,这不会天下大乱吗?
宋神宗
大宋朝被庞大的军费压得喘不过气,两害相权取其轻,替朝廷分担一些压力。
保甲法的实质
整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大军营
明朝、清朝,一直到民国时期,一旦到了治安不好的时候,政府就会想起要搞保甲制度
蒋介石“要拿军队组织的方法来部勒民众,以军队训练的精神来训练民众。”
是向兵农合一方向做的努力
先试着组织一下老百姓训练,看看能不能把战斗力培养起来
如果可以,就用他们替换掉原来的常备军
让人和人互相看着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18世纪的英国思想家边沁,设想过一个“圆形监狱”
牢房排成一个圈,每个牢房都冲圆心开窗。
圆心的地方安排一个瞭望哨就够了。
瞭望哨随时能看见每个犯人,每个犯人也都随时可以看到对面牢房里的情况。
犯人们能互相监督,就大大降低了监狱的成本。
保甲法的好处
百姓
把可能带来风险的陌生人,拦在外面,治安环境更有保证。
朝廷
老百姓自己出人出力解决治安问题。朝廷又卸下来一块负担
保甲法
大宋
一场重要的军事胜利——”熙河开边“
王安石变法的第五年
保甲法完成了初步试点,要在全国铺开
保甲法就是让老百姓组织起来
每十户为一甲,每五甲为一保,家家都出人出力,防火、防盗、防犯罪;
家家也都互相盯着,一人出事,互相连坐。
世界
拜占庭帝国境内的诺曼雇佣军发动武装叛乱
威塞克斯王朝的埃德加二世试图夺回英国王位
日本后三条天皇长子继任为白河天皇
格里高利七世成为第157任教皇
大宋熙宁六年,大辽咸雍九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保甲法
《文明之旅》第74期
文明1073:你真的想穿越到宋朝吗?
楔子
中国古代的民间控制
“皇权不下县”,是到了明清时代才有的一个现象
秦汉,尤其是战时体制下,普通人过的真就是极端管控的生活,到西汉中期才渐渐松弛了
大唐的长安、洛阳实行宵禁制度,并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
宋朝,开封城的坊墙被打开,所有民居,才可以临街开门,才有那么多丰富的商业活动。
为什么有这么深的民间控制
中国有非常早熟、非常强大的、全世界独一份的官僚制度。
官僚系统有塑造严整秩序的天然冲动
人一旦形成了严整的秩序,控制的成本就迅速下降。
唐代管理城市简单
唐代的里坊制,长安城108个坊,每个坊四个门,就是432个门,一到晚上,守住坊间的大路,盯住坊门,用不了多少人手
宋代管理城市负担大
宋朝的开封城,100多万人,没有宵禁,各种道路纵横。
开封城每300米有一个治安联防点,里面有5个人,负责夜间巡逻、治安管理。
一个开封城有上万的兵力专门负责这个事
对官僚系统来说,人最好变成机器,平时是生产的机器、交税的机器,战争时代,是战斗的机器,送死的机器。
各有其能,各司其职,眼睛一点也不往两边看,脑子一点也不往别处想,那才是官僚系统满意的好良民。
宋代之前的乡村,没有什么宗族自治
秦晖老师《传统十论》分析“长沙走马楼吴简”
20世纪末才发现的一批竹简
数量庞大,总量有10万枚
内容主要是跟赋税、户籍有关,是研究中国古代乡村社会状况的极佳材料。
秦晖老师仔细研究了这些竹简,发现在东汉末年到三国的南方乡村,没有什么宗族聚居的现象
以一个姓来命名一个地名的现象
宋代占15%,明朝占36%、清朝占56%,越往后越普遍
靠皇权和皇权下面的各个级别的官吏来维持秩序
刘邦当过的一个官就是亭长
是领朝廷俸禄的,是皇权往乡村的一种延伸
我们对古代农村的印象
“皇权不下县”
皇帝是一个特别遥远的存在,朝廷派来的官儿,通常只待在县城里。
那县城以下的乡村的日常秩序靠的是宗族力量。
“县下唯宗族”
宗族力量填满了乡村社会
“宗族皆自治”
宗族力量,本质上是一种乡村自治的力量。
“自治靠伦理”
那自治的力量源泉是伦理
“伦理造乡绅”
连接两种秩序和力量的,是乡绅阶层。
也就是什么有功名的举人秀才、退休的官员员外这些人。
穿越者
很难找到合适的保甲长
里长、户长什么的,通常找民间比较富有的,或者有声望的人家干就行了。他们主要是对下负责。
保甲长,既需要对上负责,还得能管住下面的人
在当时的农村,谁最听上面的话,而且还不怕得罪下面的人?大概率是地痞无赖
民国浙江省的民政厅长阮毅成说,如果要在我们浙江办保甲,需要50万以上的保甲长。我找不到这么多合适的人。
保甲制度虽然好,但是,能把上面的意图传达下去,但是又不鱼肉乡里、苛待百姓,这样的人,我一百里范围内,一个人都找不到。
保甲法实施的同时,还有一个免役法
就是老百姓掏一笔钱,就可以不承担官府派的各种差事了,官府想要干事,就用这笔钱去雇人干。
宋神宗
老百姓已经出钱免役了,现在又让保甲长去收税,这不是失信于百姓吗?
王安石
不怕,不怕,这些人几年才轮一回,一回也不过是收20多家人的税。
实际
地方官既然能派他们去收税,就能派他们干别的,老百姓的负担只能是越来越重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穿越者
《文明之旅》第74期
文明1073:你真的想穿越到宋朝吗?
保甲法
如果可以穿越,你最愿意去哪个朝代?
现代社会最好。我们这一代人雄踞在数万年时光积累出来的文明的顶端,我们享受着祖先们无法想象的福祉。
《理性乐观派》的一个段落
里很多西方人想象工业革命之前的生活是这样的
一个木板房,一家人围坐在壁炉边,大声地朗读《圣经》
母亲为大家准备好了牛肉炖洋葱。
二姐照顾年幼的小弟弟,大儿子从瓦缸里舀水,倒进餐桌上每个人的杯子里,大姐在马厩里喂马。
外面的世界没有汽车发出的噪声,没有毒贩子,牛奶里绝对找不到二噁英或者其他添加剂。
一切如此宁静安详,窗外鸟语花香。
但是真相是
正在读经的父亲仍会因为柴火冒出的烟使劲咳嗽个没完。
这么咳嗽下去,他早晚会患上支气管炎,53岁就没了命。
宝宝哭个不停,是因为他得了天花,隔不了多久就会死掉。
他的二姐,很快就要嫁一个酒鬼丈夫,成为那人的奴隶。
大儿子倒出的水有一股子奶牛味,因为奶牛跟人在同一条小溪里取水。
牙痛折磨着母亲。
除了牛肉,平常的伙食就只剩稀粥了,因为这个季节没有水果或者沙拉。
人们用木头勺子从木头碗里吃饭。
蜡烛太贵,只能靠着炉火看东西。
全家人没有一个看过戏、画过画、听过钢琴演奏。
窗外的鸟语花香
明天,那只鸟就会被男孩抓出吃到肚子里,他太饿了。
是多个原因叠加的结果
制度演进
雍正皇帝搞了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抓住土地就能抓住税收,皇权就没有必要再那么严密地控制人口了。
外来文化的影响
人是需要自由的公共生活空间的,这是人的本能
秦汉时期,民间社会被官僚系统管到要窒息的程度
汉朝后期,佛教传来了,这就为中国人打开了一个能透口气儿的公共生活空间。
东汉之后,佛教是被朝廷允许的,是合法的宗教。
拜佛这个行为,给了民众一个参与公共活动的合法的理由。
有了它,我就可以合理合法地去和很多人一起活动了。
在中国文化中,很多男女遇合的爱情故事,恰恰是发生在寺庙里的
技术进步的原因
例:1807年,英国议会为什么会投票废除奴隶贸易。
因为蒸汽机的发明和煤炭的使用,再去奴役人类,在经济上已经不划算了。
清朝的百姓能选择的活法比以前要多一些
可以在家种地,也可以去外地谋生,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可以去当和尚,雍正的时候取消了度牒制
也可以去当船工,到了乾隆年间,活跃在大运河上的漕帮控制的人口就有20多万人了,后来发展成民间帮会组织青帮;
要是能唱戏,还可以加入各种走南闯北的戏班子。
隆皇帝八十大寿,号召各地戏班子可以进京贺寿。
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一条隐隐然的暗线,就是普通人的自由度在慢慢地提高。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自由度
《文明之旅》第74期
文明1073:你真的想穿越到宋朝吗?
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