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政治:认识论
必看!干货分享!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哲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张思维导图主要从实践的本质、特征、基本结构、形式、作用五个方面出发,让你轻松掌握马哲的实践原理。
在考研英语中,阅读可以说占据了我们考研英语的半壁江山,所以阅读是我们考研英语复习的重中之重,但是到底该如何备考阅读理解题呢?给大家总结了考研英语阅读的解题技巧,快来看看吧~
考研政治马克思原理哲学部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不同的人在社会历史中起着不一样的作用。本思维导图总结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观以及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原则,同时概述了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社会发展动力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和源泉。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有多种因素和力量,依照这些因素作用的性质、范围和形式,可以把它们区分为根本动力和直接动力、基本动力和非基本动力、主要动力和次要动力等。其中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能促进它的发展,反之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更多干货内容赶快收藏起来慢慢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考研复习知识点之史纲思维导图。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5.1实践观 (认识的来源)
实践的本质: 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注意:实践的主体只能是人!
错误的观点:
(1)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实践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是指道德伦理行为。(限定在道德伦理范畴,狭隘)
(2)在西方哲学史上, 康德把实践看成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 黑格尔把实践理解为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有提及劳动,但把实践限定在抽象的精神活动范围之内、狭隘) 费尔巴哈把实践与物质性的活动联系起来,(把实践限于日常生活活动,并将实践等同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又狭隘了)
正确的观点
马克思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并鲜明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的特征
直接现实性
实践具有将人脑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社会历史性
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限制
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主体
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 (包括个体主体、群体主体、人类主体)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实践主体, 有范围条件。
实践主体的能力
自然能力
精神能力
知识性因素
是首要的能力,既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对经验知识的掌握;
非知识性因素
非知识性因素主要指情感和意志因素。
实践客体
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客体≠客观存在。 客观事物只有在被纳入主体实践活动的范围之内,为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并与主体相互作用时才成为现实的实践客体。
实践客体的不同类型:
从是否为实践所创造的角度
天然客体
人工客体
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两个领域相区分的角度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从物质性和精神性相区分的角度
物质性客体
精神性客体
实践中介
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
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感官延伸、体能放大的物质性工具系统,如火车、电脑、雷达分别是对人的腿、脑、眼功能的延伸和放大。
二是语言符号工具系统。语言符号是主体思维活动进行的现实形式,也是人们社会交往得以进行的中介。
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
主体客体化:人通过实践是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其按照主体的需要发生结构的和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对象物。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结果都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
客体主体化:是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题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客体性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两者关系:在实践活动中不可分割,互为前提、互为媒介
实践的形式
虚拟实践是实践活动的派生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 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代社会开始产生的一种新的实践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
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构成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两者都是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受物质生产实践的制约并对其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求。
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俗补充:影响认识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实践(直接经验的来源)、间接经验、生理因素等。但实践是决定性影响,其余为重要影响。因此在做选择题的时候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