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8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8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三、经济发展等内容。
编辑于2021-09-17 15:44:49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增长 (1)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2)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计算指标:经济增长率 G=(Yt-Yt-1)/Yt-1=∆Yt/Yt-1 Yt为本年度实现的经济总量, Yt-1为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Yt为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 (4)说明 1)计算GDP时可以用现价计算,也可以用不变价格计算。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记忆口诀】不变的是速度,变动的是规模 2)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但并不能全面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记忆口诀】季节变动换制服,人与自然美成画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増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但经济増长并不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发展,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増长失调,从而制约发展的不良局面。
(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劳动的投入数量 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社会投入生产的劳动数量越多,生产的产品就可能越多,经济増长速度就越高。 劳动投入数量取决于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以及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资本的投入数量 在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资本数量投入越多,经济増长速度就越高。影响资本的投入数量因素: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主要是机器、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一般用在一定时间内每个劳动者所生严的GDP,或单位劳动时间所生产的GDP来计算。在同样的劳动投入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
资本的效率 也就是投资效益,是指单位资本投入数量所能产生的GDP,一般用GDP与资本总额的比率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GDP需要投入的资本数量表示。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的效率提高就会带来经济增长,反之则反。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1.两因素分解法 (1)假定前提: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假定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作小时数(即劳动时间)的增加率和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即,GQ=GH+GP GQ:经济增长率;GH:工作小时数増加率;GP: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2.三因素分解法
(1)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生产函数Qt=AtF(Lt,Kt) At:t时期的技术进步程度,Lt、Kt分别是t时刻的劳动、资本。 经济増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ⅹ资本增长率) 即:GY=GA+αGL+βGk GA:技术进步率或全要素生产率 α:t时期的劳动产出弹性,即劳动在产出中的重要性。 β:t时期的资本产出弹性,即资本在产出中的重要性。
(2)"索罗余值” 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技术进步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ⅹ资本增长率) GA=GY-αGL-βGk
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一)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类型
1.经济周期 (1)含义: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増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注意: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活动,不是个别部门或个别经济总量指标。 (2)衡量指标:GDP、就业和金融市场指标
2.经济波动的类型
按周期波动时间的长短 长周期(50-60年):又称长波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 中周期(8年,人们最关注):又称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 短周期(3-5年):又称小循环或基钦周期
按经济总量绝对/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 古典型周期 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增长型周期 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阶段。
1.扩张阶段 (1)构成部分: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最高点叫做峰顶。 (2)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也常常伴随通货膨胀。
2.收缩或衰退阶段: (1)构成部分:衰退阶段+萧条阶段,最低点叫做谷底。 (2)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投资活动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损、破产企业的数量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
(三)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
1.投资率的变动:一般而言,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还取决于投资的效率。
2.消费需求的波动:消费需求不足,会导致经济増长率下降。
3.技术进步的状况:当技术进步较快时,经济增长的速度较高。
4.预期的变化:当人们对今后经济增长的预期比较乐观时,就愿意增加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5.经济体制的变动:如在计划经济时,投资过快,经济过热;当政府调整时,又会使经济増速下滑。
6.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经济出现衰退,很可能会波及相关国家,从而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波动。
【记忆口诀】不会投资,没有钱花;社会(体制和技术)变了想法要变;老外使坏,只能波谷
(四)我国的经济波动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了持续、高速増长的总趋势,但也具有明显的周期波动的特征。例如2007年经济増长速度超过了14%,2015年低于7% 我国的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周期波动,波动幅度并不大,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在不断增强,另ー方面也显示出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优越性。
(五)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
一致指标/同比指标 指标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与总体经济运行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以综合描述总体经济所处状态。 如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先行指标/领先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 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广义货币M2
滞后指标 对总体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峰顶和谷底的确认 如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记忆口诀】工业固定消,一级跑不掉;制造货币股,先行排头兵;库存CPI,它是马后炮
三、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1.含义:指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并伴随着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
2.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1)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和产值比重趋于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趋于上升并逐步稳定,而第三产业比重则逐渐提高。 (2020版)2019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増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是7.1%、39.0%和53.9%。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依然偏低,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反映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2)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2020版)2019年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0.60%,与发达国家(一般超过70%)相比差距明显缩小。 (3)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4)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
3.经济发展的核心: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的提高 以人民为中心(2020版)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核,具体包含两方面内容: (1)“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潜能的全面发挥,人的需求的全面满足。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生活的新期待。
4.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之间保持协调和谐的关系。
(二)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1.“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増长; (2)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3)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5)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记忆口诀:开放的社会要穿绿鞋,骑共享)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一一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坚持可持续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20版)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和主要任务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 (1)提出时间和会议: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ー次会议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 (2)提出背景:近几年,我国部分产业扩展过快,导致了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矛盾,特别是钢铁、煤炭等若干能源原材料工业生产能力出现了严重过剩问题;有的地区盲目刺激和鼓励房地产发展,导致局部性的住房供给增长过快,库存显著过大。这些都是属于供给侧的结构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再增加货币供给,再增加需求,也无法向市场提供有效供给,反而会加剧原有的矛盾和问题,搞不好就会出现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的“滞涨”的不良局面。 (3)含义: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増强经济持续増长动力。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増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现代化经济体系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之ー。
主要内容包括: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四降一升”: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 问题的主要根源: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对策: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要积极弥补实体经济中的“短板”: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
2.提升创新地位,使其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政府部门应着重从如下四方面来推动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1)加大对科技研究的投资和支持力度,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最大化其“外溢效应”。 (2)通过财税、投资、价格等政策来扶持创新产业,促进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 (3)通过放宽政策和高效监管来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为“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创造出宽松的成长氛围和制度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持续增加教育和科技事业投入,提升全民教育水平,培育和吸引高科技人オ,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三农中的结构性问题:农产品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生产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国内外价格倒挂,以及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等矛盾。 (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①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大量涌现。 ②如何引导小农生产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是亟须重视的问题。 ③改革成为下一阶段乡村振兴的动力所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4.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我国经济空间布局 (1)问题:区域差距较大、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等。 (2)对策: 从政策层面来说,要用好党中央、国务院赋予西部地区的差别化政策,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在全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从资源禀赋层面来说,要充分发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劳动力、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并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做好对重点地区的产业承接。
5.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6.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首先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示范。 其次,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和契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和经贸往来,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化解产能过剩压力。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1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2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就业失业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11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12章 财政支出
第13章 财政收入
第14章 税收制度
第15章 政府预算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17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4章 描述统计
第25章 抽样调查
第26章 回归分析
第27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28章 会计概论
第29章 会计循环
第30章 会计报表
第31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32章 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
第33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34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5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6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7章 其他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