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财富捷径
书中通过实例展示了复利的巨大威力,强调长期投资的重要性。复利不仅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式,更是一种财富增长的哲学。通过持续、稳定的投资,并让利息再投资,财富可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编辑于2025-09-11 07:07:57财富捷径
序言
作者背景:硅谷居士,出身国内农村家庭,清华本科,赴美国读博,硅谷软件工程师。2005年工作,2007年开始美股投资,18年经验,经历多次股市大跌
投资成果:家庭净资产年化增长率超30%,投资账户10年年化收益率14%。
核心理财原则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理财是一生中绕不开的事情。我们在年轻时,用自己的人力资本(体力、脑力和时间)赚取收入并积累资产,在无法或者停止工作后用这些资产支撑余生; 而积累和管理这些资产就是理财的主要组成部分。
投资理念:稳健长线投资,反对频繁交易和短期炒作。严格执行基金定投和只持有指数基金的投资原则和纪律性。投资也变得更加简单、省心和高效,而投资组合的回报率预期也更加稳定。
核心策略:基金定投(有钱就买,需钱即卖,等同存款账户)
推荐产品
美股基金ETF(北美):标普500(VOO/VTI/SPY,15年年化12%)、纳斯达克/信息科技(QQQ/VGT,15年年化17%)
美股基金ETF(国内):标普500(博时513500,场外050025)、纳斯达克100(国泰513100,场外160213)
对于普通股市投资者而言,指数基金是对付通胀最强武器,没有之一。
反对产品
加密货币、外汇(投机,无长期价值)
终身寿险、万能险等(年化3%左右,流动性低)
有封闭期、不可随时赎回产品(流动性差)
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年化6%)
个股(破产风险高)
艺术品、古董等实体标的物(年化2%,持有成本高)
风险提示:准备半年至一年家庭基本支出的紧急储备金(银行存款、政府债券等低风险渠道)
推荐书目:《简单致富》
投资产品深度解析
指数基金
测算依据: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我们能够找到的最好依据,就是一个基金的最近十年或者二十年的历史数据,从而大致估计未来的收益率。
对比:个股(每年3%公司摘牌,40年超半数破产)、主动基金(90%成立30年内关门)
代表指数:标普500(1957年成立,67年年化11%)、纳斯达克100(1983年成立,10年年化19.2%)、沪深300(2005年成立,18年年化9.1%,近10年6.7%)
美股两大主流指数优势
为什么远离A股
很多优质公司不在A股上市
监管不力:中国一直没有执行行之有效的股市退市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并剔除这些劣质企业。在2000年,中国有1080家上市公司,美国有6900家上市公司。到了2020年,中国的上市公司高达4150家,增长了280%;而美国只有4200家,居然下跌了将近40%。美国一直在淘汰垃圾企业,中国却一直在容忍更多的不良企业在股市里呼风唤雨,这丛侧面反映了监管水平的差异。
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很多上市企业不愿意把经营产生的利润分给投资者,而是中饱私囊或者以其它途径转移(比如国企上缴利润给国家)或者浪费掉,也导致投资者不能收获应得的回报。
企业经营水平太低: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反映一个企业利用资产创造利润的能力。沪深300企业的ROE约为10%左右,而标普500企业的ROE约为19%,几乎是沪深300的两倍!
债券
基础参数:发行人资质(评级从AAA到D)、年限(1/5/10/20/30年)、利息率(风险越高利息率越高)
分类:国债(美债占市场35%,低风险低息)、企业债(占22%,风险高息)、资产抵押债券(占26%,房贷打包)、地方债(占10%,高收入者偏爱,免税)
投资方式:债券基金(指数基金优先)
市场与经济分析
成熟证券市场(美国)
规模:100万亿美元(占全球40%),基金规模27万亿美元(55%为指数基金)
投资者结构:机构占75%市值、90%交易量,散户交易占比<10%(中国散户交易占85%)
美国经济与股市
经济增长动力:科技主导(标普500中科技相关占44%)、人口增长(年增1%)
股市优势:美股长期收益率全球第一(过去15年标普500累积收益782%,新兴市场233%)
美联储政策:加息为控制通胀(目标2%),应对高通胀(如1980年代加息至20%)
中国市场问题
A股缺陷:收益率低(沪深300近10年年化6% vs 标普500的13%)、波动大(标准差24.1 vs 标普17.8)、分散性低(公司收入依赖国内)
房价展望:人口下降(2050年降至12-13亿),人口向大都市圈集中,非核心区房价下跌,建议投资美股指数基金
财富捷径
投资策略与技巧
基金定投
定义:固定时间频率买入,忽视当下价格
优势:简单省时、降低风险(平均成本法)、积累财富、稳定可靠(5年以上必盈利)
大额资金策略:分散投入(分10份,每周或每半月投一份)、一次性投入(70%时间收益率更高)
定投频率:每月最优(降低交易和时间成本,与家庭收支周期匹配)
如果你坚持定投的话,就算从2000年的最高点开始,你最多需要9年时间,就成功跨过了近代美股最惨烈的两次大跌。而且,中间的2004年到2008年,也就是将近一半的时间,你的账户是盈利的!
资产配置
退休后债券比例:建议10%左右(高股票比例对冲波动,如90%股票+10%债券,30年比传统60/40策略多77%资产)
标普vs纳指基金:新手以标普500为主,看好科技可配纳指(不超50%),资深投资者可提高纳指比例
极简组合:标普500(50%)+信息科技指数基金(50%)+少量市政债券(<1%)
激进组合:90%股票+10%债券,也是巴菲特为他太太的投资组合指定的投资策略。
杠杆使用
房贷杠杆:利用低息房贷(真实利率低,考虑通胀),通过Cash-out Refinance提取净值投资(如房贷3.5%,指数基金年化11%,年化净收益7.5%
股市杠杆:避免3倍杠杆ETF(投机,波动大),融资需控制杠杆率,优选从房产提取资金投资股市
交易纪律
反对频繁交易:A股交易成本(倒手一次平均0.4%,年10次损失4%),美股税务成本(短期利得税高,侵蚀收益)
长期持有:躺平投资者收益率更高(健忘者、去世者账户收益最佳),忽视短期波动
家庭财务规划
财务自由计算
当下财务自由:金融资产×4% + 房租 + 其他被动收入 ≥ 家庭开支
比如,你现在每年家庭开支是10万元,你有一套投资房,每年可以收取3万元房租,除此之外你没有其它被动收入。那么你需要的金融资产就是:(10万-3万)/4%=7万x25=175万
如果你是已经退休的人士,你需要把你的退休金和社保金加到”其它被动收入“项目,重新计算就可以了(详见P34-35页)
不同阶段策略
退休后:80%以上投股票指数基金,20%以下债券,分批将税前账户转Roth IRA,遗产规划(遗嘱、信托)
保险规划
寿险:推荐定期寿险(匹配受抚养人年限,保额=年限×年收入),反对终身寿险(保费高、收益低、流动性差)
投资经验与问答
投资经验
走过的弯路:过度分散(7只基金管理复杂)、纪律性差(投资个股未跑赢指数)
抄底案例:2020年疫情大跌(卖债券加投标普500,年收益50%)、2022年战争大跌(Cash-out Refinance投科技基金,年收益30%)
击败标普500:配置科技板块基金(VGT,过去10年年化17.9%),5年年化16.9%超标普14.4%
投资习惯:我不再追求最高的回报率,但求最稳妥的收益。坚守最安全可靠的指数基金。
粉丝问答
美股基金溢价:长线可忽略(17年投资溢价影响仅2%),大额资金分批投入(分10份,定期投)
新手大额资金定投:策略一(分批投,分10份,20周完成)、策略二(一次性投入,70%时间收益更高)
补充知识
关键法则
72法则:资产翻倍时间=72/增长率(如10%收益率,7.2年翻倍),也就是说每隔7年,基金总额会翻番。
二八定律:股市20%公司创造80%收益,股市的超额回报是由最优秀的20%的企业创造的,80%的上市公司其实很垃圾。
4%法则:退休后每年初可以从你的金融资产里取出4%作为生活开支,年底前进行再平衡,把股票和债券恢复到目标比例。这样不会影响资产继续增值,也保证资金永续(激进组合可提至7%)。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一个均衡的投资组合,比如60%的股票基金和40%的债券,平均年化收益率为8%左右。这样,在扣除掉3%左右的历史平均通货膨胀率后,剩余资金仍有4%到5%的增长,允许我们取出来用于消费。
财经知识
市盈率:是投资者可以收回成本需要的年份数。市盈率的倒数,和存款和债券的利息率可以划等号。以上面的基金为例,市盈率的倒数就是1/20=5%。也就是说,投资者的资金,每年产生了5%的“净利息”。因此,从字面上看,如果基金的价格不变而基金公司的利润不增加,市盈率越低的基金投资者收回成本的年份数就越少,对应的“利息率”就越高。
历史数据
标普500回报率:1871年至今定投年化8.2%,1924年至今定投年化9.5%,1974年至今定投年化10.7%
2000年高点进场:定投4年开始盈利,24年累计收益4倍;一次性投入6年盈利,24年累计收益4.88倍
其他
过去20年中国的平均通胀率是4.8%,而美国大约为3%。
百万富翁炼成:25岁每年投1.4万(10%年化),65岁可达700万
投资者心理误区:从众效应、损失厌恶、幸存者偏差、赌徒谬误、本土偏好、归因谬误
花钱的哲学:其实我们花出去的每一元钱,成本不仅仅是当下的一元钱,还要包括因为失去了投资这一元钱而丧失的“机会成本”
幸福指标:健康、财富、家庭以及社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