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数据库系统概述
这是一篇关于数据库系统概述的思维导图,包括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数据库基本原理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包括关系模型的基本原理、结构化查询语言、数据建模、数据库设计等知识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组织架构-单商户商城webAPP 思维导图。
域控上线
python思维导图
css
CSS
计算机操作系统思维导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
IMX6UL(A7)
考试学情分析系统
1.1数据库系统概述
1.1.1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
数据(data)
概念: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表现形式:符号(数字 文字 图形 图像 音频 视频等)
数据的语义: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DB)
定义: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有组织的: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特点
较小冗余度
较高数据独立性
以拓展性
可共享
具有逻辑关系和确定含义的数据集合
逻辑上无关系的数据集合不能称为数据库。
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 描述和储存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定义: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
功能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数据定义功能(可保证数据库完整性)
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操作功能(查询,插入,删除,修改数据等)
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保证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库使用的并发控制,发生故障后的系统回恢复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其他功能
数据库系统(DBS)
定义: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构成要素
数据库-系统核心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数据库管理员
数据库用户
应用系统
1.1.2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人工管理阶段
缺点
数据不保存
数据不共享
数据缺乏独立性
数据的不统一性
2.文件系统阶段
实现了一定的数据独立性,将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分离,“存取方式”实现逻辑与物理结构的映射。
数据的共享性较差
数据的冗余度较大
数据存在不一致性
数据的独立性较差
3.数据库系统阶段
从文件系统到数据库系统标志着数据管理技术的飞跃
1.1.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主要特征之一
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整体结构化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再仅仅针对某一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组织或企业,不仅数据内部是结构化的,而且整体是结构化的,数据之间是具有联系的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
数据共享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还能够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
3.数据独立性高
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的数据的物理存储是相互独立的
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数据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以防止不合法使用造成的数据泄密和破坏
数据的完整性检查
数据的完整性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并发控制
对多用户的并发操作加以控制和协调
数据库回恢复
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具有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亦称为完整状态或一致状态)的功能,这就是数据库的恢复功能
总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大量,共享的数据集合。它可以供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荣誉度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在多用户使用时数数据库时进行并发控制在发生故障后对数据库进行恢复。数据库系统的出现,使信息系统从以加工数据的程序为中心转向围绕共享的数据库为中心的新阶段。
补充概念
数据共享性
让在不同地方使用不同计算机,不同软件的用户可以读取他人的数据并进行操作
一致性
同信息再不同地方的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