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资本论第三卷
对资本论第三卷进行总结概括,包括剩余价值率、利润、平均利润地租等等问题,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复杂关系和内在规律。
对资本论第二卷有关资本形态、资本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在生产和流通等部分进行总结概括,详细阐述了资本在不同环节的运动规律和相关理论。
对资本论第一卷七个部分进行总结概括,《资本论》第一卷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积累的本质和后果。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资本论 第三卷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成本价格与利润:引入成本价格概念(c+v),利润表面上是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
利润率:利润率p’ = m/(c+v),低于剩余价值率m/v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分析了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率等因素对利润率的影响
"节约"不变资本的方法:包括提高劳动生产率、延长工作日等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不同部门利润率的差异:由于有机构成不同,各部门自然利润率不同
资本竞争与利润平均化:资本在各部门间流动导致利润率平均化
生产价格理论:生产价格 = 成本价格 + 平均利润,取代简单商品生产中的价值
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总价值 = 总生产价格,总剩余价值 = 润
价值转形问题:分析了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复杂过程
3.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规律的阐述:随着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趋向下降
抵消因素:劳动剥削程度提高、劳动力价值降低、不变资本要素贬值、对外贸易等
规律的实现形式:周期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
规律的历史意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4.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
商业资本的产生: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独立化。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品的买卖活动。本质:执行资本流通职能的资本
商业利润的来源::商业资本家分得的产业资本家让渡的部分剩余价值
商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与储藏费用
商业资本的作用:加速商品流通、降低流通费用
5.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生息资本(借贷资本): 为了获得利息而贷放出去的货币资本。
利息: 借贷资本的所有者凭借资本所有权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利息率: 利息与借贷资本的比率。受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平均利润率、传统习惯等因素影响。
企业主收入: 产业资本家或商业资本家扣除利息后留归自己的那部分利润。
信用制度的作用: 加速资本集中和积累。 促进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加剧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
6.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土地所有权: 对土地的垄断。
地租: 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从租用土地的资本家那里获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 I: 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 II: 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 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即使在最劣等的土地上耕种,也必须缴纳的地租。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通常低于工业,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形成超额利润,转化为绝对地租。
7.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阶级: 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 三种收入形式: 工资、利润(包括利息、企业主收入)、地租。
收入的来源:工资:劳动力的价值。利润、利息、地租: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本质: 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