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的思维导图,包含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根本任务、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等额呢绒。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的思维导图,包括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等内容。
本图讲述了教育学的独立形态、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等,希望梳理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知识与能力,包含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属性、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定义。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等内容,需要可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根本任务
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
教育内容
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孔子的教育思想
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
主张道德教育主要内容“仁”和“礼”
教育的社会功能:庶、富、教(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教育方针:有教无类
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
学而优则仕
主张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道德教育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主张以仁为核心
教学原则和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主张学、思、行、并重
不愤(心)不启,不悱(口,达其辞)不发
主张启发诱导(开其意达其辞)朱熹
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故退之
主张因材施教(闻斯行诸)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主张实事求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主张温故知新,巩固性
教学内容
志于道,据于得,依于人,游于艺
主张教授六经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则至矣!焉用稼?
教学缺陷
忽视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传授
鄙视对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学的雏形,萌芽之作)
教育的功能
①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②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藏息相辅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②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强调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课内外相结合
豫时孙摩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预防性原则);当其可之谓时(表明教育有关键期和最佳期);不凌节而施(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观摩性原则)。
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不陵节而施)
启发诱导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思想
长善救失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与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相一致
发扬积极,克服消极
学不躐等
与循序渐进的原则相一致
尊师重道
教学相长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与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相一致
①古义:教师自己成长②现义:教师和学生相互成长
中国古代及其教育家的思想
孔子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
性善论,教育目的明人伦
荀子
性恶论,化性起伪
墨子
人性论:人性素丝说②兼爱非攻③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④判断言谈是非的标准“三表法”⑤察类明故⑥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⑦亲知、闻知、说知
老子、庄子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朱熹
提出“朱子读书法”(六步读书法)
循序渐进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西方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问答法(产婆术)
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
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柏拉图(西方第一位有著作流传的学者、哲学本位论)
《理想国》
是“寓学习于游戏”最早的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政治学》《论灵魂》(第一本各种心理现象)
最早提出德、智、体的和谐发展
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提出了自由教育(文雅教育)
实施条件:闲暇时间
自由学科
昆体良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著作,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学习过程:模仿——理论-——练习
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