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拜占庭
这是一篇关于拜占庭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拜占庭的历史分期和早期拜占庭帝国,战火中的中期拜占庭(565-1081),突厥人的兴起和拜占庭的衰落。
编辑于2025-09-13 14:14:05拜占庭即中世纪的东罗马帝国,395年狄奥多西皇帝实行帝国分治,从此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拜占庭帝国历经13个王朝,最后于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起初只是罗马帝国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这种结构关系随之破碎,拜占庭自己存在下去,查士丁尼统治之后更是如此。
拜占庭的历史分期和早期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的历史分期 罗马与拜占庭:拜占庭是罗马帝国的延续和变体,但从什么时候开始,罗马帝国真正的“转化”为中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史学届的说法不一。 历史分期:建都于君士坦丁堡与公开接受基督教为帝国正统宗教,是拜占庭帝国开始演化的重要起点,,故将君士但丁堡统一地中海罗马帝国之时(324年)作为拜占庭帝国的上限。三个主要历史分期:早期(324-565年,即从君士坦丁统一到查士丁尼逝世),是古代拉丁化的罗马帝国向中世纪希腊化的拜占庭的过渡时期。 中期:(565-1081年,即从查士丁尼辞世到马其顿王朝结束,)是中世纪拜占庭的发展和繁荣时期,也是在阿拉伯伊斯兰教产生之后。拜占庭帝国为维系自身生存的艰苦斗争时期,晚期(1081~1453年从科穆宁王朝建立到君士坦丁堡陷落),即拜占庭在突厥人,其他草原民族和西方发动的十字军的冲击下,步步走向衰落的时期。
君士丁坦堡的初建与基督教正统地位的确立 君士丁坦堡:324年,即君士坦丁称帝之后,地中海世界复归统一,君士坦丁皇帝在拜占庭建立新都,仍保留罗马城作为“古都”的地位,以两个首都为中心,形成两种不同的文化(拉丁文化和希腊文化)君士坦丁堡有天然的战略优势,拜占庭帝国在其存续的一百多年内,多次化险为夷,顽强生存下来。 基督教获得合法地位:君士坦丁皇帝时期,基督教获得了在罗马帝国的合法地位,而真正使基督教走入罗马统治集团上层的,是耶稣遇难后改宗基督教的犹太人保罗。由于罗马帝国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态度,才使得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成功传播。《尼西亚信经》成为基督教宣示信仰的基础文本。392年,狄奥多西皇帝正式确立基督教作为罗马帝国唯一宗教的地位
罗马法的集成 1、古罗马的法制传统:罗马法律制度与重视法制的传统是从古代罗马继承下来的,《十二铜表法》到后来元老院和人民会议通过的法令法规,乃至皇帝颁发的敕令等都是构成罗马法的重要内容。 2、 查士丁尼与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积极参与统一基督教的活动,镇压暴乱,修订并完善了一部罗马民法典,并开创了拜占庭历代帝王以希腊文《新律》立法的基本模式。529年7月,《查士丁尼法典》问世,共计12卷,4562条,私法(指规范私权关系、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如民法、商法等)是该法典的主要部分。不仅是一部罗马法的集成,而且是古罗马政治法律历史的一部集大成的一部总结性文献。
早期拜占庭的历史特点 1、晚期古代文化传统:早期拜占庭阶段,历经四个主要王朝与一个中间期,是一个希腊化的“罗马帝国” 2、在思想意识方面,基督教取代了多神教,并把这种一神宗教传播到整个欧洲。 3、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6世纪的罗马-拜占庭已经是一个以隶农-小农经济为主的农村化国家 4、文化和建筑艺术:“拜占庭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圣索菲亚大教堂
战火中的中期拜占庭(565-1081)
对外战争 1、战火连绵的危难时代:拜占庭历史的中期是希腊化的中世纪帝国在艰苦环境中维持生存并发展成熟的时期。5个大王朝:希拉克略王朝(610-711);伊苏里亚王朝(717-802);阿莫利亚王朝(820-867);马其顿王朝(867-1056);杜卡斯王朝(1059-1081)三个中间期,历时500多年。拜占庭受到四面八方的夹击与打压。 2、与波斯的战争;拜占庭与波斯战争。是希腊波斯和罗马波斯长期战争的延续,也可称是亚欧农耕文明长期对抗的延续,其斗争的焦点是争夺两河流域平原与东西方商路,特别是通往东方的丝路的控制权。602年,多瑙河驻军百夫长福卡斯利用军队发动哗变诛杀查士丁尼王朝的末代皇帝莫利斯,加冕称帝,拜占庭与波斯之间的战争又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3、与波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波斯人攻入耶路撒冷,夺走了被基督教视为圣物的耶稣受难十字架,激发了军民的宗教情结,最后与拜占庭廷停战议和,归还了基督教的各种圣物,主持了迎回“真十字架”的庆典。 4、与阿拉伯人的战争:拜占庭人与新兴伊斯兰教势力的第1次冲突发生于629年死海南端的摩尔台。艾只那代因战役使阿拉伯军队撞开了巴勒斯坦的门户。阿拉伯人继续入侵。直到君士坦丁四世斯是采用了'希腊火"才遏制了阿拉伯人进攻的势头。君士坦丁四世时期对阿拉伯人顽强抵抗。君士坦丁被誉为基督教世界的“东方前哨”。
伊苏里亚王朝:717年,利奥三世创立伊苏里亚王朝,该王朝的建立是阿拉伯战争压力下的产物,重大事件为:一与阿拉伯战争中,拜占庭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被动局势,转为同阿拉伯长期对峙,二是出现了延续一个世纪之久的“破坏圣像运动”,三是确立了军区制在帝国行政军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发动“破坏圣像运动”的深层原因是拜占庭在被迫长期应付各方面战争,军人势力不断增长的前提下,有必要重新调整和分配国家的政治权利和土地资源,以提高军人贵族的地位。8~9世纪期间,拜占庭同阿拉伯-伊斯兰教国家的战争处于对峙阶段,此时海盗开始活跃,从而促进了《罗德海商法》的诞生,此乃后世国际海洋法的最早模本。 拜占庭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战争和对立持续到马其顿王朝建立之后。
军区制与拓殖政策:1、多瑙河以北的“新来者”:就是最早期大批斯拉夫人开始进入拜占庭世界,至七世纪,阿拉伯人与斯拉夫人遂形成了对拜占庭南北夹击的局面,实行军区制和推行民屯政策,并成为这一时期帝国维系生存的重要措施。 2、军区制的创立:拜占庭军区制的前身是查士丁尼收复北非和意大利之后,由莫里斯皇帝时期。在迦太基和拉文那建立的总督制,将地方行省的管理权交于总督。对波斯的战争结束后为恢复生产,拜占庭恢复军屯和民屯的传统,将土地分给各级官兵 。 军区制的推行的意义:一重建了久经战乱的帝国边缘地区领土的统治秩序,二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三培植了一个自由的兼有军人-农民双重身份的小土地所有者阶层,四保障了国家在急需对外用兵的特定时期,有一支可随时调动的强大军队。五但同时也酿成了地方军事贵族势力做大威胁皇权的后果。
中期历史发展特点 1、这一时期,拜占庭军区制和拓殖政策的普遍推行,养育了一个庞大的小土地所有者阶层,其中有军农,也有民办性质的农业生产者。军区制是在中央皇权直接支配下的军事行政区划,凡是与西方的封建制相比,有其不同的特征。从小农经济为主的时代逐渐过渡到以大土地产经济垄断生产资料,小农经济瓦解,大批自由农变为依附农的时期,这一过程在马其顿王朝基本完成,这也是十世纪以后拜占庭国家实力日衰,对外战争失利的重要原因。 2、法律建树 中期拜占庭帝国也是罗马法在拜占庭领土上逐渐希腊化的时期。在不断的编写新的法典过程中,尽管其主旨是将查士丁尼法典希腊化,但实质上却融进了许多随时代发展而形成的新的价值体系,无疑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异端运动与斯拉夫人基督教化。马其顿王朝发生了对中世纪自早期近代整个西方历史有着深刻影响的事件:,一是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宗教异端运动的发展影响了中世纪晚期的城市异端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二是罗斯君主在一次协同拜占庭攻击保加利亚人的战争之后,迎娶了拜占庭公主安娜接受了东派基督教,开始融入“基督教世界”,三是破坏圣像运动和马其顿之间的中间期发生的所谓“佛提乌分裂”事件不断使东西方教会间的矛盾加剧,最后导致1054年东西方教会的大分裂。从此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教会自称公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方教会,自称为正统教会。4、军事权贵与皇室女性。8~11世纪间来自各行省的军事权贵势力对皇权的觊觎甚至僭越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重要特点。宫中经常出现以共治的身份参与政治多是皇家近亲。伊苏里亚王朝末期出现了拜占庭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伊琳娜。 5、在建筑和造型艺术方面。破坏圣象运动之后不再使用立体的雕像。而壁画或者镶嵌画,展示了拜占庭世俗艺术与宗教艺术并行发展的特点,中期拜占庭经历了希拉克略王朝的所谓“黑暗时期”,又很快进入了其中世纪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发展所谓的黄金时期。
突厥人的兴起和拜占庭的衰落
拜占庭和突厥人的早期冲突 1、拜占庭帝国的晚期历史是从草原部族的入侵和拜占庭人的战败开始的,11世纪中期一支来自亚洲草原的伊斯兰教化的游牧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在其首领的率领下进入巴格达,控制了巴格达哈里发,迫使哈里发授予自己“苏丹”的称号。2、突厥人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传道团向突厥人传道的时间大约在八世纪早期,一开始颇受抵制和排斥。但由于其朴实无华的教义思想在突厥人那里得到认同。拜占庭边界在无宁 日。 3、1068年杜卡斯王朝的皇帝。曾对突厥人进行了多次有效的反击,曼西喀特战役后,拜占庭又经历的4个王朝:科穆宁王朝,安吉列王朝,尼西亚的拉斯卡利斯王朝,巴列奥洛格王朝。这一时期拜占庭长期衰落的进程进入最后阶段,随着突厥人入侵,西方十字军对东方殖民地运动,拜占庭的危机越来越严重,大土地贵族和元老权贵轮换执掌皇权。大片国土沦丧。
十字军与拉丁帝国。1、拜占庭与十字军,从十一世纪中期马其顿王朝灭亡之时起拜占庭帝国就日趋走向衰落。帝国军队不复振作,只能依赖雇佣军来应付国内外的重重矛盾和无休止的边界冲突。海外领地第1次十字军在东方建立了4个拉丁人的国家,所谓“海外领地”即至叙利亚到耶路撒冷沿海地区形成的西欧移民生活区,拉丁帝国,第4次十字军本以进攻埃及、萨拉丁帝国为目标。但改变进攻方向,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拉丁帝国,将西方拉丁人的海外殖民活动推向高潮。 圣殿骑士团:保卫朝圣者的安全并攻击异教徒,最先建立于昔日所罗门圣殿废墟之上。 医院骑士团:主要目的是照料身患和朝圣者。 条顿骑士团:由德意志贵族组成征服了普鲁士地区。
拜占庭的复国:1、在诸多十字军建立的拉丁国家中,存在三块被隔离的希腊人领地:伊庇鲁斯王国,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帝国,黑海南岸的特拉布松帝国。其他两个帝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故而承担复国重任的只能是尼日亚帝国。克服了早期的内部矛盾,充分利用巴尔根半岛上各支势力之间的争斗以及制动,巧妙的保存了自己的实力。经济活动和城乡贸易达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得到各界各地希腊臣民的支持,甚至得到伊比鲁斯国家君主的臣服,光复帝国的时机已经挺成熟。 2、拜占庭的复国,261年。利用拉斯卡利斯家族第3代皇帝去世,继任者无力掌控局面的时机,一举篡夺尼西亚帝国的皇权,建立了巴列奥洛格王朝。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最后的王朝,巴列奥洛格王朝持续近200年,传11位皇帝是拜占庭历史上维系时间最长的,也是最后一个王朝。 2、末世帝国:政治上,旧的管理模式和法治传统,在拉丁人统治时期已经被破坏殆尽,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坐大,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由于国家领土日渐被突厥人和西方人所蚕食,帝国可耕地面积大大减少,逐渐突厥化与西方世界的对立复国后的拜占庭与被驱赶离去的拉丁帝国皇室后裔和基督教罗马教会结怨甚深。拜占庭人策划了著名的“西西里晚祷”事件,才把法国人赶出了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面对多番外部强敌,土耳其对拜占庭的最后进攻。1453年5月,由于加纳泰德热那亚商人的背叛,土耳其人得以轻松地将舰船运至金甲湾内,拜占庭的最后防线被攻破,黄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下落不明,拜占庭帝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