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涉及到夏商法律制度、西周法律制度、春秋法律制度和战国法律制度等。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章法律关系的思维导图,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形式的社会关系。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清末民初的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涉及到清末法律制度、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北洋政府法律制度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夏商法律制度
中国法律的起源
夏朝的建立与中国法律的产生
夏朝的建立
按地域划分统治区域
王位世袭制
中国法律的产生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古代法的起源与宗法等级制度紧密结合,具有明显的宗法伦理性质
古代法的起源主要以“刑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的形式完成
古代法的起源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为基础
主要法律形式
夏朝:“禹刑”“王命”“誓”
商朝:”汤刑”“命”“誓”“诰”
刑事立法
罪名
夏朝
“不孝”
“昏、墨、贼”
商朝
“乱政”“疑众”
“三风十愆”
五刑
墨
劓
剕
宫
大辟
刑罚适用原则
司法制度
天罚与神判
监狱:圜土、羑里
“圜土”
“夏台”“钧台”
“圜土”“囹圄”“羑里”
西周法律制度
立法概括
“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
宗法制度
西周宗法制的原则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祧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与小宗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相辅相成
家国一体,亲贵合一,等级秩序分明
周礼与礼刑的关系
礼刑的内容与性质
含义
抽象的精神原则:“亲亲”与“尊尊”
具体的礼仪形式:“五礼”
“礼”与“刑”的关系
联系
区别
二者作用不同
二者的适用原则不同
《九刑》与《吕刑》
《九刑》
《吕刑》
周穆王,司寇吕侯
主要罪名
“贼、藏、盗、奸”
政治性犯罪,如违抗王命罪
渎职方面的犯罪,如司法官的“五过”之疵(弊端)
惟官
惟反
惟内
惟货
惟来
《康诰》中亦有对于内奸、外奸、杀人越货以及不孝不友等罪犯处以较重且不予以宽赦的规定
破坏社会秩序罪、侵犯人身财产等方面的犯罪,如“寇攘奸宄”(劫夺窃盗)
法定刑
墨、劓、剕、宫、大辟、赎、鞭、扑、流等刑罚
主要刑法原则
老幼犯罪减免刑罚:“三赦”之法
区分故意(非眚)与过失(眚)、惯犯(惟终)与偶犯(非终)
因地、因时制宜
罪疑从轻、罪疑从赦:”三刺“之法
宽严适中原则
上下比罪
同罪异罚
民事立法
锲约:质剂、傅别
婚姻制度
目的
原则
一夫一妻制
成立要件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同姓不婚“
履行”六礼“程序
纳彩
问名
纳吉
纳征
请期
亲迎
解除
”七出“可休
不事舅姑
无子
淫泆
妒忌
恶疾
口舌
盗窃
”三不去“
有所取(娶),无所归
与更三年丧
前贫贱,后富贵
嫡长子继承制
爵封继承
宗祧继承
司法机构:大司寇、小司寇
狱、讼
五听
辞听
色听
气听
耳听
目听
春秋法律制度
成文法的公布
郑国“铸刑书于鼎”子产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
邓析《竹刑》
晋国铸刑鼎
其他
《被庐之法》晋文公
《仆区法》楚文王
《茆门法》楚庄王
成文法公布引起的争论及其历史意义
争论
晋国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
孔子反对晋国”铸刑鼎”
历史意义
战国法律制度
立法指导思想
“一断于法”
刑无等级
轻罪重刑
发布于众
《法经》
李悝变法与《法经》的制定
在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在经济上实行“尽地力之教”和“善平籴”
为保障变法的顺利进行,制定颁布成文法典《法经》
《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
内容
《盗法》
《贼法》
《网法》
《捕法》
《杂法》
《具法》
特点和历史地位
内容上,以惩治盗贼为首要任务,反对旧贵族的等级特权,体现重刑主义精神
体例上,出现了先开列罪名再规定刑罚的罪刑法定倾向;相当于刑法总则的《具法》列在最后且适用于其他各篇
商鞅变法
改法为律
连坐法
分户l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