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基础心理学绪论
心理学学习笔记干货分享!初学者必配干货!从零开始学习基础心理学,心理学第一节绪论思维导图。第一节四单元的详细讲解,可以用来复习预习教学。赶紧收藏起来!
基础心理学简要知识介绍!包括绪论、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感觉知觉、意识与注意、需要和动机、记忆、能力和人格以及神经系统构成等内容,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什么是心理学
考点
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两者之间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科学,也是一门认识与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
概念
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
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内容(心理现象分类)
认知
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言语
心理现象
认识过程
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心境、激情、应激; 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意志
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双趋、双避、趋避、双重趋避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需要和动机
需要:人的心理活动的内部推动力量
个性积极性(倾向性)
能力和人格
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的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人格
气质: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递、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态度
个性个别性(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
思维是经过无数次生物进化的结晶
无脊椎动物
无机物和植物
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没有心理
单细胞动物
只有感应性
环节动物
开始有简单的感觉心理现象
脊椎动物
有各种感觉器官,能够认识到事务的各种属性
灵长类动物
能认识到事务之间的外部联系
思维的萌芽
人类
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务之间的内在联系
思维(意识、精神)
心理是对客户现实的反映
能动的反映
大脑活动的结果,可以是概念、形象或者是体验
对客观事物的主管反映
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心理学学派及其代表人物、观点
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十九世纪以前
西方
希波克拉底
盖伦
东方
孔子
孟子
荀子
世硕
告子
隶属于哲学范畴
十九世纪中叶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构造心理学-结构主义
创始人:冯特、铁钦纳
主张
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只问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不问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
机能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杜威、安吉尔
反对把意识分解,主张意识是个连续的整体
反对把心理看做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反对把心理学是看做一门纯学科,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
创始人:华生
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作为整体来研究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察觉的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
人的人格结构三个层次
本我
自我
超我
20世纪中叶
人本主义心理学
罗杰斯、马斯洛
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异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价值,生活责任,生命意义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
认知心理学
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如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的人的认知活动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作和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
系统性
发展性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研究的主要方法
观察法
自然条件下对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分析而得出规律
优点:保持自然性和客观性
缺点:难以重复验证 难以精确分析 研究现象没有出现 观察容易各取所需
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 象提问,让他回答,通过对答案的分析来了解他的 心理活动的方法叫调查法。
个案法
对某一被试者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 括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其 的评价等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 因。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种类
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
自然实验:在正常的生活情境中进行
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优点:设计严密,具有可重复性 研究有主动性,可得出因果结论
测验法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 心理品质的方法
基本要求
信度
效度
优点: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分析 – 同时分析多个变量的相关
缺点:难以推出因果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