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通过个人品牌赚钱的本质
这是一篇关于通过个人品牌赚钱的本质的思维导图,主要围绕个人属性和能力才是赚钱的本质,还有赚钱的本质逻辑、创建个人品牌的黄金机会和可视化IP打造方法。
编辑于2021-09-02 09:33:06通过个人品牌赚钱的本质
赚钱的本质逻辑-让用户受益
个人品牌咨询产品的逻辑
个人品牌,是一件既新又旧的事
想干成一件事,先认识一个已经干成的人
你的经验、干成的事,值得被付费
提高财富的有效方法
提高时薪
开发自己的时间(副业)
复制时间(1份时间→N份财富),即打造个人品牌
忠告及建议
专注课程本身
专注自我提升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成果有多大以付出的多少精力衡量
薄利多销,不做一锤子买卖
个人品牌是社交货币和新兴名片,个人品牌比企业品牌更温和
流量 = 钱
世界上最高级的销售是销售自己
看清自己的价值:当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创建个人品牌的黄金机会
衡量社交资产
社交半径:微信好友和粉丝说
社交价值:微信好友和粉丝的质量
$$ 社交资产 = 社交半径 × 社交价值 (朋友圈总价值 = 朋友圈总数 × 朋友平均收入水平) $$
三种思维
流量思维:了解朋友圈的人,通过帮助他们变现
运营思维:有自己的人设,人设越成功变现越容易
媒体思维:从媒体角度审视自己
新媒体思维:本质就是在做内容,通过内容,人与人灵魂的聚集(精神聚集)
影响人社交资产转化的元素
人设
好友数
好友质量
黄金机会
个人品牌建设的成本极低
个人IP的变现能力越来越强
各平台对对于原创者的扶持力度增强
不断迭代自己的产品
MSD捞金模型
可视化IP打造方法
让一切成长对所有人可视化
积极积累
总结、升华
持续积累
长期进行的
可视化IP打造方法作用
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
养成复盘的习惯
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增强在用户中的真实
如何“可视化IP打造”
好用方法:自嘲式是发朋友圈
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非专业领域)
主动提出给朋友圈小伙伴带来什么价值
轻松的切入点,轻松的话题结尾
加入与用户互动
用故事的方式叙述会更讨喜
配图+图片标注
2020/4/18 下午10:02:16
发圈禁忌
切忌太装B(过度包装)
切忌太LOW B
切忌营销过于直接
切忌无任何解读
切忌喊口号式文案
构建你的自动赚钱系统
找到自己的原始定位
定位就是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占领一个有价值的位置
寻找自身定位过程中的错误
模糊定位
普通白酒和江小白的区别
多重定位
总要有一个最有价值的东西,其他都是副业
设计自己的变现模式
没有变现模式就赚不了钱
阶梯式付费策略
几种常用的付费服务形式
零级产品:实体物品
一级产品:更迭的信息(版主发布知识的知识星球、付费专栏)
二级产品:知识有声读物(知识付费)
三级产品:UGC形式的社群(用户生产类知识星球、微信群)
四级产品:组合形式交付的高级社群课程(捞金帮)
五级产品:服务个体的定制化咨询服务(私教、企业服务)
六级产品:线下服务+乙方服务
建设自己个人微信号的品牌感
微信个人号是个人品牌的起点
基于定位打造人设的第一步
微信个人号是个人品牌的终点
公众号沟通效率低,打开率不高,通过MSD模型漏斗,倒流个人号成交
私域流量储存池(公众号)-背书、作品
为什么用微信公众号做流量池
公众号解决了个人号好友上限问题
公众号是最稳定的流量储存池
一次触达更多人
公众号数据是权威背书
建设微信公众号需要哪些东西
互联网生存原力-写作
公众号基础设置
设计科学的内容规划方法
编辑排版,让内容更好看
多平台倒流
个人品牌
什么是个人品牌
通过运营和内容更好地展示自己,丰富自己的价值感,更是一种更好构建自己生活的方式
与微商的区别
个人品牌专注于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有人设),微商重复推销专注于赚钱(无人设)
啥都不会怎么办
不是真的啥都不会
问下自己熟悉的人,自己的闪光点是什么
学习型人设
分享经验
如何变现
方便企业更好地认识你,为企业赋能(工作)
链接资源(收获资源和人脉)
成为你身边的人最负责最好的老师(技能变现)
帮助身边的人成长(推荐好课好产品)
具体怎么做
定位(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设计变现模式(如何分层次的解决)
建立个人微信号(品牌建设)
建立公众号(背书和作品)
建立多平台自媒体(吸引更多受众)
如何定位
痛点、痒点、厌点
竞品分析
差异化运营方案解决
打造人设
专家型
学习型
综合型
设计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个人品牌的最终出口,给用户提供一个产品,可以解决他的问题
产品分层策略
免费产品
吸引用户,赚吆喝
流量产品
建立信任,更好地投放
标准产品
价值升级(社群+课程)
定制化产品
主打一个爆款产品
产品质量<市场平均质量时,需要种子用户,帮你迭代产品
依据用户的成长路径设计产品体系
衍生产品和增值服务
衍生产品
主要业务下衍生出的周边业务
增值服务
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超出常规范畴的服务
知识类产品设计
准备工作
原材料就是你的知识
门槛是自己做的还可以
有差异性的优势和特点
万能是最大的无能
尽量与竞品课程拉开差异
尽量与认识的大佬合作
和目标用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
课程发刊词-试听课
这门课程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差异性(与别人的课有什么区别)
怎么办(课程主题及简单介绍)
逐字稿的设计要求
大纲设计
录播课5-10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直播课应大于30分钟
一节课应只解决一个问题,开头点题,结尾呼应
一节课必须要让学员掌握点什么,切忌只提出问题而不给解决方案
开头点题,激发用户好奇心
录播课要直奔主题,做到单位时间内信息密度最强
逐字稿的逻辑可以是发散型结构
专业词汇要解释,以免用户产生信息差
在讲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公式(口诀)+应用场景+例子+总结
讲课的语言风格
语言清晰干脆利落
录播课,学员不看屏幕也能听懂
切忌照稿念
注意语速,适当活跃气氛
社群产品的设计方法
什么类型领域适合做社群
高消费决策性产品
多需求频次产品
多频次复购
多频次交流
利润高模式轻型产品
知识付费类产品
社群的基础定位
无门槛的社群是没有生命力的
本质是连接人与人的一种手段
目标人群
裂变式社群,只是流量池而已
微商式社群,只是小卖铺而已
兴趣式社群,难以产生高额变现
解决方案:你能提供什么好东西
付费会员式社群
盈利模式:要做就做会员式社群
必须先付费后拉群
粘性高
可复购
可老带新
更易拥有价值观
服务时长:任何社群都是有生命周期的
会员式社群的运营方式
人员设置
百人左右,方便管理,分散风险
至少一名管理员
至少两名互动人员
规则设置
昵称规则
服务告知
问题处理
违规措施
首批用户获取
朋友圈、KOL获取
公众号获取
跨平台获取
培养核心团队
社群运营的宝贵财产
淘汰/鼓励边缘用户
让用户获得参与感
让用户获得荣誉感
咨询类服务的设计
产品定价策略
根据竞品定价
尾数/整数定价
锚定效应法
2020/4/20 下午7:53:02
个人微信号的基础建设
基本设置(静态展示)
个人微信号是个人品牌的起点,也是终点
个人微信号所有的内容就是你人设的映射
头像
微信社交中,我们已经习惯了通过头像去辨认对方
直接决定了单位时间内对其他人的吸引力高低
表达自己社交状态的一种方式
不建议当头像
卡通
漫画(漫画型自拍除外)
表情包
风景头像
头像选择原则
突出自信、专业感
情景+姿势
突出定位
昵称
搜索方便
有记忆点
易于理解
起名公式:名字+领域+身份特征(全网统一)
个人签名
情绪型
价值型
朋友圈背景
免费的广告位,告诉大家你是做什么的,能给大家带来什么
业务定位+个人身份
朋友圈(动态展示)
把朋友圈当做公众号运营
避免传销感
增强朋友圈的多样性,建设个人格化的朋友圈(账号),不要疯狂的干一件事
避免小卖铺思维
内容精致,格式工整
拒绝狂发低价值内容
拒绝复制感
拒绝毫无人设
我们到底用朋友圈干嘛
重塑别人对你认知的最好机会
加强存在感、增强联系感
执行可视化IP,打造个人品牌
朋友圈如何打造
怎么干
开始养成打扮自己的习惯
养成拍照的习惯,提升拍照能力
善于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点
怎么发
直播生活(1条)
旅行、读书、美食
配文
读书配文:读后感,和当下有联系的状态,文章中的金句
旅行配文:有趣的细节,一句话(气质型人设)
美食配文:不要严肃,随意一些,让大家聚焦到定位和店址上
展示身边的朋友、老师、用户与自己的联系(1条)
人都是向往一个好的圈子
输出价值(1条)
提供价值
展现价值观
专业领域/工作相关(1条)
找功劳(有成绩的事)
找苦劳(干得有多辛苦)
找乐子(用打趣的事侧面反映自己产品价值的高级感)
你的个人品牌价值的口碑案例(1-2条)
真实很重要,切忌过度包装
配文简洁,重点明确
站在自己的角度评价
不经意的低调的展现价值(技巧)
醉翁之意不在酒
自嘲(技巧)
以自嘲为切入点的朋友圈是最容易获得别人关注和互动
配文
主动暴露缺点
轻松的结尾
用户能参与互动
加入故事会更好
配图有标注(图片上加小表情之类的)
互动式朋友圈(一周一次)
给用户出选择题
给用户出问答题
发福利
发朋友圈的黄金时段
1:00:第二天早上起来的人能看
12:00:中午吃饭
17:00:下班前,坐地铁
22:00:睡前躺床上看
新手期(1~4条)
生活类1条
干货类1条
案例类1条
工作类1条
成熟期
案例类和工作类应增加
根据用户反馈,迭代优化
矩阵玩法
众口难调
私人关系维护号
目标用户号
售后服务号
个人号粉丝增长成交
两个新手期的模式
MSD公众号导流
粉丝是精准的意向用户
通过微信个人号添加的的微信个人号
转化率低
区别
MSD公众号导流过来,重消费型产品;通过微信个人号添加微信个人号,轻消费型产品(1000元以下)
新手期
优先做个人微信号
其次做多媒体矩阵
通过公众号,发布长的,系列的内容
背书
别人给你title
做出来的内容,被人肯定,公众号
加好友的方法
好友换群
群温效应:一个学生身边一定有很多学生
参加低价课程,裂变活动
1元、9.9元等低价课程,进群,引导(发小福利等)大家加你
活动行、QQ群和贴吧等
同活动筹备者保持联系
工具
Wetool
给用户赋能,做分享
干货包、思维导图等
实操:加群主聊一下,发个红包,我怎么怎么样,干了个事,想复盘分享下,我觉得对这个群的人挺有帮助的,您看介不介意。
朋友圈互相推荐
体量相仿
产品靠谱!!!
目标群体有一定重合
实操:如何互推
说明关系
果老兄是我几十年的好友
介绍身份
是捞金帮新媒体课程的创始人
定位清晰
是位青年创业家
案例证明
他已经有了上万名学员
福利诱惑
添加他的好友可以免费领取新媒体课程,及时现在不参加他的课程,和他交朋友也是很值得的
加好友后的自我介绍
表明身份
你好,我是XX,XXX的创始人
展现价值和背书
目前在帝都独立做新媒体方向的内容创业,也是腾讯、阿里、优酷、米未、FACEU等公司的乙方狗
表达可以切入的聊天点
玩知乎和微信比较多,在新媒体这个小圈子里有近百万关注,有一点小影响力,有这方面的需求,咱么随时沟通交流
引导关注
这是我的账号,献丑了哈哈哈哈哈
成交变现
用户的四种群体
无诉求人群
没有显性需求
价值展示+福利诱惑+长线窗口(朋友圈)
不可引导人群
有诉求,但和主营业务太远
长线窗口(朋友圈)
强引导人群
和主营业务差距不大,可能没意识到真正需求的人群
打破认知+树立新需求
有效需求人群
精准诉求MSD
成交流程
把123引导到4
对4人群进行转化变现
帮助用户总结,挖掘具体细分需求,寻找真实痛点
建立了信任
围绕痛点做深度沟通
黄金框架
提出实际问题
如果不解决会怎样
坏案例(比如:)
给出口:用了之后的效果蓝图(描述细节和真实改变)
好案例(比如:)
提升信心
引导用户去询问你如何购买
不要主动去问:要不要买
善于聆听,不过多表达
完成交易
询问纠结点,安慰他没关系,一起解决
设定优惠和数量限制
售后维护
爽在当下
不能让用户等
存在感
让用户参与到活动中
参与感
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制作中
价值交付:产品
不停迭代产品,升级产品
二次交付(阶梯制度)
子主题 1
口碑传播
话术技巧
沟通态度&表达态度
表达态度
不能一味的去推销产品
不以成交为目的
广撒网成交率比较低
不能以销售的角色出现
沟通态度
注重挖掘诉求
目的是解决问题
深入沟通
以顾问、咨询的角色出现
开场白
讲出自己的人设故事,并对用户提供价值
在朋友圈输出价值观,输出态度
群发激活
1次/1月
打招呼+产品介绍+福利+激活号召(回复1)
发掘他的核心竞争力和优点
同理心
打破认知
阐述事实
行业事实,同行例子
换位思考
公众号运营及增长
公众号运营的三个最终目的
提供背书
储存流量
微信是最稳定的流量存储平台,没有之一
微信是打开率最高的APP
流量只有进入公众号,才真正成为私域流量
公众号的存储能够解决内容分发平台的不稳定性
能够精准筛选用户来增加转化力
做圈子生意
关于公众号的内容
用户的生活
用户的成长
用户的刚需
公众号增长
跨平台增长
多平台向公众号导流
付费增长
社交增长
公众号互推
KOL传播
内容传播
朋友圈海报/打卡裂变
易被忽略,却很重要的技巧
文章内要求用户置顶
置顶我,领红包等
文章内引导用户点在看
账号内强调自己的存在感
多加个人评价,对事物多表达自己的观点
多讲个人的生活
多聊聊你的读者,他们需要关怀和安慰
多发福利,抽奖和红包等
如何从公众号向个人号引流
制作引流二维码名片
菜单里放置个人二维码
文章的尾部放二维码
通过活动引流到个人微信号
关注后自动回复二维码名片
建立多媒体矩阵
所有的多媒体矩阵建设的逻辑都是遵循鱼塘法则
只要鱼塘有鱼,哪怕是小鱼塘也能钓到大鱼
诱饵不仅要对鱼的口味,而且要符合鱼塘的规则
任何自媒体平台的内容机制都逃不过三个策略
把内容分块
所有的内容平台都会观察用户行为
所有的平台都是依据用户的评价来决定内容的热度
自媒体账号运营
打造人设
找准好的话题去写
一定要找准这个平台的内容特征
要做到精细化运营
要素
标题和封面
话题标签,话题氛围
配图
正文内容
评论区
引导点赞,感谢收藏、转发等用户操作
引流的三个手段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里面引导关注公众号或微博
文章钩子
公众号文尾,文章中间引导添加公众号
私聊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