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建筑构造墙体
考研专业课建筑构造墙体第一章考点导图,包括墙体概述、砌体墙构造、隔墙构造、墙体节能等内容,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1-09-19 14:26:22墙体构造
墙体概述
墙体的作用:围护,分隔,承重
墙体的分类:
根据位置不同分为
外墙
内墙
根据布置方向不同分为
纵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
横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
根据受力不同分为
承重墙
非承重墙
注:砖混结构非承重墙分为自承重墙和隔墙
自承重墙:仅承受自身重量,并将自重传递给基础
隔墙:将自重传递给楼板层或附加小梁
注:框架结构非承重墙分为填充墙和幕墙
填充墙:位于框架梁柱之间的墙体
幕墙:悬挂于框架梁柱的外侧起围护作用的墙体
按材料及构造方式分类
实体墙:单一材料(实心砌块、普通粘土砖)
空体墙:单一材料(空斗砖墙、空心砌块墙、空心板材墙等)
组合墙:两种材料以上
按施工方法分类(★)
砌体墙
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块材等组砌而成
板筑墙
在现场立模板,现浇而成墙体(强度大,抗震)
板材墙
预先制成墙板,施工时安装而成的墙(趋势)
墙体的设计要求(简答)
具有足够的强度(承受荷载的能力)和稳定性(支撑面积)
满足保温、隔热等热工方面的要求
满足隔声、防潮要求
满足防火要求
适应工业化生产要求
墙体的隔声措施
加强墙体的密缝处理
增加墙体的密实性及厚度
利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性材料的夹层墙,提高墙体的减震和吸声能力
利用垂直绿化
墙体的结构布置(图)
横墙承重
特点:楼板、屋面板等水平承重构件置于横墙上,纵墙起稳定和拉结的作用
优点:整体性好、横向刚度大、有利于抵抗水平荷载和地震
缺点:开间较小且不灵活、墙的结构面积较大
适用于宿舍、旅馆等小开间建筑
纵墙称重
特点:楼板、屋面板等水平承重构件置于纵墙上,横墙起分隔空间连接纵墙的作用
优点:开间划分灵活,满足大空间需求
缺点:整体刚度差、抗震性差
适用于非地震区和教学楼等
纵横墙混合承重
特点:纵墙和横墙共同承受楼板、屋面板等水平承重构件传来的荷载
优点:平面布局灵活,整体刚度抗震性较好
缺点:所用梁板类型较多,施工麻烦
适用于开间、进深尺寸较大且变化多的建筑,住宅、教学楼
部分框架结构
特点:房屋的外墙和内柱共同承受楼板,屋面板等水平承重构件传来的荷载
优点:内部空间大,空间划分灵活
缺点:造价高,施工麻烦
适用于内柱不影响适用的大空间,商场,车库
砌体墙构造
砖墙构造
常用实心砖尺寸
实心砖尺寸:240 X 115 X 53mm
砖长:砖宽:砖厚=4:2:1(包括10mm宽灰缝)
砌筑墙体的砂浆种类
水泥砂浆:强度高、防潮性好、通常在需要防潮位置使用
石灰砂浆:强度和防潮性较差,和易性(亲水性)好,常用于次要民用建筑中地面以上强度要求低的墙体
混合砂浆:强度高、和易性(亲水性)好,适用于砌筑地面以上的砌体
墙体的细部构造
墙体防潮层
分类
水平防潮层
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墙上升及勒脚部分的地面水影响墙身
三种做法
1)卷材防潮层(需断开):防潮效果好,卷材使基础墙与上部墙体隔开,降低整体性并且抗震能力减弱
2)防水砂浆防潮层:砂浆易开裂,不适用于地基会产生变形的建筑
3)细石混凝土防潮层(最好):防潮性能好,常用于地震设防地区
注:若墙角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或采用不透水材料时可不设防潮层
垂直防潮层
建筑室内地坪出现高差或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面的标高时,为保证这两个地面间的墙体干燥,除了需分别按高差不同在墙体内设置两道水平防潮层,还应在高差部分的墙面设垂直防潮层
设置位置
水平防潮层(图)
垫层采用不透水材料时:-0.060m
垫层采用透水材料时:0.060m
垂直防潮层(图)
存在高差部分的墙面
勒脚(图)
概念
外墙墙角(即建筑物四周与室内地面接近的那部分墙体)称为勒脚 一般是指室内首层地坪与室外地坪之间的这一段墙体
构造做法图
勒脚表面抹灰
勒脚贴面
勒脚采用坚固耐久材料
散水
概念
为保护墙基不受雨水的冲刷和侵蚀,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以便将雨水排至远处,这个坡面称为散水
设计尺寸
厚度:60—80mm
坡度:3%—5%
宽度:600—1000mm
无组织排水散水:散水宽度比檐口线宽200—300mm
混凝土散水,按10—12m间距沿纵向及转角处设置伸缩缝
明沟(了解)
作用
收集雨水(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比散水猛)
设计尺寸
宽度:200mm左右
坡度:0.5%左右
过梁
作用
承受门窗洞口上部的荷载,并传到两侧的墙上,避免压坏门框和窗框
种类
钢筋混凝土过梁
承载能力强,可用于较宽的门窗洞口,对房屋的不均匀沉降有一定适应性 矩形截面过梁主要用于内墙洞口和混水墙,过梁两端伸进腔内的长度不小于240mm
钢筋砖过梁
钢筋伸入两边的墙体不少于240mm,最大跨度为1. 5m,对于抗震设防区和较大震动的建筑不应使用
弧形过梁
平拱砖过梁
两端伸入墙内20—30mm,中部起拱高度约为跨度1/50,只用于非承重墙,洞口宽度小于1.2m
寒冷地区钢筋混凝土过梁构造节点图及特点
节点图(图)
特点
钢筋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大于块材的导热系数 在寒冷地区为了避免在过梁内表面产生凝结水,常用L形过梁或组合过梁,使外露部分的面积减少或做外保温层
热桥
指处于外墙和屋面等围护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梁柱等部位,传热能力强,热流密集导致内表面温度较低的现象。
墙身的加固措施
措施
门垛和壁柱、圈梁和构造柱
构造特点
门垛:保证墙体的稳定和墙体支撑(墙体的一部分)
壁柱:当墙体受到集中荷载而墙厚不够承受其荷载或墙体长度和高度超过一定限度影响墙体的稳定时,应增设壁柱,使之和墙体共同承担荷载并稳定墙身(墙体的一部分)
圈梁:沿着建筑物全部外墙的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增加房屋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开裂,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附加圈梁(图):当门窗洞口圈梁不能在同一高度闭合时,设置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心线到圈梁中心线设置距离的2倍,且L不得小于1m。 即L>=1000,L>=2h
搭接法、闭合法
构造柱
设置位置 (一般设置于建筑易于发生变形的部位)
外墙四角
内外墙交楼梯间、电梯间
错层部位
较长墙体的中部
做法总述
不设独立基础,下端锚固于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内。施工时必须先砌墙体,墙体砌成马牙槎的形式,从下部开始先退后进,用相邻的墙体作为一部分模板。 柱截面不小于180X240,箍筋间距不大于250。离圈梁上下不小于1/6层高或450范围内,箍筋需加密至100。构造柱与墙之间沿墙高每500mm设钢筋连接,每边伸入墙内不少1000mm
空心砌块
尺寸
190 X 190 X 390 190 X 190 X 190 90 X 190 X 190
隔墙构造
按构成分类
砌筑隔墙
砖隔墙
砌块隔墙
填充墙
骨架隔墙
木骨架隔墙
金属骨架隔墙
条板隔墙
墙体节能
提高墙体保温能力的措施
1)单纯增加外墙厚度
2)采用导热系数小,保温效果好的材料做外墙围护构件
3)采用多种组合材料的组合墙
外墙保温类型
外墙外保温
优点:较强的耐候性、防水性、防水蒸气参透性、消除热桥、便于室内装修
缺点:易风华、磨损(指保温层)
外墙内保温 适用于间歇性采暖建筑(冷库)
优点:施工方便、对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造价低、施工快
缺点:结构冷(热)桥的存在使局部温差过大导致产生结露,使墙面发霉开裂,不便于室内装修
外墙夹芯保温
优点:不易受潮、饰面不受限制
缺点:不易维修
(保温层一般用30—80mm聚苯板)
外墙隔热构造
提高墙体隔热性的方法
选用热阻大的外墙材料
采用光滑浅色饰面
外墙中设置通风空气间层(注:不是封闭空气间层)
采用夹芯墙体
构造柱必须与圈梁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