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幼儿教资知识
这是一张有关于幼儿教资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的思维导图,归纳了学前儿童的研究原则与方法、学琴儿童的心理发展等内容。
编辑于2021-09-11 22:46:27学前儿童发展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原则与方法p5
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p6选择题
(一)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符合事实、不主观
(二)发展性原则: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不静止
(三)教育性原则:为了儿童更好地发展
(四)伦理性原则: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隐私
第二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选择题
观察法
含义: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最基本的方法
优点:简单易行、真实;收集到幼儿无法表达的资料
缺点: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
实验法(根据目的改变和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
实验室实验法(地点是实验室)
优点:能控制条件可重复进行
缺点:结果具有局限性
自然实验法(自然指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劳动……)
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最主要的方法
测验法
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
谈话法
与幼儿交谈
调查法
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
问卷法
调查的对象是与学前儿童有关的成人
作品分析法
分析幼儿的作品例如:手工、图画、作业日记等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婴幼儿发展概述
一、婴幼儿发展的过程
学前期(广义)
婴儿期/乳儿期(0~1岁)
新生儿期(0~1个月)
婴儿期(狭义)
婴儿早期(1~6个月)
婴儿晚期(6~12个月)
先学前期/幼儿早期(1~3岁)
学前期(狭义)/幼儿期(3~6、7岁)
学前初期(3~4岁)
学前中期(4~5岁)
学前晚期(5~6、7岁)
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口诀:遗传是前提,生理制约你,环境很现实,教育占主导)选择材料题
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生理成熟,影响并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社会因素
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
家庭环境,为儿童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儿童的主动活动,主动性
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理论
成熟势力说选择题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
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
主要思想:强调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取决于个体的心理成熟
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选择题
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
内容:学习的获得就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过分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主张教育万能论,环境决定论否定遗传素质的作用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选择题
实验:斯金纳箱实验
内容: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
强化
正强化:给喜欢的(+)eg:考一百分有奖品
负强化:去掉一个不喜欢的(-)eg:考一百分不用做作业
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
惩罚
给不喜欢的eg:不吃青菜就做作业
去掉喜欢的
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选择 简答题
实验:打波比娃娃实验
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
(2)保持;
(3)动作再现
(4)动机作用
强化的种类
(1)直接强化;
(2)替代性强化;
(3)自我强化。eg:小明做好事就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选择题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
eg:心心想吃樱桃没有带钱不能去偷就去借钱买
吃——本我
不能偷——超我
借钱——自我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学前只考前三阶段注意每个阶段对应的冲突)选择题
婴儿期(0-1.5)
冲突: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人格发展任务:培养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儿童早期(1.5-3)
冲突:自主感对羞怯感
人格发展任务: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感
学前期(3-6)
冲突:主动感对内疚感
人格发展任务:培养主动性,克服内疚感
口诀:信不信,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
认知发展理论选择简答 材料分析题
人物:皮亚杰
认知发展观四概念
图示
同化
顺应
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9-12个月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岁
万物有灵论
自我中心
三山实验
不可逆性
没有守恒概念
思维刻板性集中化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守恒概念的形成思维具有可逆性去集中化出现去自我中心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小口诀:感前具形爱奇艺(2、7、11),即敢签巨星爱奇艺(2、7、11)
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道德阶段(2-5岁)
他律道德阶段(5-8岁)
自律道德阶段(9-11岁)
公正道德阶段(11岁后)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选择题
人物:维果斯基
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即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达到的心理水平的差距
指的是“潜力”即“进步空间”
例如跳一跳摘桃子
最近发展趋势,幼儿现在还没有达到的水平
心理理论选择题
人物:普瑞马克和伍德拉夫
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信念、需要、认识、愿望、意图、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解释和预测的能力
实验:错误信念任务实验
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趋势及年龄阶段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选择题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关键期
提出者:劳伦兹(印刻现象)
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错过难以弥补
两岁是口头语言关键期
敏感期(最佳期)
提出者:蒙台梭利
指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发展比较缓慢
转折期或危机期
转折期:两个阶段之间急剧变化普遍现象(必然出现)
危机期:转折中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者不符合社会行为,反社会的行为个别现象(成人缺乏正确的引导)
转折期包含危机期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选择题
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的心理过程从不齐全到齐全
学校儿童的心理活动,从笼统到分化
从具体到抽象
从被动到主动
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从零乱到成体系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年龄特征选择性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概念
指每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受以下因素制约
儿童脑结构和机能的发展具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顺序和阶段,在头脑中建立,神经联系是由一定次序的
可变性的主要原因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受外界条件主要是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制约,而这两个条件是经常变化的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年龄特征选择简答题
婴儿期(0-1岁)的年龄特征(是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大的阶段)
新生儿期(0-1个月)
无条件反射(个体心理发生的基础) 如吸允反射、觅食反射、眨眼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游泳反射等
条件反射(个体心理发生的标志)
认识世界的开始
人际交往的开端
婴儿早期(1-6个月)
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4-5个月)
主要标志能够抓住所看到的东西
主动招人
开始认生(5-6个月)
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孩子认知开始发展
婴儿晚期(6-12个月)
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双手配合
摆弄物体
重复连锁动作
言语开始萌芽
依恋关系发展
先学前期(1-3岁)的年龄特征
学会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例如,幼儿能够自己用小毛巾洗脸
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两岁左右开始真正形成言语和思维,同时想象也开始发生
出现最初的独立性两岁左右例如在言语上逐渐分清你我在行动上要自己来
幼儿期(3-6岁)的年龄特征
学前初期(3-4岁)口诀:爱情生动
爱模仿
情绪作用大
初步的生活自理
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学前中期(4-5岁)口诀:活象接戏
更加活泼好动
思维具体形象
开始接受任务
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学前晚期(5-6岁)口诀:好思认性
好问好学
抽象罗辑思维萌芽
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个性初具雏形
教育上多用剥夺式惩罚,少用施予式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