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上中日战争(包括在中国领土上的战争)
该思维导图系统梳理了历史上中日之间的主要战争及冲突(含在中国领土上的战争),按时间顺序从古代至近代展开,涵盖战争背景、关键节点、结果及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埃隆马斯克与牟其中的思维导图,详细列出了两位企业家从出生到不同阶段的重要人生事件。便于了解两人迥异的人生轨迹和商业经历。
这是一篇关于曲波(曲清波)思维导图,全面介绍了他的生平、家庭等信息,曲波1923 - 2002年,享年79岁,山东黄县人,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代表作《林海雪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历史上中日战争(包括在中国领土上的战争)
抗日战争(1931-1945 年)
背景:日本推行 “大陆政策”,企图侵占中国全境。
关键节点:1931 年 “九一八事变” 侵占东北,1937 年 “七七事变” 全面抗战爆发,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结果:在美国和苏联的帮助下、中国人民 14 年抗战胜利,收复全部失地。
影响: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军国主义受到清算,东亚格局重塑。
概要
日本入侵中国
战场在中国境内
中国在美国等帮助下胜利
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俄战争(1904-1905年)
背景: 日本和俄国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在中国领土上的战争
关键节点:偷袭旅顺港(日军偷袭俄军舰队);鸭绿江战役;辽阳会战、旅顺围攻战、奉天会战、对马海战等
结果:日本胜利
影响:签订《朴茨茅斯合约》、日本占领朝鲜半岛、中国东北
战场在中国境内进行
清朝政府不参战,但是伤害了中国人民,中国惨败
日本偷袭俄军
俄军失败
甲午战争(1894-1895 年)
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崛起,蓄意挑起与清朝的战争。
关键节点:1894 年丰岛海战爆发,1895 年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覆灭。
结果: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赔偿 2 亿两白银。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日本跻身帝国主义列强,朝鲜被日本控制。
日本入侵朝鲜、中国
战场在朝鲜半岛、黄海海域和东北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
清政府完败、割地赔款
万历朝鲜之战(1592-1598 年)
背景: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企图以朝鲜为跳板入侵中国。
关键节点:1592 年日军登陆朝鲜,1593 年明朝援军入朝,1598 年丰臣秀吉病逝,日军撤退。
结果:日军因为丰臣秀吉病死、全线撤离朝鲜,中朝联军收复失地。
影响:日本战国时代结束后对外扩张受挫,明朝国力因战争消耗受损,导致后金政权崛起
日本入侵朝鲜
战场在朝鲜半岛
明朝坚强胜利
日本撤离退出朝鲜半岛
抗倭海战1555-1566年
背景:倭寇侵扰海防
关键节点:台州大捷(1561 年):横屿之战(1562 年):平海卫大捷(1563 年):仙游之战(1564 年)
结果:明朝胜利
影响:结束长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促进商贸与农业发展。
倭寇入侵骚扰明朝沿海城市
战场在中国东部沿海
明军胜利
倭寇不全是浪人、还有一些中国海盗
元日战争(1274年、1281年)
战争结果与影响
元朝:两次出征均失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此后不再试图征服日本。
日本:巩固了镰仓幕府的统治,“神风” 概念逐渐流传,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长远影响:成为中日古代史上规模较大的跨海战争,影响了双方后续的对外政策与海上防御布局。
第二次战争(1281 年,弘安之役)
背景: 元朝统一中国后,忽必烈希望日本臣服,多次遣使招谕均遭拒绝。 日本镰仓幕府态度强硬,加强九州沿海防御,组建 “御家人” 武士军团应对可能的入侵。
元朝出动更大规模军队,分两路共计约 14 万人、战船 4400 余艘,再次进攻博多湾。 日军依托沿海石墙顽强抵抗,双方陷入僵持,后遭遇强台风(日军称 “神风”),元朝战船大量损毁、士兵死伤惨重,最终惨败撤退。
第一次战(1274 年,文永之役)
主要战争: 元朝联合高丽组建约 3 万人军队,乘坐 900 余艘战船出征。 初期登陆九州博多湾后击败部分日军,但因不熟悉地形、补给不足,且遭遇夜袭,最终撤兵。
元军两次出征失败
战场在日本九州等附近
日军以地理和台风的优势胜利
白江口之战(663 年)
背景: 核心矛盾:围绕朝鲜半岛控制权,唐朝支持新罗,日本支持百济。 直接导火索:660 年唐军灭百济后,百济残余势力求援日本,日本为维护在半岛利益,派大军渡海支援。
关键节点: 兵力对比:唐军约 1.3 万人、战船 170 余艘;日军约 4.2 万人、战船 1000 余艘,日军在兵力和战船数量上占优。 关键战场:663 年 8 月,双方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展开海战。 胜负关键:唐军战术灵活,利用战船吨位大、火力强的优势,采用 “火攻” 和 “夹击” 战术,分割包围日军战船。日军战船小巧且密集,被唐军火攻后相互碰撞,阵型大乱。
结果:日军惨败,百济灭亡,日本撤回朝鲜半岛势力。
影响:日本转向学习唐朝制度文化,东亚确立以唐朝为核心的秩序。
日军入侵朝鲜
唐军以少胜多
日军失败
朝鲜半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