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Android-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部编版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主题知识
编辑于2021-11-06 19:57:25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探索认识的奥秘
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实践
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是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特点)
客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追寻真理的过程原理
认识的过程
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
方法论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到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寻觅历史的真谛
社会历史观
实践(劳动)
劳动是社会历史起点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
改革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关系
群众观点是党制定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基础
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观
价值
人的价值
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有者
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含义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看他的贡献
评价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曲直标准
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方法论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
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性质
是一种社会意识
影响
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含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要求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广大青少年要做到:勤学、修德、明辩、笃实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特点
社会历史性
主体差异性
阶级性
评价
标准
客观标准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最高标准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价值创造与实现
实践:劳动
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客观条件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民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主观条件
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博,自强不息的精神,重视量的积累
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