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证考试复习策略通用版
这是一篇关于考证考试复习策略通用版的思维导图,主要讲述的是各种考试方法,其中结合了一些个人经验,总结出来的适合考试的策略。
编辑于2021-08-29 22:41:34通用考试复习技巧
复习记忆战胜遗忘
遗忘
遗忘曲线
怎样打破【遗忘-复习-再遗忘】死循环?
战胜遗忘
间断重复
让努力可以积累
主动回想
建立反馈系统:看题-回想答案-核对答案
工具
莱特纳记忆系统
材料
闪卡
正面:问题
反面:答案
盒子
1号盒子
掌握最差
每天复习
从1号盒子开始复习,卡片掌握好的放入2号,不好放回1号
2号盒子
掌握略好
隔天复习
隔天复习一次2号,掌握好放3号,不好放回1号。
3号盒子
好于2号
每周复习
每周复习一次3号,掌握好放4号,不好放回1号。
4号盒子
好于3号
隔周复习
隔周复习一次4号,掌握好放5号,不好放回1号。
5号盒子
掌握最好
考前复习
考前主动回想
注意事项
记号笔写好盒子号数,用便利贴标记下次复习时间
适合Q&A类型问题,单词类建议使用APP
一卡一问题,谨记Q&A原则
时间紧迫情况下,重点复习1号盒子
间隔用考题自测,真实反馈知识掌握情况。
莱特纳系统电子版
Anki
版本
手机端:安卓版、苹果版
电脑端:windows版和Mac版
使用
【记忆库】标题为复习的科目
新建,卡片正面【front】写问题,卡片背面【back】写答案,做好同步到网络
复习时点开相应记忆库,看题目主动回忆答案,点击屏幕显示答案进行对比,根据掌握情况选择相应按钮,系统自动提醒复习时间。
乱序复习
模拟真实考试场景
突破弱项
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跨界联系
卡片除了放置Q&A问题,还可放置框架问题。
[大框架树干]+[小框架树枝]+[树叶知识点]=完整的知识树
在不断复习中,将新的心得记下,修缮知识树,日渐完善。
注意
时间紧迫情况下可以用拍照法制作卡片,但复习周期长的建议自行输入,加深记忆
放置框架的树干问题,答案部分可用思维导图,范围不宜过大。
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把这些“小抄”印入大脑
其他电子记忆系统
如微信小程序“记忆卡片Pro”、APP“记一”等,选择自己喜欢已操作的即可。
搭建知识框架
why
树立对考试科目的宏观视角
搭建学科的知识框架
真正掌握能够运用的知识
what
知识树学习法
树叶
Q&A笔记
深度理解学科具体知识
树干
思维导图
全面掌握串联知识架构
how
还原架构
操作
工具:思维导图
材料:章节目录、标题
自己梳理一遍很有必要,图的呈现比文字更清晰易记
方法:排列逻辑
要点
精炼记录
文字太多
细节内容交给Q&A笔记
层级太深
主动筛选
筛选:选择重点记录
不是把标题单纯抄一遍
整理:理顺节点间的逻辑,适当合并
装饰架构
操作
横向纵向对比、归纳
形成套路
挖掘“隐藏框架”
常见问题
不会做?
不要着急
只管去做
模仿套路
别人的总结,老师、前辈、机构等
习题、答案解析中观察分析
做不好?
不断打磨
日渐完善
利用复习系统
见第6部分
利用习题完善
见第7部分
融会贯通
横向拼接
纵向总结
全局视角
聪明=正确的方法+有效训练
how good
宏观——思维导图
微观——Q&A笔记
一颗完整的知识树
根植于强大的“自我管理”上的知识树,才能茁壮成长
Q & A笔记把书拆成题
组成
Q 问题
一个概念、定理、事件等
要求
问题清晰
明确一个知识点
why
when
where
who
what
how
how good
范围局限
避免长篇大论
A答案
相对应的正确答案
要求:条理分明、言简意赅
步骤
拆分
把教材知识点分要点、分条目呈现
拆分过程,帮助发现概念间的区别,形成概念网络
to索引
精炼
把每个要点用尽可能简短的关键词表达
加深理解和记忆
反馈
制作笔记时的困难,就是最有效的反馈
查漏补缺
适用情况
记忆量大、难度高、周期长、科目多的考试
前期投入时间多,知识点掌握牢固
复习时间不够怎么办?
在书上把关键词标记出来
转换老师视角圈出重点
考试闭环
形成反馈闭环
多角度消灭知识盲点
如何读书
目录
目录的复习与预习作用
目录标题=题目,正文=答案
用思维导图回忆/预估章节内容
回忆关键词
本章重点概念、理论,具体内容
反馈
了解自身知识掌握现状,针对性复习弱点、错点
大脑热身
克服恐惧,促进快速进入复习状态
重点
发现重点的渠道
考纲、课堂反复强调、教材例题等
利用真题答案解析,圈出重点
正文
利用费曼技巧
录音,自己对章节的理解
碎片时间回听,复习、纠正、重录,反复进行
索引
帮助串联知识
作为费曼练兵场,查漏补缺
细化目标每日计划
思考
怎样的计划才是真正有效的?
制定每日计划
目标管理四步法
确定目标
SMART目标原则
Specific
目标明确具体
Measurable
目标可量化
Attainable
目标切实可行
Relevant
目标与自己相关、有意义
Time Based
目标有截止时间
目标分解
月目标
周目标
每日计划
改变目标量化度量衡
每天复习50页
每天复习2小时
建立量化系统
番茄钟计数量化
“正”字量化
执行、监督、反馈
每日进度=单位番茄钟时间×每日番茄钟数目
改进调整
知己知彼
知道自己的学习能力
保证进度
知道考试内容的学习难度
设定合理目标
循序渐进
个性化定制
克服盲目自我感动
复习前准备制考试沙盘
why
将军视角:沙盘,全局战略思维
考场上应用:资源分配、战况把握、战略调整
what
考试沙盘
横轴:时间
明确每项任务完成进度及截止时间
纵轴:任务、里程碑
列举备考过程中重要事项、时间点
how
制作沙盘
明确任务和里程碑
收集考试信息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报考资格
报名材料
学习资料
辅导机构
报名流程
考试用品
报名
报名截止时间
缴费截止时间
准考证打印时间
考试资料准备
教材
习题
真题
课件/视频/音频
培训阶段
决定是否需要培训
是
找合适的培训机构
否
自主复习
第一轮复习
确定各科目完成时间
第一次模拟考
查漏补缺
第二轮复习
专项突破
第二轮模拟考
查漏补缺
常见问题
如何确定和调整考试任务?
考试论坛攻略
过来人经验
学校考试适合用沙盘吗?
配合老师进度安排
结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确定时间
确定时间维度(记录单位)
月
备考时间>1年
周
其他
日
备考时间<1月
确定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当下时间=备考周期
确定各项任务时间
里程碑
如何确定每个任务需多少时间?
解他人经验
靠自身测试
定义里程碑
计划赶不上变化
不断体验,及时改进
使用沙盘
展示
纸质、贴墙
检视
打勾/涂色,现实任务进度
调整
计划如期
提前完成
延后
早发现早调整
进度落后<30%
提高效率
战术性追赶
进度落后>30%
评估任务重要程度优先级
战术性放弃某个环节
善用习题完善知识树
做题原则
二八原则,80%的时间精力投入到20%的好题目中
克制
选择少量经典真题
极致
投入大量精力把题“做透”
做题三步法
做题
知识树的实际应用
修正知识树
修正树叶
还原知识点
对错都要分析
对了
蒙对?
只知答案,但不理解?
……
错了
参照错题成因自查导图
提供“做题杠杆率”,看似慢,实则稳扎稳打更省时间
修正Q&A笔记
打破错题本和笔记的界限
发现盲区
还原知识点后,用Q&A形式记录
发现缺漏
在原有Q&A上修正补漏
放入闪卡系统
修正树干
树干:考试科目的知识框架
统计标注
导图知识点加标注(考察频率/出错频率)
每做完一套真题便统计
重难点四象限能力图谱
A象限
集中专项练习
B象限
复习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此项复习
C象限
学习时可以了解,做题时果断跳过
D象限
想得高分,突破A象限后再学习D象限
讲评
针对典型题,分析出题思路
这个选项为什么是对的/错的?
这个考点的坑在哪?
这个考点还可以怎们考?
这类题的答题套路?
……
时间不足的考试怎么办?
贯彻“克制+极致”精神,优选真题并吃透
例如剩一个月复习时间,可准备6-10套题
理科复习概念地图
学习痛点
知识碎片化
思考无章法
练习无提升
学习思路
提取概念,进行关联,四步法
读书,画知识地图
1、提取书里这章节所有概念
2、将概念排序
概念大小、前后区分
3、相关概念间连线
单向、多向等
4、连线上注明连接词
简单概括两概念间的联系
5、不同分支间交叉连接
横向、纵向、跨级,尽可能全面
解题,地图应用
1、从题干中识别概念
2、在地图中找到这些概念
3、沿着概念和其他概念间的连线探索
4、找出到达答案终点的路径
对答案,完善地图
看解析,还原解题思路
修正补充地图概念、连线
对比自己思路,反思不足
地图不完整?画错了?
对地图不熟?不记得还有另一条路?
碰到死胡同不会拐弯?
路知道,走不熟?
……
开发多条路径
不断修正地图,熟记各条线路
外语学习
学习目的
考:通过各类型考试
用:打造底层能力,沟通与学习不受语言限制
英语学习法
提升单词量
单词4步法
分析构词
了解词源
理解词意
了解相关词汇
用词根词源类型的APP即可
单词知识树
词源→词根→词意→相关词
不到三百个词根,更易记
读写听说
找经典篇章多篇,完全吃透背诵、默写,综合能力同时提升
10 时间管理
利用时间的两个维度
量:挖掘有限时间资源,增大备考时间投入
质:提升时间利用效率,科学方法提高效能
备考类型
兼职备考
时间太少,向“碎片时间”挖潜力
全职备考
盲目复习,向“整块时间”要效率
时间策略
碎片时间
利用Anki等工具,随时见缝插针刷卡片
费曼式录音,自行问答、回听,找新发现
整块时间
快慢结合
读书快
记忆留给碎片时间,整块时间用来理解
笔记慢
花心思,杠杆效应,加深理解,加快记忆
注意要点
一定要当天走完流程,读书+笔记
整块时间一定要预留笔记时间,没笔记几乎白费
读书和笔记时间比例?单位时间内,从少读+笔记,过渡到多读+笔记
全职备考时间的要分段,不要一整天大块时间读书之后才做笔记。
全职备考高质量专注6-8小时后,其他时间碎片化记忆
11 对抗干扰
构建学习场域
信息机制
电脑端
Mac系统:Selfcontrol软件
Windows系统:Cold Turkey软件
手机端
Forest、番茄to do等
环境机制
独处空间、学习氛围好的场所、降噪耳机等
心理机制
让学习成为唯一的选择
给学习一个仪式感,戏精、中二都可以,增添乐趣
团队机制
同学间交流笔记、课题研究
全家的学习时间,言传身教,家庭沙盘、家庭费曼等活动
12 缓解压力
压力有哪些?
考前焦虑
用行动打破
没劲儿
5why分析法找内驱力
紧张
建立学习真实反馈系统、模拟训练
成熟面对
行动疗法
立刻行动
想到就做
最小行动
小事着手,单点突破,渐入佳境
一个加一个的番茄钟
三只青蛙,每日必杀
专注于当下能做到的最小改变
持续行动
持续校准真实进度,阶梯式上升
行动闭环
打造[开启行动-感觉不错-习惯养成-继续行动]的良性循环
自我对话
经常回顾基本问题
对我来说,这门考试有什么意义?
我对自我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这门考试对我个人目标的意义是什么?我是否原因为之努力?
13 考试前后
螺旋式上升PDCA循环
P(Plan)考前计划
“重点+易忘难点”,用Anki标记“考前一天必看”
温习知识树,根据重难点四象限针对性复习
D(Do)考试执行
答题前,把必考且不易记的知识点先写下来
做题前,用两分钟把握全局
合理分配时间,难题不恋战,留时间检查
草稿纸分区(ㅠ式分布)
A区:最上方
重难考点
B区:A下方最左一栏
没把握的题号
C区:B右侧一栏
不会做的题号
D区:左侧大块区域
题号+草稿
难题尝试画知识树/地图找思路
C(Check)考后复盘
回顾目标
当初目标是什么?
当初里程牌是什么?
评估结果
与原目标、里程牌对比,亮点和不足
分析原因
为何成?败?
主、客观原因?
总结经验
将新构思用文字记录下来
考后就复盘,不要等出成绩。
A(Act)考后行动
迭代考试沙盘
让沙盘更符合自己的考试学习习惯,形成模板
提升学习元技能
学习力
管理力
迎接下一次考试,实现循环
14 延展-终身学习
考试类型
基本款
升学、考证、技能等
升级版
生活、工作面临的问题
人生大考
人生逆境、财务困境、情感危机等
能力迁移
如何学习
主题研究,找资源
书籍
网络
借经验
找相关牛人、学霸分享经验
深度挖掘学霸,细心体会
识别关键点
从经历叙述中发现成功关键点
追问实操步骤
尽可能细致,讲解实例
补充常见问题
咨询实操过程中的常见误区、易掉的坑
交叉验证
用同样的关键点咨询其他学霸,补充改进
非学霸也可以有好经验
知识树
树干
不断迭代
树叶
随时收集灵感、碎片知识,建立“思想孵化集”
用Anki、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
费曼技巧:讲给他人
不以自我为中心,关注对方难点、问题点。
观察力:仔细观察对方犯错的地方
倾听力:主动提问,发现对方不懂得症结何处
表达力:通过对方反馈,改善自己表达不好的地方
沟通中发现对方的优点
能力迁移
做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机制模板,迁移到各种学习中
如何自我管理
项目管理
不断迭代
不追求完美
每日作战
团队作战
工作团队
家庭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