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及其本质
下图汇总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的内容,包含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涵、教育的要素与形态,值得收藏学习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基本观点:教育产生于动物的本能需要。
简单评价: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它动物类似行为的相似性。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它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区别
(二)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基本观点:教育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简单评价:淡化了人的生物性,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强调研讨教育的起源,必须从人的心理发展史入手。
其根本错误:否定了教育的意识性和目的性,也未能区分人的教育行为与动物的养育行为之间的本质区别。
(三)劳动起源论
基本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
1.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简单评价:突出了教育社会性、目的性和创造性。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没有阶级性
2.主要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的
3.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4.教育手段是极端原始的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5.官私并行的教育体制
6.个体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三)现代社会的教育
【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标志】
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实践
亚里士多德
2.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日趋密切
3.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4.教育实施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5.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6.教育日益显示出开放性和整体性
表现
古代中国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也有很悠久的历史。
文献记载“夏曰庠,商曰序,周曰校”。
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
宫廷学校:教育皇子皇孙及大臣子弟;
寺庙学校:寺庙享有较高地位,学术造诣深;
2.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逐渐丰富且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我国
奴隶社会
我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
三纲(即君臣、父子、夫妇)
五常(仁、义、礼、智、信)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西方
西方奴隶社会(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
雅典:体操和军事训练,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等
斯巴达:军事教育(赛跑、跳跃、骑马、游泳、角斗、投掷、武器使用治、道德教育等)
西方封建社会
“七艺”、“骑士七技”
教会学校: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七艺)
骑士学校:马术、游泳、投矛术、剑术、狩猎、吟诗、弈棋(骑士七技)
4.教育方法崇尚呆读死记与体罚
5.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6.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
三、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全民化
教育现代化
教育国际化
教育终身化
教育信息化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教育”的理解
东方
“教”:包含了教学内容、受教者、施教者、教学方式,意为施教者通过严格的教学组织纪律而向受教者传授传统的人类文化典籍。
西方“教育”一词,英文和法文同为education,德文为erziehung,都是由古拉丁文educare演化而来。educare前缀e表示“出”,词根ducere表示“牵引、拔”,合并则为“导出,引导”的意思。
教育”在中西词源上的异同
相同点:
中西方“教育”都有“使人成人”,即使人更加完善之意。
不同点:
中国古代的“教育”,更多的是强调由外施加影响,强调外铄;西方对“教育”一词的解释,更多是由内而外的“引出”和“引导”,强调内发;
二、教育的概念
(一)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的界说
2.外国教育家对教育的界定
(二)教育的定义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三、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一)学术界关于“教育本质”的争论
1.上层建筑说
2.生产力说
3.双重属性说
4.多质说(或多属性说、多因素说)
5.特殊范畴说
(二)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培养人明确了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
2.培养人确证了教育的存在特性
3.培养人是教育的主体活动
第三节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一、基本要素
教育者:教育活动中教的主体
学习者:教育活动中学的主体
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师生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主要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