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CPA会计考试第19章所得税
这是一篇关于CPA会计第19章所得税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所得税会计概述,计税基础的确定,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
编辑于2025-09-27 20:12:30第19章所得税
所得税会计概述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总量一致,时间分布差异。
寻找税会差异并分析原因
永久性差异
纳税调整
暂时性差异
纳税调整
确认递延
当前调增,未来调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当前调减,未来调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反之
永久性差异
无差异
交易影响损益的前提下
新增可抵扣/转回应纳税
纳税调增
转回可抵扣/新增应纳税
纳税调减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计税基础的确定
资产
概念
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本质是税法口径下,资产的价值标准。
常见资产的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
税法与会计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减值准备不同所产生的差异
无形资产
非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初始确认时,一般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后续差异来源于是否摊销、摊销方法、和摊销年限、减值准备等差异
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计税基础=(无形资产原值-税法标准的摊销)*200%
交易性金融资产
计税基础=取得时的历史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
原值-税法标准的折旧摊销
其他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
资产账面余额
负债
概念
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即: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未来不可扣除的金额。
实质为税法口径认可负债的账面价值,一般情况下,负债的确认与偿还不会影响企业损益,也不会影响其应纳税所得,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0,即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常见负债的计税基础
预计负债
保证类质保=0
债务担保=账面价值
这是一类永久性差异
合同负债
税法规定收款即确认收入
计税基础=0
税法和会计确认收入相同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应付职工薪酬
永久性差异
超过合理标准的工资薪金支出,当期调增,未来不会调减,属于永久性差异。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
确认费用的同时,确认了应付职工薪酬,税法规定在未来实际支付时,才能税前扣除
计税基础=0
其他应付款
罚款和滞纳金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永久性差异
特殊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
企业合并过程中取得资产、负债
暂时性差异
分类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当期调减,未来调增,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当期调增,未来调减,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
超标的广宣费,允许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
税款抵减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
确认原则
除准则规定不确认的特殊情况外,全部确认
对应科目
利润表: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表
商誉(企业合并中)
所有者权益
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计量原则
先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
递延所得税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
商誉
应税合并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无差异
免税合并
计税基础=0,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即: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初始确认时,都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但后续计量,如果商誉减值,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影响
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中,如果该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所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长期股权投资
1、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
2、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要考虑持有意图
准备长期持有,不确认
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表决通过,拟近期出售,要确认
递延所得税资产
确认原则
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超出限度的,要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减少确认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计量原则
采用转回期间的所得税税率
资产负债表日复核,若发生减值,以后根据情况,可以恢复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
内部研发无形资产
同时满足:①该交易或事项不是企业合并;②该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③初始确认时并未产生等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的递延所得税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
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
前期差错更正:追溯重述法
综股、综债
可转债、永续债、优先股等同时包含负债及权益成分的金融工具
自用房地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其他综合收益
企业合并
购买日存在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因为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而未确认的,在购买日后12个月内,出现新的情况使得该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确认,且该情况在购买日已经存在。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商誉,商誉冲减不足的,差额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其他情况,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入当期损益。
股份支付
税法规定不允许税前扣除
永久性差异
税法允许税前扣除
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取得的股票价格,估计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计算确认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并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果未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金额超过了等待期内确认的成本费用,超过部分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入所有者权益。
单项交易
条件
①不是企业合并;②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③且初始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导致产生等额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单项交易。应该分别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主要包括
租赁交易
使用权资产
租赁负债
存在弃置义务而确认预计负债并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的交易
发行方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的相关股利
分配利润来源于损益
股利所得税影响计入损益
分配利润来源于所有者权益
股利所得税影响计入所有者权益
所得税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先计算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
再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期末余额
与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期初余额进行比较,确认当期发生额
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
利用会计分录倒挤
如果未来税率不变: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税率
原因:递延所得税存在的意义,在于抹掉暂时性差异的影响
所得税的列报
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负债列报
所得税费用在利润表单独列示,同时要在附注中披露所得税有关信息
个别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可以抵销后以净额列示
合并财务报表中,一方与另一方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不可以相互抵消。除非所涉及的企业具有以净额结算的法定权利并且意图以净额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