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专升本语文高频知识点
"专升本语文备考攻略:高频抓分,低频保底!根据近5年考情,高频考点(≥80%)包括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和名句默写,必须重点掌握中频考点(40y%)如阅读理解、修辞手法需警惕易错点低频考点(20%-39%)如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了解即可重点篇目涵盖四大名著及《世说新语》等经典,涉及作家流派、作品特色等核心内容分阶突破,效率翻倍!"
编辑于2025-09-26 12:26:16"专升本语文备考攻略:高频抓分,低频保底!根据近5年考情,高频考点(≥80%)包括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和名句默写,必须重点掌握中频考点(40y%)如阅读理解、修辞手法需警惕易错点低频考点(20%-39%)如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了解即可重点篇目涵盖四大名著及《世说新语》等经典,涉及作家流派、作品特色等核心内容分阶突破,效率翻倍!"
"专升本英语备考必看!5年高频考点 易错点全梳理,助你高效提分!" 内容结构: 1. 高频考点(考查频率≥80%):语法类(时态、虚拟语气、主谓一致)、词汇类(形近词、固定搭配)、阅读类(细节题、主旨题)必拿分项 2. 中频考点(40%-79%):从句、非谓语动词、写作模板需重点练习 3. 低频考点(<20%):倒装句、强调句"专升本英语备考必看!5年高频考点 易错点全梳理,助你高效提分!" 内容结构: 1. 高频考点(考查频率≥80%):语法类(时态、虚拟语气、主谓一致)、词汇类(形近词、固定搭配)、阅读类(细节题、主旨题)必拿分项 2. 中频考点(40%-79%):从句、非谓语动词、写作模板需重点练习 3. 低频考点(<20%):倒装句、强调句、数词与代词了解即可 避坑指南:近义词辨析、中式英语、易混淆搭配是近5年错误率最高板块!
这是一篇关于专升本-现代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文阅读,近现代文学常识,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专升本现代文阅读的相关知识和答题技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专升本语文备考攻略:高频抓分,低频保底!根据近5年考情,高频考点(≥80%)包括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和名句默写,必须重点掌握中频考点(40y%)如阅读理解、修辞手法需警惕易错点低频考点(20%-39%)如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了解即可重点篇目涵盖四大名著及《世说新语》等经典,涉及作家流派、作品特色等核心内容分阶突破,效率翻倍!"
"专升本英语备考必看!5年高频考点 易错点全梳理,助你高效提分!" 内容结构: 1. 高频考点(考查频率≥80%):语法类(时态、虚拟语气、主谓一致)、词汇类(形近词、固定搭配)、阅读类(细节题、主旨题)必拿分项 2. 中频考点(40%-79%):从句、非谓语动词、写作模板需重点练习 3. 低频考点(<20%):倒装句、强调句"专升本英语备考必看!5年高频考点 易错点全梳理,助你高效提分!" 内容结构: 1. 高频考点(考查频率≥80%):语法类(时态、虚拟语气、主谓一致)、词汇类(形近词、固定搭配)、阅读类(细节题、主旨题)必拿分项 2. 中频考点(40%-79%):从句、非谓语动词、写作模板需重点练习 3. 低频考点(<20%):倒装句、强调句、数词与代词了解即可 避坑指南:近义词辨析、中式英语、易混淆搭配是近5年错误率最高板块!
这是一篇关于专升本-现代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文阅读,近现代文学常识,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专升本现代文阅读的相关知识和答题技巧。
专升本语文高频知识点
一、高频考点 (近5年考查频率 ≥80%,必拿分项)
1. 文学常识
作家与称号:
1. 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五柳先生”“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 李白(盛唐浪漫主义诗人,“诗仙”“青莲居士”)、
3. 杜甫(盛唐现实主义诗人,“诗圣”“少陵野老”)、
4. 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人,“诗佛”“摩诘居士”)、
5. 苏轼(北宋豪放词派代表,“东坡居士”)、
6. 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醉翁”“六一居士”)、
7. 李清照(南宋婉约词派代表,“易安居士”)、
8. 柳永(北宋婉约词派代表,“白衣卿相”)、
9. 蒲松龄(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家,“柳泉居士”)。
作家与主张:
1. 韩愈(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主张“文以载道”“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2. 白居易(唐代新乐府运动核心,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 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主张“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4. 苏轼(北宋文坛革新者,主张“以诗为词”,扩大词的表现功能)、
5. 辛弃疾(南宋豪放词派代表,主张“以文为词”,将散文句法融入词中)、
6. 李清照(南宋婉约词派代表,主张“词别是一家”,强调词的协律与雅正)。
作家与评价:
1. 鲁迅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肯定其史学与文学价值);
2. 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概括其诗画融合的特色);
3. 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赞誉其艺术成就);
4. 钟嵘《诗品》评价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确立其在隐逸诗派的地位)。
文学流派:
1.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描绘自然山水与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2. 盛唐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描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风格雄浑豪放);
3. 豪放词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题材广泛,风格豪迈奔放);
4. 婉约词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题材细腻,风格委婉含蓄)。
2. 名句默写
先秦至唐宋经典:
1.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表现战士团结);
2. 《楚辞·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歌颂烈士英魂);
3.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战乱之景与忧国之情);
4. 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抒自信与豁达);
5.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喻愁绪之绵长);
6.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统治者荒淫);
7.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叹历史兴衰);
8.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忆英雄业绩);
9.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摹愁苦心境)。
3. 文言文阅读
经典篇目与重点:
1. 《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以庖丁解牛喻养生之道,强调顺应自然);
2. 《史记·项羽本纪》“垓下之围”(通过项羽乌江自刎的情节,塑造其悲剧英雄形象);
3.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提出“积其德义”的治国主张);
4. 《张中丞传后叙》(韩愈为张巡、许远辩诬,表彰其忠勇,夹叙夹议的手法);
5.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反驳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强调“议事每不合,则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重点题型解析:
1. 词语解释
(如《谏逐客书》“内”通“纳”,接纳;
《鸿门宴》“翼蔽”意为“像翅膀一样遮蔽”);
2. 句子翻译
(如《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为“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为“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 中心思想分析
(如《劝学》的中心是“学不可以已”,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师说》的中心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提倡从师学习)。
4. 修辞手法
常见手法与示例:
1. 比喻(《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舞女裙喻荷叶,突出其轻盈);
2. 拟人(《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赋予春雨“潜”的动作,表现其温柔);
3. 夸张(《蜀道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三千尺”夸大瀑布长度,突出其壮观);
4. 排比(《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增强语势,突出秦国的野心);
5. 对偶(《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式整齐,意境深远);
6. 设问(《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发思考,突出愁绪);
7. 反问(《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加强语气,批判统治者不识人才);
8. 借代(《琵琶行》“钿头银篦击节碎”,用“钿头银篦”代琵琶女的首饰,暗示其身份);
9. 双关(《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谐“情”,表达复杂情感);
10. 互文(《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相补充,表现战争的残酷)。
5. 阅读理解
古诗词鉴赏:
1. 意象意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以意象组合营造萧瑟秋景,表达游子思乡之情);
2. 技巧分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用典,将典故融入诗句,增添文化内涵);
3. 炼字(《饮酒》“悠然见南山”的“见”字,自然真切,表现诗人的闲适);
4. 情感探究(《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蕴含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感慨)。
现代文阅读:
1. 句段理解(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如《背影》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的细节描写,突出父亲买橘子的艰辛,表达父子深情);
2. 环境描写(《药》中“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的环境描写,渲染阴冷气氛,暗示悲剧结局);
3. 人物形象(《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其被封建礼教迫害的悲惨命运);
4. 标题作用(《背影》的“背影”是线索,贯穿全文,突出父亲的爱)。
6. 作文
审题立意:
1. 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如《敬业与乐业》中“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提炼中心论点);
2. 抓关键句法(分析材料中的关键句,如“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确定写作方向);
3. 由果溯因法(分析事件根源,如“他失败了,因为他没有坚持”,立意为“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结构:
1. 基本结构式(引言-正文-结尾,如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作用意义式(分析事件的意义,如《谈诚信》的“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3. 问题解决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策”);
4. 正反对照式(对比两种观点,如《谈勤奋》的“勤奋与懒惰的对比”,突出勤奋的重要性);
5. 引议联结式(引用名言-分析议论-联系实际-总结,如《谈挫折》的“引用‘失败是成功之母’-分析挫折的作用-联系自身经历-总结挫折的意义”)。
二、中频考点 (近5年考查频率40% -79%,常考但易错)
1. 文学常识
作家与作品:
1. 孟子(《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论述舍生取义的观点);
2.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表现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
3.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执着追求理想的决心);
4. 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主张法治);
5.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是唐代古文运动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代表);
6.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打破齐梁诗风,开创唐诗新局面);
7.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均为苏轼门生,擅长诗词);
8. 晚明小品文作家(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小品文记录晚明生活)。
文学作品:
1. 《国语》(我国最早国别史,记载西周至春秋各国史事);
2.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历史);
3. 《尚书》(我国最早古典散文集,记载上古历史文献);
4. 《红楼梦》(我国古典小说巅峰,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为背景,描写宝黛爱情悲剧);
5. 《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历史,文学性强);
6.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记载战国纵横家言论与活动);
7. 《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描写三国历史);
8. 《水浒传》(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9. 《西游记》(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描写唐僧取经故事)。
2. 文言文阅读
通假字:
1. 《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 《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3. 《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
4. 《劝学》“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
词类活用:
1. 使动用法(《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中“活”意为“使……活”);
2. 意动用法(《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中“侣”“友”意为“以……为伴侣/朋友”);
3. 名词作状语(《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中“云”“响”意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4. 名词作动词(《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意为“游泳”);
5. 形容词作名词(《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中“长烟”意为“大片烟雾”)。
特殊句式:
1. 判断句(《鸿门宴》“亚父者,范增也”中“……者,……也”表判断);
2. 被动句(《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中“为”表被动);
3. 省略句(《曹刿论战》“公与之乘”中省略“之”,应为“公与之乘”);
4. 倒装句(《劝学》“蚓无爪牙之利”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应为“蚓无利之爪牙”)。
3. 修辞手法
罕见手法:
1. 呼告(《雷雨》“雷电,你滚吧!”直接向雷电呼唤,表达强烈情感);
2. 示现(《荷塘月色》“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将听觉转化为嗅觉,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
3. 仿词(“冷冰冰”仿“热乎乎”,通过反义仿造,突出冷漠);
4. 飞白(“他是个‘聪明’人,居然把钥匙锁在屋里了”,故意写错别字,表现讽刺);
5. 列锦(《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用名词组合营造意境)。
4. 阅读理解
古诗词鉴赏:
1. 比较鉴赏(比较《登高》与《登岳阳楼》的异同,如都写登高望远,但《登高》侧重身世之感,《登岳阳楼》侧重家国之思);
2. 意象分析(《雨霖铃》“杨柳”“晓风”“残月”的意象组合,营造离别氛围,表达离愁)。
现代文阅读:
1. 主题探究(《平凡的世界》的“平凡人的奋斗”主题,通过孙少平、孙少安兄弟的经历,表现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与成长);
2. 比较阅读(比较《祝福》与《孔乙己》的主题异同,如都批判封建礼教,但《祝福》侧重社会环境的压迫,《孔乙己》侧重知识分子的悲剧)。
5. 作文
结构:
1. 承接题(如“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的承接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的基石”);
2. 排序题(如“将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的排序“①于是,他决定去寻找真理;②他听说远方有一位智者;③他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没有放弃”);
3. 嵌入题(如“请将‘诚信是金’这句话嵌入文中合适的位置”的嵌入“在当今社会,诚信是金,没有诚信的人寸步难行”)。
语言:
1. 简明(如“他走了”比“他慢慢地走了”更简明,避免冗余);
2. 连贯(如“他走进教室,坐下,拿出书”比“他走进教室,拿出书,坐下”更连贯,符合动作顺序);
3. 得体(如“请您帮我一下”比“你必须帮我”更得体,尊重对方)。
三、中低频考点 (近5年考查频率 20%-39%,需掌握 但不必深究)
1. 文学常识
作家与作品:
1. 枚乘(《七发》,汉代骚体赋代表作,开创汉赋规模);
2.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汉代大赋巅峰,描写汉帝国声威);
3. 扬雄(《甘泉赋》《羽猎赋》,汉代后期赋家,模仿司马相如);
4. 张衡(《二京赋》,汉代大赋代表作,描写洛阳、长安繁华);
5. 左思(《三都赋》,西晋赋家,“洛阳纸贵”,描写魏、蜀、吴三国都城);
6. 鲍照(《拟行路难》,南朝乐府诗,表现寒士不平);
7. 江淹(《别赋》,南朝抒情小赋,描写各种离别场景);
8. 庾信(《哀江南赋》,北朝骈文代表作,抒发故国之思);
9. 关汉卿(《窦娥冤》,元代杂剧代表作,描写窦娥冤情);
10. 王实甫(《西厢记》,元代杂剧代表作,描写张生与崔莺莺爱情);
11. 白朴(《墙头马上》,元代杂剧代表作,描写裴少俊与李千金爱情);
12.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元代散曲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
13. 汤显祖(《牡丹亭》,明代传奇代表作,描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爱情);
14. 归有光(《项脊轩志》,明代散文代表作,以项脊轩为线索,回忆往事)。
文学作品:
1. 《山海经》(我国最早神话集,记载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神话);
2. 《世说新语》(南朝志人小说,记载魏晋人物言行轶事);
3. 《搜神记》(东晋志怪小说,记载神异故事);
4. 《三国演义》(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描写三国历史);
5. 《水浒传》(英雄传奇小说,描写梁山好汉起义);
6. 《西游记》(神魔小说,描写唐僧取经故事);
7. 《红楼梦》(世情小说,描写贾府兴衰);
8. 《聊斋志异》(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