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观
教资综合素质中第一章第一节教育观笔记,包括教育观的定义、特点、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内容。
教资综合素质第一章第三节教师观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概述、职业性质、职业认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专业发展等内容。
小学综合素质第三节教师观思维导图,包括教师观的概述、职业性质、职业认识、专业发展、新课程下的教师观等内容。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第二节学生观讲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人为本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教育观
定义
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特点
①全体性: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要求 ②全面性: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国家教育方针中所规定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③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 职业性 定向性而言的 基础性的要求 :必须使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是当代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所必须掌握的 。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 : 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等基本技能 。 ④发展性: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 、自我教育 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 ,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 ,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发学生这种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 。 ⑤主体性: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教育 。 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 ⑥开放性 ⑦未来性 ⑧合作性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 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必然要遵循教育的个性化原则 坚持因材施教 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师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背景
2014年 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于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发布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①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②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③加强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⑤发挥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际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 二、转变学生观; 三、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四、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五、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六、营造良好的学校园文化氛围。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本质区别
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联系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