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67:欧阳修为何不朽?
"苦难大宗师欧阳修:落寞离京背后的精神涅槃!《文明之旅》第68期带你走进大宋治平四年的历史现场当政治生命终结、病痛缠身时,这位文坛巨匠在羞愤交加中离开开封,却爆发出超乎常人的创作力从濮议风波到台谏围攻,从信念折磨到身体煎熬,欧阳修用《病隙碎笔》式的清醒,完成了士大夫群体的精神代言同期世界:塞尔柱帝国攻占耶路撒冷,拜占庭远征失败,一代大师的谢幕与欧亚震荡同频共振"
编辑于2025-10-17 10:12:57"苦难大宗师欧阳修:落寞离京背后的精神涅槃!《文明之旅》第68期带你走进大宋治平四年的历史现场当政治生命终结、病痛缠身时,这位文坛巨匠在羞愤交加中离开开封,却爆发出超乎常人的创作力从濮议风波到台谏围攻,从信念折磨到身体煎熬,欧阳修用《病隙碎笔》式的清醒,完成了士大夫群体的精神代言同期世界:塞尔柱帝国攻占耶路撒冷,拜占庭远征失败,一代大师的谢幕与欧亚震荡同频共振"
《文明之旅》第80期探讨苏轼如何成为印刷时代的"出头鸟":当他的诗作被雕版技术大规模传播,文字竟成了权力争夺的战场作为首个自费出文集的文人,苏轼在杭州刚上任就被出版商盯上,却不知新时代的传播力已将他推向风暴中心乌台诗案本质是朝廷与民间声望的较量王安石的"斗鸡走犬过一生"道破时代转型的残酷真相:旧时代的文人在新传播生态中,随时可能被"一粒灰"压垮本期解析1079年北宋为何难容苏轼的诗文霸权。
《文明之旅》第79期:汴河如何撬动战国格局?一条运河竟成文明杠杆!本期由罗振宇主讲,从魏国战略抉择切入:向东争霸中原还是向西灭秦?大梁城运河系统曾助魏国崛起,但历史惯性使其错失关键机遇节目剖析"天人合一"新解从愚公移山到大禹治水,展现中国人改造地理的文明韧性汴河串联黄淮长江,不仅改写魏国命运,更揭示文明发展的空间逻辑:方向感决定兴衰,个体选择需顺应时代变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苦难大宗师欧阳修:落寞离京背后的精神涅槃!《文明之旅》第68期带你走进大宋治平四年的历史现场当政治生命终结、病痛缠身时,这位文坛巨匠在羞愤交加中离开开封,却爆发出超乎常人的创作力从濮议风波到台谏围攻,从信念折磨到身体煎熬,欧阳修用《病隙碎笔》式的清醒,完成了士大夫群体的精神代言同期世界:塞尔柱帝国攻占耶路撒冷,拜占庭远征失败,一代大师的谢幕与欧亚震荡同频共振"
《文明之旅》第80期探讨苏轼如何成为印刷时代的"出头鸟":当他的诗作被雕版技术大规模传播,文字竟成了权力争夺的战场作为首个自费出文集的文人,苏轼在杭州刚上任就被出版商盯上,却不知新时代的传播力已将他推向风暴中心乌台诗案本质是朝廷与民间声望的较量王安石的"斗鸡走犬过一生"道破时代转型的残酷真相:旧时代的文人在新传播生态中,随时可能被"一粒灰"压垮本期解析1079年北宋为何难容苏轼的诗文霸权。
《文明之旅》第79期:汴河如何撬动战国格局?一条运河竟成文明杠杆!本期由罗振宇主讲,从魏国战略抉择切入:向东争霸中原还是向西灭秦?大梁城运河系统曾助魏国崛起,但历史惯性使其错失关键机遇节目剖析"天人合一"新解从愚公移山到大禹治水,展现中国人改造地理的文明韧性汴河串联黄淮长江,不仅改写魏国命运,更揭示文明发展的空间逻辑:方向感决定兴衰,个体选择需顺应时代变迁。
超乎常人的创作力和意志力
他的很多大部头著作,比如《新五代史》、《集古录跋尾》,都是到晚年才最后定稿的。
还写了《归田录》和《六一诗话》两部新书
还有一大堆诗文
史铁生有一本《病隙碎笔》,其中有一段话,是对疾病中人的心态的最好描述,他说:“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明白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病痛
年轻的时候就有严重的近视和飞蚊症
四十多岁的时候,糖尿病带来的各种并发症,比如视网膜病变、牙痛、手僵、腿痛
晚年的时候,在灯下根本就读不了书
但他的阅读量和写作量都大得惊人
病痛,是欧阳修这一辈子的心魔。
他这辈子留下的937首诗中,有215首涉及到自己身体不好
欧阳修的后半辈子,全方位地经受身体、精神、名誉、甚至信念的折磨,苦难级别的折磨
祸不单行
人受一次挫折,往往要遭遇两次痛苦
第一次,是受挫折本身。
第二次,是这个世界上的小人、坏人看你受到挫折了,会过来再踹你一脚,再来利用你的挫折占点便宜。
真小人
濮议当中,有一个人叫蒋之奇,本来是支持欧阳修这一方的
濮议结束了,害怕站在全体士大夫对立面,就诬告欧阳修和儿媳妇有
欧阳修向来重视名节,气得五内俱焚,反复上书神宗皇帝,要求朝廷还他一个清白。
这一年的4月,他在万念俱灰的心境下,离开了开封城
濮议的事,欧阳修付出的代价最重
被台谏官围攻,被说成是豺狼,是奸邪。
被戴上这种帽子,通常是百口难辩。
欧阳修这辈子写的文章,是代表整个士大夫群体在发言
现在,他几乎是孤身一人站到了全体士大夫的对立面。
他的政治生命实际上已经终结
离开开封时的心情,落寞的、甚至是羞愤交加
苦难大宗师
大宋
1月25日,宋英宗驾崩,时年36岁,在位仅仅三年零九个月
欧阳修卸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离开开封
欧阳修
籍贯
江西吉安人
出生地
四川绵阳
四岁丧父,跟着母亲投奔湖北随州的叔叔
24岁中了进士,步入仕途,今年他已经60岁
惦记颍州
颍州,今天的安徽阜阳
他喜欢这里的风光、水土、人物
二十年前,就决定将来要到这养老。
四年后,他真的就在颍州退休,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年。
一代大师,开始谢幕
“上马即知无返日,不须出塞始堪愁”,这是欧阳修写王昭君的句子。
此刻漂然远去的欧阳修,应该也是这副心境。
世界
拜占庭帝国与塞尔柱帝国和谈
诺曼人占领意大利督军区
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四世第四次远征
塞尔柱帝国夺下耶路撒冷
大宋治平四年,大辽咸雍三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苦难大宗师
《文明之旅》第68期
文明1067:欧阳修为何不朽?
楔子
欧阳修在忙啥
在文学赛道上,对浮华险怪的文风不满意,那就接过韩愈柳宗元的旗帜,搞古文运动;
在史学赛道上,对原来历史叙事不满意,那就推翻重写,搞出了《新唐书》《新五代史》;
在儒学赛道上,对此前的儒家经典的注解不满意,那就上书朝廷,要求重新修订。
欧阳修自己还开辟了几个小众赛道。
比如金石学——就是研究青铜器、石刻碑文的学问。
这门学问此前就没有,欧阳修算是奠基人。
他的那本《集古录》就是开山之作。
欧阳修还是谱牒学的开创人
谱牒学就是怎么修家谱的学问。
修家谱原本是贵族的事儿,但宋代之后,中国进入平民社会,家谱就成了强调宗族、孝道这些儒家理念的工具。
一本家谱,就成了凝聚宗族、教化子弟的最好的教科书。
欧阳修的时代性议题
唐朝和宋朝,对于欧阳修那一代人来说,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时代,那是要跨越过去的一道鸿沟。
很多五代乱世的问题,就是唐朝时候的各种因素造成的,所以要做断然的变革
比如重建伦理纲常
很多唐代已经过于成熟的东西,既然路已经走绝,所以要推陈出新,另辟蹊径
比如唐诗
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欧阳修们去找到它。
时代议题的限制
一个顶级的聪明人,如果只和自己时代的议题对话,会限制他的格局。
一个人的格局大小取决于他的对话对象
像胡适这辈子陷入了太多时代性的议题,比如要不要废除文言文?怎么搞新式教育?等这些议题过去了,他工作的价值也就结束了。
而像孔子、庄子、老子、朱熹、王阳明这些人,他们对话的对象,主要是恒常的宇宙、人生,那些思考永不过时,格局当然就大。
成为大师,要看有没有和那些基本命题对话的时代际遇。
名气极大,时代宗师级别的人物-胡适
写了第一本白话诗集,叫《尝试集》
那诗也真得一般般
用现代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写了一本《中国哲学史》
没写完,就半本。
用现代方法研究中国白话文学,写了一本《白话文学史》
也是没写完,就半本。
上世纪40年代,胡适又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水经注》
研究了个寂寞,有头没尾。
他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和旧时代对话,去说服、去辩论、去探路、去引导,做出了很多贡献。
欧阳修是过渡时期的大师
他左脚踩在旧时代,而右脚已经踏入了新时代,属于一个“大劈叉”的状态。
旧时代的这只脚再精彩,也是泯然众人矣,比如欧阳修的词就写得极好,但是,和那些能写艳词小令的人相比,并没有什么显著的特色。
那新时代的这只脚呢?有各种开创性的尝试,但往往就是“但开风气不为师”,很容易被后人超越。
时代破题人
大文豪有什么传世名作?
《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到底好在哪儿呢?说不清楚。
他的代表作到底是什么呢?
一代宗师
唐宋八大家有他
千古文章四大家还有他
苏轼评价
欧阳修讲大道理像韩愈
谈事务性的事像陆贽
欧阳修写记叙文,那本事跟司马迁似
写诗赋,那水平跟李白似的
欧阳修大文豪的身份,在民间的认可度很高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时代破题人
《文明之旅》第68期
文明1067:欧阳修为何不朽?
苦难大宗师
致敬动摇的欧阳修
被病痛折磨得形销骨立的欧阳修。他晚年,在儒家和佛家之间,犹疑了,软化了,也许还动摇了。
他是大撕裂时代的承担者。
他用自己的生命的大破绽,给我们呈现一道时代的大撕裂
为什么和解?
到了欧阳修这个年纪,身心痛苦与日俱增,对彼岸世界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人死之后,那边那个世界什么样?我能以什么方式继续存在?这是人生最后的问题,也是此刻无论如何也要找到答案的问题。
儒家不回答,佛家可是要回答的。
晚年有和佛教和解的姿态
公元1070年,也是欧阳修去世前两年,他突然给自己起了一个“六一居士”的号。
欧阳修是听说富弼开始信佛了
富弼这么个大明白人,居然也信佛,自己也不妨了解一下。
晚年他就开始跟高僧交往,读《华严经》。没读完就去世了
儒家为什么要反对佛教?
第一,佛教来自印度
对讲究“华夷之辩”的士大夫来说,那叫蛮夷。
第二点:佛教要求人出家,不认父子,不结婚
这不就是无君无父吗?无君无父,和禽兽有什么区别?
第三点,和尚尼姑不事耕作,这本来就是罪过,还引得那么多老百姓把钱大把往庙里送,这是国家财富的大黑洞。
儒家士大夫也是看不惯。
欧阳修之前,纯儒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佛教
如韩愈对佛教
“人其人”——让和尚尼姑全部还俗,让他们还做回个人
“火其书”——佛经全烧了;
“庐其居”——把那些寺庙变成住宅。
欧阳修一辈子都是韩愈的铁粉,包括在反对佛教这件事上
他的文章《本论》,是儒家反对佛教的重要的文献。
欧阳修为什么是一代宗师?不是靠具体哪部代表作,他是靠一种要赓续文明、扭转乾坤的愿力,一份要顶天立地、改天换日的担当,他才成为了那个时代很多题目的破题人。
欧阳修是佛教徒吗?
文史小常识: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
在家修行的佛教徒才叫居士
离开开封之前的欧阳修,不仅不是佛教徒,而且是儒家历史上著名的反对佛教的人。
终极的问题
独特的位置和独特的担当
在他的身上,有一种劲头:一切事物,我都可以、也应该用精神的力量重新塑造它一次。
很小的例子:贬谪诗
对于一个古代士大夫来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作题材。
官场失意,这是要用诗句反复咏唱的。
不管哪个调调,统统是严肃的。
欧阳修在被贬的时候,就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贬谪诗风格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看着大好江山,我诗兴大发,要不是被贬了,我上哪儿能来这么好的地方?
他是有一种和旧传统掰腕子,我就是要随时随地开辟一个全新的、儒者的、昂扬的、欣喜的精神世界的自觉。
为啥到宋代才有人研究青铜器和石刻碑文?
1||| 做学问的方法变了
宋代之前,做学问就是拿着经书,逐字逐句地搞注解,所谓“皓首穷经”
宋代,士大夫们开始转向对经典本义的追求。那就需要更古老的金石碑刻,作为一手的史料来佐证经典。
2||| 拓片技术和印刷技术的成熟
知道哪儿有个碑,某个青铜器上有些铭文,托人拓片复制回来,就可以搞研究了。
研究成果,就可以像欧阳修写《集古录》一样,出版成书,大规模扩散。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终极的问题
《文明之旅》第68期
文明1067:欧阳修为何不朽?
时代破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