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史纲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这是一篇关于大学史纲第六章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归纳总结了关于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铭记历史。
编辑于2021-09-18 11:56:36史纲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计划(1931、1935、1937、1938)
揭开了抗战的序幕,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2)1935 华北事变 ※(3)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4)1938年,开始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
2、抗战三个阶段
(1)战略防御阶段 1937.7.7-1938.10 国民党抗战占主要地位 (2)战略相持阶段 1938.10-1945.8.9 我党抗战占主要地位 (3)战略反攻阶段 1945.8.9-1945.8.15
3、抗日救亡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抗日救亡(6个点)
我党为抗日救亡积极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作出积极努力
(1)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宣战
(2)《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抗日
(3)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1935 瓦窑堡《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2.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 3.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4.批叛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了共产党在抗日领导 5.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5)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抗日反蒋”,明确“逼蒋抗日”——? 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
(6)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2.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 3.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形成标志、新特点)
1937年9月22日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新特点: 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 3,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共同纲领,采取临时协商
4、正面战场(国民党)
1)战略防御阶段
(1)国民党军队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2)淞沪、忻口、徐州、武汉,台儿庄战役(胜) (3)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政府和正规军 ( 我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2)战略相持阶段
”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1941年12月,美、英对日宣战
5、敌后战场
1)全面抗战路线与持久战
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洛川会议召开
1,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3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4,在敌人后方防守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论持久战》的发表
1,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2,论述了中日两国矛盾双方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国我大国,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3,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4,”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
2)敌后战场与游击战
平型关大捷 1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2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粉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抗美援朝)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游击战争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2,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3,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4,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5,又进攻又防御,积极防御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策略总方针)
独立自主原则,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三大口号 1,”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2,”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3,”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 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 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顽固势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国民党亲英美派 又联合又斗争,有理有利有节
4)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
(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政治建设)
1,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主要指城市小资)、中间派各占1/3 2,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3,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 4,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5,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试行民族区域自治
(2)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经济建设)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这是一个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土地政策,实质是削弱封建剥削 为克服根据地严重困难,提出了 1,”发展生产,保障供给“ 2,”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3,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4,厉行精兵简政,主要指精简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
(3)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5)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与文化工作
文化界提出了”抗战、团结、民主“三大文艺创作目标
6)新民主主义理论系统阐明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首先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论》 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7)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
开始标志: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高级干部 1942年《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全党
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 1,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2,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3,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主观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主观主义的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意义 1,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
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
6、抗战胜利
1)抗战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
1945年,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2)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战场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并为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2)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3)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3)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4)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4)抗战胜利的原因(决定性因素)
(1)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表现在: 第一,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国共合作; 第二,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第三,全面抗战路线,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全民族抗战 (4)世界的同情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