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认识论
马原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详细知识点整理,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编辑于2021-09-19 10:23:05第 三 章 实 践 与 认 识 及 其 发 展 规 律
实践与认识
实践
本质
人类能动性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基本结构
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基本特征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强调做)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强调想做)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基本类型
物质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社会政治实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实践活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另一种实践形式,即虚拟实践
实践观
认识
本质
各个学派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唯心主义先验论:认识来源于天赋,不承认客观世界和实践,但承认辩证法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直接反映论:承认客观世界但不承认实践和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承认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也承认实践和辩证法
过程
认识运动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 2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辨证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在时间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交织,互相渗透的。 4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经过两个基本条件:勇于实践和深入调查
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个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过程,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一方面,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另一方面: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注意: 1 在认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到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 2 如果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1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其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指人的情感、意志,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激活作用、驱动作用和控制作用 2 只强调感性认识:经验主义 只强调理性认识:教条主义
实践到认识的辨证运动及其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现了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辩证运动过程。经历两次飞跃,实践到认识的运动就算完成了吗?答案是既完成了,又没完成。说它完成了是针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而言的。说它没有完成是针对实践和认识过程的向前推移、向前发展而言的
认识观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的作用)
实践决定认识: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一般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归宿意味着,认识最终要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
真理与价值
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客观性: 1 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 2 真理的标准具有客观性,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变化
唯心主义否定真理的两个错误观点: 实用主义——认为有用的就是真理,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 马赫主义——认为大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属于主观真理观
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含义: 1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强调真理的正确性 2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强调真理需要不断发展 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 1 相互依存:真理的绝对性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因而是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的;而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真理又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是绝对的 2 相互包含: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是从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过程
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取决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是反应了客观事物
关系: 1 真理与谬误相互对立 2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他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真理,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绝对主义把真理看成永恒不变的教条,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 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定真理的绝对性和客观性,怀疑科学理论的可靠性,把真理看作主观随意的东西,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 确定性——实践可以检验真理;实践可以检验一切认识;实践检验过的认识都是客观真理,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 2 不确定性——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实践具有局限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检验过的真理仍需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价值
价值及其基本特性
含义: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基本特点: 客观性: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不依赖于主体的主观意识而存在 主体性:价值关系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存在和创造 多维性:每个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样性,同一客体相对于主题的不同需要会产生不同价值 社会历史性:人们对客体价值的判断会随着实践和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含义: 价值评价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做的评判或判断,因此也被称为价值判断
特点: 1 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2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 3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真理的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真理与价值或者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也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二者的统一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到更高级的程度
真理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 价值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真理观
方法论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改造世界包括:1 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 2 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人的意识和观念世界
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
自由:是标志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即人利用规律的能力 必然:即规律性,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一个历史过程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创新发展的规律性: 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