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思维导图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思维导图,包括第八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九课辛亥革命、第十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十一课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编辑于2021-09-16 02:57:51这是一篇关于第二十三讲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美国),法西斯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两极格局,欧洲联合:1967欧共体——1993“欧盟”(大大家快乐欧洲一体化进程)——2002“欧元” 注意:英国已经“脱欧”,美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十二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世界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两大军事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十一讲两次工业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近代科学文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国际歌》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近代科学文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俄国的改革,美国内战 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十三讲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美国),法西斯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两极格局,欧洲联合:1967欧共体——1993“欧盟”(大大家快乐欧洲一体化进程)——2002“欧元” 注意:英国已经“脱欧”,美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十二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世界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两大军事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十一讲两次工业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近代科学文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国际歌》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近代科学文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俄国的改革,美国内战 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八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早期活动
1894年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失败
中国同盟会
成立:1895年,日本东京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报:《民报》
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作用: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民主义
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作用:成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九课 辛亥革命
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和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10月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大门
性质: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十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南京
成立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意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1912年2月13孙中山辞职,2月15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 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作用: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第十一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二次革命
导火线:宋教仁遇刺
经过:孙中山、黄兴号召南方各省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结果:国民党力量涣散,革命被镇压
袁世凯复辟帝制
对内: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等
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复辟: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
护国战争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
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军阀割据
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主要势力:直系、皖系、奉系、滇系、桂系等
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