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
组织学与胚胎学,血液的基本内容和知识架构,从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概述,可收藏。
病理生理学之肝功能不全知识整理,包括;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肝性脑病、第三节肝肾综合征。
病理生理学,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相关内容,包括:水与电解质的正常代谢;钾代谢及钾代谢障碍;水、钠代谢紊乱。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药理学:胺碘酮体内过程:①脂溶性高,口服、静脉均可;②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5%。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
1.呈双凹圆盘状,直径7~8微米,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
2.形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因其固定在红细胞膜骨架上,主要成分为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等
3.缺乏ATP供能时,红细胞形态由圆盘状变为棘球状,但这种形态改变一般是可逆的,随ATP供能状态改善而恢复
4.网织红细胞:细胞内尚残留你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蓝色的细网状或颗粒 临床意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贫血疗效的评价
5.随时间延长,其血红蛋白和膜骨架蛋白变性,细胞变形性降低,老化的红细胞在经过脾和肝脏时,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1.数量最多,核呈深染的杆状或分叶状,核的叶数与细胞在血流中的停留时间呈正比。
2.当机体受严重细菌感染时,大量新生的中性粒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杆状核与2叶核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左移;若4~5叶核的细胞增多,称核右移,表明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
3.和巨噬细胞一样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其吞噬对象以细菌为主,也吞噬异物
4.在吞噬、处理大量细菌之后,自身也坏死,成为脓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1.数量最少,核分叶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含有蓝紫色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可将核掩盖
2.嗜碱性颗粒属于分泌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胞质内含有白三烯
嗜酸性粒细胞
1.核常为两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略带折光性的嗜酸性颗粒,染成橘红色。颗粒多呈椭圆形,内含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晶体
2.嗜酸性颗粒是一种特殊的溶酶体,内含有一般溶酶体酶外,还含有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以及阳离子蛋白
3.组胺酶灭活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
单核细胞
1.体积最大的白细胞,核呈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核常偏位,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故着色较浅
2.胞质丰富,弱嗜碱性而呈灰蓝色,内含有许多细小的淡紫色嗜天青颗粒,即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等溶酶体
淋巴细胞
1.小淋巴细胞核呈圆形,一侧常有浅凹,染色质致密呈块状,着色深。 中淋巴细胞和大淋巴细胞的核呈卵圆形,染色质略稀疏,着色略浅。
2.胞质内含有大量游离核糖体,其他细胞器均不发达
血小板
1.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故有完整的细胞膜,无细胞核,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细胞.
2.中央部有蓝紫色的血小板颗粒,称为颗粒区;周边部呈均质浅蓝色,称为透明区
3.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修复血管,参与凝血和止血
血浆
1.相当于细胞外基质,PH7.3~7.4
2.主要成分是水,占90%,其余为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蛋白、酶、激素、无机盐和多种营养代谢物质
肥大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