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这是一篇关于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历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军功爵制,世卿世禄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呈现了从商周时期到清朝主要选官制度的更替。
这是一篇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涵盖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背景
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
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
创立: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
方式: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予官职
标准
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
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
评价
积极
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积极早期为曹魏致权选拔了大量人才
局限性: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科举制
建立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继承和发展
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
影响
使出身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
分工
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
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称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
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权三分,彼此牵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赋税制度
魏晋: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北魏孝文帝
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票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
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唐朝
唐初
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成年男子
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唐德宗时两税法
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实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内容
每户按户等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民的人身轻了,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