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历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的思维导图,包括两大块内容,商业发展——古代世界不同地区商业贸易的起源于发展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有需要的可以直接下载哦~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历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六单元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 14 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有需要的可以直接下载哦~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历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五单元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有需要的可以直接下载哦~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历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四单元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有需要的可以直接下载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商业发展——古代世界不同地区商业贸易的起源于发展
(一)商业的起源
1、时间
原始社会后期
2、条件
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交换的出现,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
3、目的
换取自己所需的商品
(二)商业的发展
1、古代中国
(1)表现
国内贸易
商朝
①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②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区域
③官府和贵族掌握商业
周
工商食官:手工业者河商人在官府的控制下工作,专门为官府河贵族服务
春秋战国
①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出现私商),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②重农抑商政策
秦汉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交流
隋唐到两宋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业进一步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北宋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瓦子),经济中心南移,纸币”交子“出现,出现地域性商帮
元明清
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②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商业贸易网络
③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小结:促进中国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条件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经济:农业、手工业发展
政策:经济政策开明,政府对商业的管理的松弛
交通:运河、驰道等便利交通
金融:货币统一,金融发展
对外贸易
主要贸易通道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①汉唐: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
地位:是古代贯通欧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
②唐宋以后: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商品种类
中国出口的商品
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
运往中国的商品
欧洲、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
贸易方式
朝贡贸易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方式
贸易管理方式
唐宋
设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清朝
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1757年在广州设“广州十三行“(实质:闭关锁国,有限度开放)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中国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1)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等问题
(2)根本原因: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过程
战国时期:秦朝商鞅变法,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
汉朝:休养生息,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对商人征收重税,贬低商人地位
唐宋: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鼓励海外贸易和实行官商分利)
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回归传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鼓励商业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
3、评价
(1)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2)明清时期,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成为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主要原因
知识拓展——”朝贡贸易“
(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明清史朝贡贸易发展的顶峰)
(2)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3)目的: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
(4)影响
①促进了与周边国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②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
③东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5)瓦解
国力下降;厚往薄来,,不顾经济利益;西方殖民势力冲击
(2)趋势
①贸易范围不断扩大,由地区性、全国性贸易发展到国际性贸易
②商业活动的场所从城市到农村,从固定到不固定
③商人组织形式多样,有官商、私商河区域性商人群体等
④商品种类逐渐增多
(3)影响商业活动的因素
①社会是否稳定
②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③国内交通河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④货币的发展
⑤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河对外政策
2、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贸易
古罗马:商贸繁荣;海外航线四通八达
古希腊:城邦商业贸易中心(雅典为代表);海外贸易活跃
拜占庭帝国:垄断商路
古埃及:历史悠久;国家控制商业
古巴比伦:商业繁荣
阿利伯商人:亚欧非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布世界主要文明区域
知识拓展:阿拉伯商业发展的特点
从沿海岸贸易发展到远洋贸易
航海贸易发达是东西方经济交往的桥梁
贸易范围广泛
贸易种类繁多
结论:商贸活动各具特色;都促进各自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古代商业贸易的特点
古代商业贸易历史悠久
各地区商业贸易和社会生活都是逐步发展的过程并相互影响
各地区商业贸易的发展并不是同步和统一的,存在差异性
古代商业贸易于社会生活多元发生并逐步呈现全球化趋势
(三)商业贸易的意义
(1)对人类:促进交流,丰富生活:商业 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对中国:引进新品种: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外国的优良马匹和植物等新品种、香料、药材、琉璃等
(3)对世界:丝绸、瓷器、茶叶等外传: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语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货币
(1)含义: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一切的商品
(2)产生与发展
①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②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使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③公元前8世纪-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
(3)作用
①货币的诞生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
②货币成为财富的象征
③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2、信贷
(1)古代世界各地区信贷的发展
①公元前22-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由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
②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
③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专业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2)古代中国信贷的发展
①春秋时期:货币信贷出现
②唐朝:“飞钱”;独立金融机构——当铺
③北宋:“交子”——货币代用券,类似活期存款单,具备流通职能,我国古代最早纸币
④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
⑤明朝中后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⑥清朝:除传统的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3、商业契约
(1)商业契约的概况
含义:在经济活动中交易当事人双方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借贷、租赁等事项的文书或条款,有口头商业契约和文书商业契约,契约实际上就是合同
特点
契约关系的双方是平等的
契约关系的主体是自由的主体
契约主体要诚实守信、善意履行契约内容
契约要保障主体双方的公平性
(2)古代商业契约
①古埃及——广泛使用
时间:前3000年左右
内容: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
②两河流域——使用较早且规范
时间:前2600年左右已经使用,古巴比伦时期较普遍
内容:契约除明确规定当事人双方在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在末尾必须有双方的盖章,以及几位证人的签名
(3)古代中国契约
①商周时期:出现契约
②汉朝以后:订立契约很普遍
③唐宋以后:应用更加广泛
(4)契约的作用
①有利于维护契约关系双方的利益
②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活动的有序进行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