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一收入与分配,涵盖了分配制度、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国家财政、征税与纳税,汇聚全书知识点,用于复习整理知识点!
编辑于2021-09-05 00:11:48收入与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
★分配制度
a.决定因素: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而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
3.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
b.内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为主体:
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1.使用范围: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对象:个人消费品。 尺度:劳动。
2.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原因:
①必然性:经济条件: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②意义:
(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按劳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b''''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生产要素分配→(1)劳动、(2)资本(例:投资等)、(3)土地(例:租地等)、(4)知识(例:写书,出书等)、(5)技术、(6)管理(例:非公有制经济里的经理)、(7)数据等。
2.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
a.内涵(含义):
★b.意义(必要性):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②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c.措施:
1.生产决定分配,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初次分配——企业)增加居民收入,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4.(再分配——政府)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5.(第三次分配)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d.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关系:★
★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矛盾: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2.意义:
3.措施(要求)
(1)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
(2)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3)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4)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拓展:基尼系数=不平均分配÷总收入
财政与税收
★国家财政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
a.含义:
☆b.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支持一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4.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4'(1)'在通货膨胀期间(经济过热→供小于求)——措施: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增收入,减支出。
4''(2)''在通货紧缩期间(经济下行→供大于求)——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 →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减收入,增支出。
4(3)经济平稳运行——物价稳定(供≈求)→稳健的财政政策(控制财政赤字,增收节支)
c.财政收入:
1.含义:
2.来源(构成):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且其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
3.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根本——只有,才) ★分配政策
d.财政支出:
1.经济建设支出;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是巩固国家财政、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保证。)4.社会保障支出;5.债务支出。
e.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赤字——略有盈余。
★征税与纳税(税收)——主观题
a.含义;
b.税收几大观点:
1.税收是一种分配方式。
2.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3.有税就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纳税人;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c.税收的基本特征: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相对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负税人:税款的实际承担着。
人人都是负税人。
d.税收的种类:
1.分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等。
2.增值税:
(1)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2)意义(作用):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3.个人所得税:
(1)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分类: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计算方法)
(3)意义(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e.依法纳税:
1.原因(必要性):
(1)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跟本上是一致的。
(2)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3)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4)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1)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例如:变造、隐匿、伪造、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等。
(2)欠税: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的税款。
(3)骗税:纳税人用欺骗的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行为。例如:个别企业和各人通过虚列出口货物数量、虚报出口货物价格等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虚报自然灾害,骗取税收减免等。
(4)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3.要求(树立纳税意识);增强权利意识(监督) 增强义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