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住宅与聚落
一座完整的住宅,往往是多重构筑方式共同完成的
先秦美术包括夏、商、周三代美术,其中春秋以前属奴隶社会,战国进入封建社会。
中国传统建筑群中的均衡对称不同于一般形式上的完全的轴对称,其差别在于一方面受阴阳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群不仅关注形式,尤其关注其内涵
汉末至南北朝,中国经历了一个混乱和痛苦的时代。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兴起,儒家思想受到冷落,道家思想兴起,清淡也玄学成为士人们的一时风尚,从而唤起了对个性追求的觉醒,也激发了倾心自然山水的热情,孕育了有独立意义的山水审美意识,使人们对山水的认识从物欲享受提高到“畅神”的纯粹精神领略阶段,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经济
混凝土
实务第一篇第一章燃烧知识树
燃烧类型
住宅与聚落
概说
城市的住宅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较明显的形制变化
乡村的住宅更多在适宜技术上不断演进
由于人口迁徙、文化传播,两者也互有影响和交流
城市自成体系
乡村却由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发展的延续性,一直存有早期聚落的两大特征
以适应地缘展开生活方式,汉族以农业活动为主
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生存纽带
住宅形制的演变
春秋时期
士大夫住宅由庭院组成,入口有屋3间,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门内为庭院,上方为堂,既为生活起居之用,又是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地方;堂左右为厢;堂后为寝
汉代
继承传统的庭院式
坞壁
平地建屋,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略如城制
魏
大门用庑殿式顶和鸱尾,围墙上有成排的直棂窗,内侧建有围绕着庭院的走廊
隋唐五代
仍常用直棂窗回廊绕成庭院
宋代
住宅形式多样化,院落周围为了增加居住面积,多以廊屋代替回廊,前大门进入后以照壁相隔,形成标准的四合院
元代
有用工字型平面构成主屋的
明、清
北方住宅以四合院为代表,按南北轴线对称的布置房屋和院落
江南地区住宅则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沿纵轴线布置,但方向并非一定的正南北
住宅的构筑类型
木构抬梁、穿斗、混合式
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
穿斗与抬梁两种技术在汉代便已成熟
北方多抬梁
南方多穿斗
竹木构干阑式
广西、海南、贵州
干阑在民间住宅中,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为主要特征。分布广,主要用于潮湿的山区或水域
木构井干式
东北、云南
用井干壁作为承重结构墙,在我国原始社会便使用
砖墙承重式
山西、河北、河南、陕西
砖普遍用于住宅砌墙并承重,在于明代,因此北方住宅形成与普及了硬山式住宅
碉楼
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
碉楼住宅与山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
碉楼外墙为厚实高大的收分石墙楼层,内为密梁木楼层的楼房,楼层用土面层
土楼
福建、广东、赣南
土楼是客家在唐宋明清以来,为逃避北方战乱迁移南方的中原移民的住宅
窑洞
豫西、晋中、陇东、陕北、新疆吐鲁番
前身是原始社会穴居中的横穴
窑洞住宅以天然土起拱为特征,主要流行于黄土高原和干旱少雨、气候炎热的吐鲁番一带
阿以旺
新疆南部
三四百年历史
土木结构,平屋顶,带外廊
带有天窗的夏室,中留井孔采光,天窗高出屋面约40-80cm,供起居、会客之用,后部做卧室,亦称东室
顶部以木梁排上木檩,厅内周边设土台,高40-50cm,用于日常起居
室内壁龛甚多,用石膏花纹作装饰,龛内作储存用
毡包
内蒙古、新疆
毡包主要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牧民居住的建筑方式
搭建方便,构造简单
毡内地面为防潮湿,铺沙一寸或铺干羊粪一层,上再铺皮垫、毛毡。
毡顶伞形骨架中心为一圆形孔洞,白天掀掉毛毡可采光。入口一般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