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资料分析知识汇总
本图汇总了资料分析的知识内容,涵盖了统计术语、结构阅读、基础速算技巧、进阶速算技巧、重点题型等,有选哟的朋友收藏下图吧!
编辑于2021-09-12 21:34:57判断推理是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一类题型。判断思维能力是人的思维能力的核心部分,其涵义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先知条件,通过自己拥有的知识、思维进行判定、推断,对事物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能力。 通过对一个人的判断推理能力的判定,能够反映出他对事物的本质及事物之间联系的认知能力的高低。正是基于这种原因,国家公务员的录用才将判断推理作为一种基本的测试题型列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基本分为四种题型: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
本图汇总了资料分析的知识内容,涵盖了统计术语、结构阅读、基础速算技巧、进阶速算技巧、重点题型等,有选哟的朋友收藏下图吧!
这是一篇按题型进行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整理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判断推理是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一类题型。判断思维能力是人的思维能力的核心部分,其涵义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先知条件,通过自己拥有的知识、思维进行判定、推断,对事物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能力。 通过对一个人的判断推理能力的判定,能够反映出他对事物的本质及事物之间联系的认知能力的高低。正是基于这种原因,国家公务员的录用才将判断推理作为一种基本的测试题型列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基本分为四种题型: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
本图汇总了资料分析的知识内容,涵盖了统计术语、结构阅读、基础速算技巧、进阶速算技巧、重点题型等,有选哟的朋友收藏下图吧!
这是一篇按题型进行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整理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资料分析
统计术语
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
发展速度
增长贡献率
核心提示:比较两个量的平均增长率时,时间间隔一样,就直接比较末值/初值。
平均增长率
如果某个量初期为A,经过N期后变为B,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
提示:计算一定时期的平均增长率/量时,一般不包括第一年增长。
同比增长:与上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指数
定义:
定基指数:固定某一时期为基期。可以直接用指数代表原来的数值计算其增长率
环比指数:总以上一期为基期。可以直接将(指数-100)%作为增长率
例题 计算我国2009年的GDP增长率,其中定基指数以1978年为基期,环比指数以上一年为基期。 年份 2009 2008 2007 定基指数(1978年=100) 1872.7 1714.4 1563.9 环比指数(上一年-100) 109.2 109.6 114.2 1.用定基指数计算,直接计算即可:(1872.7-1714.4)÷1717.4 2.用环比指数计算,将109.2-100,再加个百分号,得到9.2%就是其增长率。
产值=产业增加值。例如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GDP
结构阅读
做题思路
通读,找到重点阅读对象:材料主旨(标题)、时间表述、单位表述、注释(包括图示)
略读对象:具体数据
分段落主题型材料:标明每个段落的中心词,以中心词为基准,根据题目回材料定位
结构清晰型材料:段落结构相同,仅读一段即可,标明每段中心词。
孤立语段型材料:人为划分,区分其主旨段落。
明显关键词型材料:关键词必须明显容易辨认;出现次数不能多。
表格材料:重点关注横纵标目。
图形材料:关注横纵轴及文字标注
网状图材料
定性分析:某个点离哪个顶点越近,说明在这个顶点所代表的方面的分布比例越高
定量分析:某个点在一个顶点所代表的方面的分布比例=这个点到该顶点对边的长度/该顶点到对边的长度
速算技巧
基础速算技巧
图形法
柱状图、趋势图中数据的大小可以通过"柱"的长短或"点"的高低来判断。
柱状图、趋势图中数据的增减可以通过"柱"的长度增减或"点"的高低变化来判断,有时候可以通过其对应格数来判定。
在较大的表格型材料中,可用直尺比对数据。 复合立体柱状图,可用直尺量出的长度代替实际数值计算增长率。
饼状图中数据或者比例大小关系可以通过扇形的大小关系来判定,某些明显的比例可以目测大致能够得到。
利用量角器量出角度,对应选项中的百分比。360°=100%,5%=18°,10%=36°
估算法
能估算的情况
选项相差大
被比较的数据相差大
下表是2018年全年,上海市三类企业出口和进口的相关数据。将上海市的1中外合作企业2中外合资企业、3外商独资企业按2018年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量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答案是 上海 出☐ 全年金额 全年增长率 ①中外合作 83.08 -8.1% ②中外合资 1415.02 2.5% ③外商独资 7372.57 1.2% 进☐ 全年金额 全年增长率 ①中外合作 62.78 -7.3% ②中外合资 1427.71 -8.4% ③外商独资 11580.46 4.3% A.3>1>2 B.2>1>3 C.1>2>3 D.3>2>1 【答案】A 【解析】我们需要将每种类型企业的出口与进口的增长量相加,这个计算相当复杂,但观察这三 种企业的数据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可以进行大胆的估算: 1中外合作:83.08x(-8.1%)+62.78x(-7.3%)~-80x8%-60x7%~-10 2中外合资:1415.02x2.5%+1427.71x(-8.4%)~1400x2.5%-1400x8.5%=-1400x6%=-84 3外商独资:正增长 综上,三种企业的大小关系是3>1>2,选择第一项。 【点睛】因为数据相差较大,所以我们直接用“现期量代替基期量乘以增长率"来得到"增长量”
交叉估算法:
“单价低于总平均单价”即“项目金额项目数量<总和金额+总和数量”,那么必然等价于“项目金额+总和金额<项目数量+总和数量”,即“金额占比<数量占比”。
估算模型
增长比较现期量
例题 2011年全年,我国棉花产量660万吨,比上年增产10.7%。油科产量3279万吨增产 1.5%、烤烟产量287万吨,增产5.1%茶叶产量162万吨增产9.9%。请问增产重量最大的是(A 棉花 B.油料 C.烤烟 D.茶叶 [答案]A 【解析】棉花的基数和增长率都显著大于烤烟和茶叶,所以增产最多的肯定不是烤烟和茶叶,排除 CD,我们比较棉花和油料,棉花的增长率是油料的7倍多,而油料的基数明显不到棉花的7倍,现期是说了不算,因此增长重量最大的是棉花。 【点睛】我们常常把“现期量比较①“简称为基数
增长率逆推
如果第一期为A第二期的值为A₁,第二期相对第一期的增长率为x%,则:A=A₁÷(1+x%)≈A₁×(1-x%)
如果第一期为A,第二期的值为A₁,第二期相对第一期的减少率为x%,则:A=A₁÷(1-x%)≈A₁×(1+x%)
总结起来就是:把除法化作乘法的同时,将加、减号互换即可。
误差分析:本方法近似公式得到的结果都要略小于真值,误差为真值的(x%)²左右(称之为“相对误差率”)。因此,x%越小,计算精度越高,所以如果 x%在5%以内,建议直接使用,x%在 5%以外,建议考虑误差。
例 假设A国经济增长事维持在2.5%的水平上,要想CDP明年达到4000亿美元的水平,期今年至少需要达到多少亿美元? A.3633.6 B.3772.4 C.3837.2 D.3902.4 [答案]D 【解析】根据近似公式: 4000÷(1+2.5%)≈4000x(1-2.5%)=4000-100=3900,选择第四项, 【点睛】误差率在(2.5%)²≈0.06%左右,3900的0.06%大概也就是2~3左右,那么按照上面式子算得的结果应该再加上2~3 左右。实际计算时,只需要知道结果比 3900 略大即可
十字交叉法
数量分别为A与B的两个部分,分别增长%与b%,整体增长率为r%,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关系:
重要技术要点:
两个部分构成的整体的增长率,一定介于两个部分的增长率之间;
这两个部分的基数哪个更大,整体的增长率就离谁的增长率更近;
定量的计算,我们用下面的“十字交叉”形式,得到两个基期的比重:
例 2008 年,贵州全省第二产业增长8.92%。其中,工业增长9.70%,建筑业增长 3.39%。请问2007年贵州省建筑业占第二产业的比重为( ) A.11.8% B.12.4% C.13.1% D.14.3% [答案]B 【解析】利用“十字交叉法”进行求解: 结合选项,选择B。
应用题型
两个部分与整体的“增长率”的题型
例 2017年1-4月T地区限额以上商品批发业销售额为10251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1-3月销售额为7913亿元,同比增长12%。请问,2017年4月,T地区限额以上商品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速约比当年一季度( )。 A.高0.5 个百分点 B低0.1个百分点 C.低0.4个百分点 D.低0.9个百分点 [答案]D 【解析】由于“一季度+4月=1-4月”,所以“1-4月”的增长率应该介于“一季度”和“4月”的增长率之间,即:一季度增长率(12%)>1-4月增长率(11.8%)>4月增长率,所以4月增长率肯定低于11.8%,至少比一季度增长率(12%)低0.2个百分点,排除A与B。如果4月增长率比一季度增长率低0.4个百分点,那么正好是11.6%,于是“1-4月增长率”恰好在两个部分的正中间,说明两个部分的权重是相等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1-3月的基数肯定远高于4月的基数,所以选择第四项。
偶尔也会用到两个部分与整体的“平均数”的题型中,譬如农村、城市的人均收入,或者两个区域的城镇化。此时无误差。
做题思路
不建议把未知增长率设为x%,代入十字交叉中解方程,这样误差会放大。
我们应将选项中的数字直接代入十字交叉中,将算得的比率与现期比例去比较,以排除错误选项。
A与B为基期,但我们通常用现期比例来计算 因此,会有误差
直除法
比较型直除法:若其量级相当,首位最大/最小者,为最大/最小数。
计算型直除法
通常取除数(分母)前三位进行计算,误差在1%以内。精度要求不高的,可取除数(分母前两位)
只能简化除数(分母),简化被除数(分子)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涉及到约分、插值等操作, 或抵消误差,分子可以同向截位
一边运算一边可以排除选项。
当我们将直除的结果直接进行加减的时候,真实的值在这个结果附近波动。其中,和的值在往上2 个单位以内;差的值在上下1个单位以内。
例 1995年,我国总人口为12.08亿,其中城镇人口为3.48亿:2005年,我国总人口为 13.06 亿,其中城镇人口为5.61 亿。请问这十年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多少个百分点? A.12.98% B.14.15% C.15.03% D.16.35% 【答案]B 【解析】我们运用“直除法”计算两个比例,再相减得到结果: ( 5.61÷3.48-13.06÷ 12.08)x100%=42%↑-28%↑≈14% 【注释】当一个计算需要先进行“直除”,再相减(或相加)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分析最后结果的范围。我们假定A、B为两个除式,直除之后得到结果A=23↑,B=31↑,这就意味着23≤A<24,314B<32,那么通过运算我们可以得到54≤A+B<56,7<B-A<9
加强版直除法
如果两个分数的商,首位都是3,但有一个几乎可以商4,而另外一个离4还有明显的距离,前一个大。
如果两个分数的商都是3,但有一个商3之后十分勉强,另一个明显有富余,那么后一个分数明显比较大。
放缩法
基本运算放缩法
结论
两个较大的数相加的和肯定更大
两个较大的数相乘的积肯定更大
大数减去小数的差肯定更大
大数除以小数的商肯定更大
放缩关系
1.大数增加而小数减小,差值扩大;
2.大数减小而小数增加,差值缩小;
3.大数增加多而小数增加少,差值扩大;
4.大数增加少而小数增加多,差值缩小;
5.大数减小多而小数减小少,差值缩小:
6.大数减小少而小数减小多,差值扩大。
前提: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在变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改变 (大数仍然是大数,小数仍然是小数)。
增长判断放缩法
结论
【例】下表显示我国2011年几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单位:亿元)及其增长速度,请问这五类企业利润总额增长量排序正确的是( ) 指标 利润总额 比上年增长%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4989 15.0 集体企业 882 34.0 股份制企业 316510 31.2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4038 10.6 私营企业 16620 46.0 A.股份制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集体企业 B.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集体企业 C.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 D.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 【答案】B 【解析】由于私营企业的利润总额和增长率分别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 企业,所以其利润总额的增长量也应该高于后两者,排除A、C、D三项
增长量较高,基期量较小,那么增长率一定大;
增长量较高,现期量较小,那么增长率一定大;
增长率较高,基期量较大,那么增长量一定大;
增长率较高,现期量较大,那么增长量一定大;
保持现期量不变,增加(减少)增长率,增长量就会增加(减少)
保持增长率不变,增加(减少)现期量,增长量就会增加(减少)
同时增加(减少)现期量和增长率,增长量就会增加(减少)
计算增长量方法
例 2014年,某地区农村贷款余额为1893亿元,增长11.9%,请问同比增量约为多少元? A.172 B.188 C.201 D.212 [答案]C 【解析】同比增长11.9%,增长率介于1/8与1/9之间,所以增长量应该介于 10/1893与9/1893之间,即在189.3与210.3之间,选择第三项。
复变法
相对变化复变法
乘积的增长率:各自增长率的和加上各自增长率的差。a%+b%+a%×b%
实用提示:由于“增长率的积”一般数值很小,计算时给出大体数值即可,不需要算出非常精确的数值
比值的增长率:各自增长率的差除以1+分母的增长率。
绝对变化复变法
以现期量计算的绝对变化:
以基期量计算的绝对变化:
常见提问方式:百分占比提高/下降了几个百分点
通常,算增长率的差时比较仔细, 剩下的都可以用近似算
同向变化模型
例 2008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例分别为11.31%、48.62%、40.0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分别为5.5%、 9.3%、9.5%。请问以下说明正确的是( )。 A.2007年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低于11.31% B.2007 年我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于48.62% C.2007 年我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于40.07%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D 【解析】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分别低于、高于、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所以三者的比重应该分别下降、上升、上升,那么2007年的比重应该分别高于、低于、低于2008年的比重,选择第四项。
混合增长模型(连续两年增长模型):
和为主要部分,乘积次要估算即可
连续三年的增长率变化,先求前两年再拿数据跟第三年计算
例 2010年,我国共投人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如果2009年也是相同增长率,那么2008年我国R&D经费应该为多少亿元?如果维持同样的增长率,哪年我国R&D经费可以达到(超过)12000亿元? A.4769亿元 2013年 B.4769亿元 2014年 C.5124亿元 2013年 D.5124亿元 2014年 [答案]A 【解析】如果每年增长21.7%,那么两年一共增长21.7%+21.7%+21.7%x21.7%≈43.4%+4.6%=48%,所以2008年数值应该为7062.6+(1+48%)=4000↑,排除C、D两项。从7062.6亿元增长到12000亿元,总共需要增长(12000-7062.6)÷7062.6=4937.4÷7062.6≈70%,根据前面的计算,两年一共增长约48%,如果再增长21.7%,一共可增长48%+21.7%+48%x21.7%~69.7%+10%~80%,明显超过70%,所以三年就可以超过12000亿元,即2013年可以超过12000亿元。
进阶速算技巧
截位法
加减
高位竖式:直接从左面高位开始相加或相减,同时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或借位,直到选项要求精度的答案为止。
四舍五入
常规:4舍去,5向前进1
去尾法:保留条件所要求的数字的前几位,而将后面的数字直接去除。
进一法:保留条件所要求的数字的前几位,而将后面的数字直接去除,然后在保留最后一个数字上加1。
四舍五入在加法和乘法 中误差会相互抵消 去尾和进一法在减法和除法 中误差会被抵消
参照截位
以某个数字为参照,将其他的数字化为”参照物+差异“的形式,从而简化。
乘除
忽略不计
范围:对数字的简化所产生的误差在1%附近(不到2%)以及低于1%。
判断方式
定性判断:类似于打折,抹零忽略不计,折扣留意
定量判断:左移两位百分法(详见修正法)
直除分母
分母取前三位,误差一定低于1%。
分母取前两位,第三位需要加或者减得数比首位数小,误差也在1%内。
例,数字37113 看成37000 ,第三位减1,1<3,在1%内。 看成38000,第三位加9,9>3,不在1%以内。
抵消误差
两个数相乘,那么这两个数的相对误差之和,近似为总体的相对误差。
两个数相除,那么这两个数的相对误差之差,近似为总体的相对误差。
(详见修正法)
按比例误差抵消法:两个数相乘(相除),如果反方向(同方向)变化差不多比例,那么大部分误差可以抵消。此方法不需要精确。
例 147和1020的前两位分别为15和10,大概比例是3:2,所以在左数第三位上分别+3与-2,得到150和1000,如此截位近似,两个数字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就差不多大。
特殊分数:用误差抵消法把百分数化为特殊分数。
插值法
比较型插值法:如A与B的比较可以找到一个数x,使得A>x,B<x,即可判定A>B。
计算型插值法:若A<x<B,则如果f>x,则可以近似得到f=B;如果f<x,则可以近似得到f=A。
化同法
用法: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将这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化为相近的数,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速算方式。
适用情形
某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远小于另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差10倍以上)。
某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小于另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并且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存在明显的倍数关系。
有时候,比较两个乘式时,也可以运用类似的方法。
注意
在比较增长率大小时,可以用“末值÷初值”或者“增长值÷初值”来进行比较。
在相同量级数字之间进行比较时,更重要的东西是“数字”,而非“位数”。
差分法
计算结果是精确的
适用题型
基础型:两分数比较大小,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略大于另一个分数时。
乘法型:两乘积比较大小,其中每个乘积均含两个因子。第一个乘积的第一个因子略大于第二个乘积的第一个因子;第一个乘积的第二个因子略小于第二个乘积的第二个因子。
∆A,∆B均为正
基础型做题思路
基本定义
分子分母都略大的分数称为“大分数”
分子分母都略小的分数称为“小分数”
差分定义:“大分数”和“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新的分数为“差分数”。
例
基本法则:用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
若差分数>小分数,则大分数>小分数;
若差分数<小分数,则大分数<小分数;
若差分数=小分数,则大分数=小分数。
乘法型核心步骤
将乘法比较转化成除法比较转化时,两边各取一个数到对方那边当分母,一般去两个相近的数进行交叉交换,最后的大小顺序是不变的,即下图两个“?”是相同的标点符号.
差分法重要应用:大分数永远在小分数与差分数之间,即:总体平均数,一定介于两个部分的平均数之间。因此,,某个部分的平均数,如果超过了剩余部分的平均数,那么就一定超过了总体的平均数,反之亦然。
例 2011年7月,某国乙烯产量130万吨,1-7月产量为916万吨,请问7月产量是否高于上半年月均产量? 【解析】因为916÷7>130,说明7月的产量低于1-7月的月均产量,也就低于1-6月的月均产量。
增长法
各年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
结果会比真实值略大, 各年增长率相差不悬殊时, 这个误差非常小
混合增长率:给出一段时间的“初值”和“末值”,利用这两个数值直接求出来的增长率(用r表示)。
例 2010年值为100,2020年值为200,那么可以算得出10年的增长率为100%。
年均增长率和混合增长率的关系
例 2008年某地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138.8元,2012年增长到193.4元,请问2008-2012年。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的年均增长率最接近? A.8.6% B.9.2% C.9.7% D.10.2% [答案]A 【解析】从138.8元到193.4元,四年一共增长了(193.4-138.8)/138.8=54.6/138.8<40%,那么每年的增长肯定不到10%,排除D。我们将剩下三个选项当中的中间数字9.2%代入,看看如果每年增长9.2%,四年的混合增长率大约为多少。每年增长9.2%,那么两年应该增长:9.2%+9.2%+9.2%x9.2%>18.4%+0.8%=19.2%,那么四年的增长肯定不低于:19.2%+19.2%+19.2%x19.2%>38.4%3%>40%,说明如果每年增长9.2%,那么四年的增长肯定超过40%,结合选项,选择A项。 【点腈】本题后面使用的是“复变法”公式。
每年的年均增长率,乘以年数,低于这几年混合增长率的
几年的混合增长率,除以年数,高于这几年年均增长率的
用银行利滚利 来理解
翻番近似公式
年均增长率在18%以内的, 近似误差不会超过5%
适用题型:题目问翻一番或者增长100%时。
解题近似公式:
例: 如果中国GDP维持8%的增长率,那么代入公式可知,9年后可以翻一番。 如果中国GDP12年之内翻一番,代入可知,必须维持大约6%以上增长率。
三角上溯模型:知道今年(2021)的增长率、现值以及与去年(2020)增长率的变化关系,可以求出前两年(2019)的数值。
修正法
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率
绝对误差:估算值与真实值的差
相对误差(率):绝对误差÷真实值
加减运算,考虑绝对误差 乘除运算,考虑相对误差
加减运算中的误差控制
相对误差的估算(左移两位百分法)
左移两位移的是数字
对相对误差的分析只需要也只能进行估算。
相对误差分为两档
“1%-10%”用左移两位百分法估算其的相对误差。
“1‰-10‰”用左移三位百分法估算其的相对误差。
乘除运算中的误差分析
误差指的相对误差
两个数相乘,那么这两个数的相对误差之和,近似为总体相对误差
我们先举两个数相乘的例子(下文中估算的“相对误差”都是使用“左移两位百分法”或者“左移三位千分法”) 5049x1021≈5000×1000=5x10的6次方 (1) 2349x7924≈2300x8000=1.84x10的7次方 (2) 在上面第(1)个式子中,前一个因子下降了 1%左右,后一个因子也下降了 2%左右,所以最后得到的结果会比真实值小 3%左右[-1%+(-2%)=-3%]。所以真实值约为5x10的六次方x(1+3%)。 在上面第(2)个式子中,前一个因子下降了 2%左右,后一个因子上升了 1%左右,所以最后得到的结果会比真实值小1%左右(-2%+1%=-1%)。所以真实值约为1.84x10的1次方x(1+1%) 【注释】在原数的基础上减数得到新数,因子下降,在原数的基础上加数得到新数,因子上升,但这是较真实值相比的,最后要求真实值,因子下降估算值乘以1+总因子,因子上升估算值乘以1-总因子。
两个数相除,那么这两个数的相对误差之差,近似为总体相对误差
我们先举两个数相乘的例子(下文中估算的“相对误差”都是使用“左移两位百分法”或者“左移三位千分法”) 5049÷1021≈5000÷1000=5 (3) 2349÷7924≈2300÷8000=0.2875 (4) 在上面第(3)个式子中,被除数下降了 1%左右,除数下降了 2%左右,所以最后得到的结果会比真实值大1%左右[-1%-(-2%)=1%]。所以真实值约为5x(1-1%)。 在上面第(4)个式子中,被除数下降了2%左右,除数上升了 1%左右,所以最后得到的结果会比真实值小3%左右(-2%-1%=-3%)。所以真实值约为0.2875x(1+3%)。
做题思路
例 706.38+24.75=? A.20.5 B.24.5 C.28.5 D.32.5 [答案]C 【解析】我们大致估算,四个选项分别相差4,而四个选项本身都不到40,所以“选项差异”显著高于10%,那么在近似计算中产生1%左右(或以下)的误差不会影响到最后结果的判定:706.38+24.75~700+25=28 由“706.38”近似到“700”减小了 1%左右,由“24.75”近似到“25”增加了1%左右,这样的近似不会影响到最后结果的判定,因为“选项差异”在10%以上。因此,我们选择离 28 最近的数字“28.5”。
先看选项之间的差异。选项差距大,估算可大胆,选项差异小,估算需谨慎。选项差距大于10%,估算误差可在1%以内。
近似原数,算出整体因子的增减,得出估算误差率。
算出近似后的结果,根据误差率和选项得出结果。
误差抵消与精确度提高:近似时,使得乘法的相对误差保持相反方向,或者除法中的相对误差保持相同方向,能有效抵消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重点题型
表格型材料
横标目和纵标目是阅读材料时最需要注意的信息,我们寻找数据时,往往利用“横纵定位”来锁定所需数据。
横标目和纵标目中可能会存在总量和分量并列的情况,有时候总和会用特殊的阴影、加黑体字或者下划线等予以标记,但有时没有,需要注意。
横标目和纵标目中会存在多级标目,注意逻辑包含关系。
文字型材料
圈定中心词是关键
划分小片段,并圈定小片段中心词
表格文字综合材料
运用前两种解题技巧
注重不同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材料中的文字和表格之间,一定存在着数据和逻辑上的并列或者分总关系。
图形型材料
饼状图中,扇形所占角度大小代表其比例大小
趋势图中,折线的走势代表数值的增减情况,其线段倾斜的程度(即斜率大小)代表了增长量的大小(注意:不代表增长率的大小)。
柱状图中,柱形的长短/高低代表了数值的大小。
图形文字综合材料:与表格文字相似
表格图形及全混合综合材料(复杂难度大)
材料看上去更加复杂多变,注重阅读和理解以及不同材料逻辑关系。
百分数化为特殊分数
多位特殊小数及其对应分数
特殊分数的记忆方式
无限不循环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