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费者行为分析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2章:消费者行为分析笔记,包括无差异曲线效用理论、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三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1-09-09 22:35:03第2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无差异曲线
(一)效用理论
1.经济人假设: 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一个基础。 在现实中,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并不总是利己的,也不能做到总是理性的。
2.效用的定义: 商品或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心理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定义:该理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1、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2)基数效用论下效用是可计量的,所以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总和。 公式:TU=f(Q) 总效用为TU,消费数量为Q 规律:一般来说,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边际效用:消费者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公式:MU=△TU/△Q=dTU/dQ=f'(Q)从数学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规律:1)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即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的速度増加,即边际效用是递的; 2)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时,边际效用为0: 3)如果继续増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増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3)序数效用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但无法知道效用的绝对数值。
(4)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关系不同点:分析方法不同。 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 相同点: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 记忆口诀:基数相加,序数排队
(二)无差异曲线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1)概述:消费者要选择他能够支付得起的最优的消费组合,消费组合也叫市场篮子,即消费者购买的不同商品或服务的组合。 不同的食品和衣服的组合,如2单位的食品和1单位的衣服,或者单位的食品和两单位的衣服,消费者可能偏好其中一种组合,也可能觉得两种组合无差异。
(2)对偏好的基本假定 完备性:如果只有A和B两种组合,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也只能作出下面三种判断中的一种:①对A的偏好大于B;②对B的偏好大于A;③对两者偏好无差异 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的表达出来。 可传递性:假定有A、B、C三种组合,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又大于C,那么对A的偏好必定大于对C的偏好。 可传递性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 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如果两组商品的区别只是在于其中一种商品数量的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较多的那个组合。也就是多多益善。 记忆口诀:川贝枇杷膏,多多益善。
2.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的概念 用来描述消费者的偏好,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记忆技巧:凸向原点不相交,越远越好) 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绘出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消费者对数量多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大于对数量少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而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代表的商品数量越多,消费者得到的满足程度水平越高。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一违反多比少原则。 3)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一为维持同等的满足程度或效用水平,要增加X1的数量就要减少X2的数量,所以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斜率为负一一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3.商品边际替代率 (1)商品边际替代率定义 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商品边际替代率MRS=-△X2/△X1,表示获得第一种商品△X1个单位,放弃第二种商品△X2个单位。加负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为正数。 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増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指的是当我们沿曲线下移时,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也意味着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二、预算约束
1.预算约束的含义 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还受消费者支付能力和市场价格的限制。(需求的定义:愿意且能够) 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一种预算约束。
2.预算约束的公式 假如只有两种产品X1、X2,消费者可以支配的收入金额是m,两种商品价格分别为P1、P2,则此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公式为: P1*X1+P2*X2≤m
3.预算约束线形状 预算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1)在预算约束线上的点,表示用尽所有收入所能够买的各种消费组合。 (2)在预算约束线内的点,表示在两种商品上的花费并未用尽全部收入(因为数量少) (3)在预算约束线外的点,表示支付能力达不到的购买选择。(数量多) 预算线及左下方区域:预算可行集或预算空间 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独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P1/P2,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4.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 (1)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平移) 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收入増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2)相对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1)如果只是其中一种商品X1的价格上升,预算线中另ー种商品X2的截距固定不变,而商品X1截距缩小,表明随该商品价格上升,可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减少。 2)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移。(价格同比変动,预算线斜率不变) 3)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端点不变)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一)消费者均衡
1.在收入和产品价格确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预算线只有一条,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却有很多条,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
2.在切点C上,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即: MRS=P1/P2=-△X2/△X1,这也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经济含义: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比。
(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1.消费者均衡的前提条件 (1)偏好不变;——保证无差异曲线不变 (2)收入不变; (3)价格不变。 (2)(3)——保证预算线不变
2.推导过程
(1)前提条件 假定X2商品价格不变,收入不变,X1商品价格变化,分析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从而说明X1商品需求曲线的形成。
(2)需求曲线的推导 1)把切点E0,E2,E3连接起来得到的就是“价格一消费曲线”(P.C.C):表示消费者收入不変,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组合。当商品1价格下降时,无差异曲线向外转,因而商品1的需求量会上升,所以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2)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一消费曲线推导出来。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3)商品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 1)收入效应 是指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至于商品数量如何变化,主要取决于该商品的性质,即是属于正常品一价格下降,收入上升,需求上升(收入效用和价格变动时反向的);还是属于低档品——价格下降,收入上升,需求下降(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时同向的)。 2)替代效应 当实际收入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导致两种商品之间的最佳替换率变化,这种变化会使消费者去调整两种商品的消费比例,消费者会增加消费现在变得相对便宜的商品,减少消费那些现在变得相对较贵的商品(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变动是反方向的) 3)总效应 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4)总结 正常物品:替代效应反向变化,收入效应反向変化,总效应反向变化,需求曲线形状右下方倾斜(平缓)。 低档物品:替代效应反向变化,收入效应同向变化,总效应反向变化,需求曲线形状右下方倾斜(陡峭)。 正常物品比低档物品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大。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2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子主题
子主题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