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绪论
这是一篇关于生理学绪论部分知识点思维导图,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特别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实现其功能的内在机制的一门学科。
本篇导图与药理学有关,其有较详细内容,并且包括绪论和药效学知识点考点重点和笔记,注释部分建议使用大纲模式看
本篇导图与药理学部分有关,其有较详细内容,并且包括药动学和影响药物效应因素知识点考点重点及笔记 注释部分建议大纲看
高中生物知识点概括性梳理,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教材实验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绪论
内环境及其稳态
体验与内环境
人体内所有液体总称体液
2/3细胞内液
为细胞新陈代谢提供了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1/3细胞外液
组织液(体重15%),血浆(体重5%,最活跃)
淋巴液,脑脊液,关节腔液(少比例)
细胞直接接触的液体环境
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稳态
19世纪中叶,法国生理学家伯尔纳
机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如水,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等)和理化特性(酸碱度,温度,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
稳态
1929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
机体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通过整合调控,使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在相对狭窄的范围内保持稳定状态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整合调控的调节机制
整体性的调节作用称为整合
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调控机体功能活动的方式
基本方式 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非条件反射
先天的,生来就有的
反射弧固定的一种初级神经反射活动,数量有限
条件反射
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训练而获得
必须有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参与
特点
反应迅速而且精确,但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
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通过细胞外液或血液循环,作用于机体的某些组织或器官,对其活动起促进或抑制作用
参与调节的化学物质
由各种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绝大多数结束是通过血液循环,选择性的作用于靶细胞
各种组织的代谢产物
往往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靶细胞的功能活动
旁分泌调节
效应发生缓慢,但效应持续时间较为长久,而且作用范围广泛
神经-体液调节可使产生的效应既迅速又广泛而持久
免疫调节
免疫细胞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通过血液循环或细胞外液作用于机体的某些组织或器官,对其活动起促进或抑制作用
不仅是一种防卫系统,而且是机体的感受和调节系统
自身调节
不依赖于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机体组织细胞自身对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幅度较小,也十分不灵敏
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
非自动控制系统
开环系统,其控制部分不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能反馈改变控制部分的活动
反馈控制系统
闭环系统,其控制部分不断接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回输给控制部分(反馈),改变控制部分的活动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负反馈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其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维持机体功能活动的稳态
有反应滞后的缺陷
正反馈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强了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不断加强
促使机体某些生理过程逐步加强,直至完成(e.g.分娩,血液凝固,排便反射及排尿反射)
前馈控制系统
由监视装置在检测到干扰信息后,直接发出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调整控制信息
可在预期发生的环境变化到来之前就预先调整生理系统调定点
往往与负反馈调节互相联系和配合,构成复合调控系统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本质特征
在生命活动中,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自我更新的过程
同化作用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机体从外界摄取各种营养物质,经过改造转化而成为机体自身固有的成分
包括物质的合成和能量的储存
异化作用
机体的固有成分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并形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包括物质的分解和能量的转化
物质代谢
合成代谢
伴随着能量的储存
分解代谢
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
能量代谢
兴奋性
刺激 作用于机体的内外环境变化 反应 机体对刺激产生的应答性变化
兴奋与抑制
兴奋
由相对静止转变为活动,或者由活动较弱转变为活动较强
抑制
由活动转变为相对静止,或者由活动较强转变为活动较弱
并不是无反应,而是与兴奋相反
概念
机体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阈值
能够引起机体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值大小反映兴奋性的高低
阈值越小则兴奋性越高;反之越低
可兴奋细胞
机体各种组织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兴奋性,其中以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的兴奋性较高,统称为可兴奋细胞
可兴奋细胞的高度兴奋性是保障机体能够进行快捷有效的调控和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适应性
调整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并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存和种族绵延
生殖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功能
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整体水平
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器官、系统水平
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细胞、分子水平
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研究方法
人体观察法
血压、心电等指标的观察
动物实验法
急性实验法
在体实验
离体实验
优缺点
优点
实验条件易于控制,可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的观察和细致的分析
缺点
未必能如实反映正常完整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慢性实验法
无菌条件
以完整健康的机体为研究对象,并使其与外界环境保持自然的状态,观察机体功能活动的变化
可以在清醒条件下,长期观察某一功能活动,所获得的实验结果接近自然状态
整体条件下影响因素较多,结果不易分析
均在特定条件下进行
人体生理学
以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为研究目标。 研究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发生过程和变化规律,并揭示其发生机制。
能够接受这些化学物质调节的细胞,称为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