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设计批评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2009版)——第七章。包含设计批评的特殊方式、设计批评的理论、设计的批评对象及主体等。
编辑于2021-09-19 22:32:16设计批评
设计的批评对象及主体
设计的含义
广义
人类所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原创活动
狭义
以成品为目的,具有功能性、艺术性、一定的科技含量、确定的经济意义的活动
两者范围特征
设计批评的对象
设计现象
具体的设计作品
设计批评的主体
设计的欣赏者和使用者
以文字、言论发表批评意见的批评者
设计品和批评者的关系
密切的互动关系
批评主体的多元身份
政府官员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为“水晶宫”博览会发表言论
设计家
格罗佩斯
德国
包豪斯学校
勒·柯布西埃
法国
《新精神》杂志编辑,机器美学, “房子是供人居住的机器”
设计批评的标准
设计评价体系的参照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评价标准的差异
中国
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这三方面包括技术评价、功能评价、材质 评价、经济评价、安全性评价、美学评价、创造性评价、人机工程评价
德国
实用性、机能性、安全性、耐久性、人机工程、独创性、调和环境、低公 害性、视觉化、设计品质、启发性、提高生产率、价格合理、材质
台湾
采用“世界各国优良设计评选标准”,包装及CIS传达
各国参考标准的共同点
不同类型的设计的评价标准的差异
产品设计
强调技术
广告
强调信息
室内装饰
强调空间
包装设计
强调保护功能
批评者立足的差异及采取不同,造成的评价标准的差异
设计师
创意
企业
生产
商家
市场
政府
管理
对于具体的某一设计而言,全面考虑其相应各项评估指标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满足一个或某几个评估系统并不能保证整个设计的成功(协和式飞机的例子)
设计批评的历时性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将设计的批评标准问题推向前台
现代主义运动
理性主义客观精神,几何形态,轻形式重功能,倡导标准化,反装饰,机器美学 现代设计也称“国际风格”(西方设计概论-现代主义运动)
波普设计
20世纪60年代,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宣言设计的广泛性,通过设计理念引导消费者 专注形式和纯粹的表面装饰
后现代主义运动
设计批评的重点由机器和产品转向了过程和人,尊重消费者,尊重个性,设计适应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设计批评的理论
含义
当时的人所提出的关于设计的批评思想
后人对其批评思想做出分析
设计批评理论的出现与发展
出现
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18世纪 最早出现的设计批评理论是关于设计功能的探讨。
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批评理论
19世纪设计批评对于工业革命
致力于装饰问题的讨论
拉斯金,《建筑的七盏明灯》
佩夫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锋》
20世纪现代主义的设计批评理论
道德责任放在重要位置
构成主义美学
新造型美学
杜斯贝格
比之现比之于现代主义的艺术批评理论,现代主义的设计批评理论是较为温和有限制的,它的信条不是指在形成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就能实现,而是作为一种长久的道德观。
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
表现
产品符号、商品美学➡️设计先驱、绿色设计
设计先驱
鲍德里亚
解构方式,“挪借”
罗兰·巴特
《神话》,符号学
绿色设计
60年代初美国生态和平运动,建立“人与环境友好”关系
90年代后生态环境恶化,能源消耗问题
“符号学”在设计批评理论中的运用
色彩造型质感体积 缩短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设计批评理论发展规律
秩序、简单、稳定➡️混乱、复杂、变化
设计批评的特殊方式
国际博览会
包含
专家评定;展团互评;观众批评;主办机构的批评;各国政府官员的批评;厂家和消费者的批评
1851年“水晶宫”国际博览会
暴露了新时代设计中的重大问题,在致力于设计改革的人士中兴起了分析新的美的原则的活动,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目的:向世界炫耀工业革命成就,试图通过展览会批评的形式 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制止设计中对旧风格的无节制的模仿。
效应:直接的,超国界的,多方面的
意义暴露了新时代设计中的重大问题,引起激烈的争论,在致力于设计改革的 人士中掀起了分析新的美学原则的活动,起到了指导设计的作用。
“水晶宫”建筑:采取装配温室的办法,用玻璃和钢铁建成的“水晶宫”庞大的外壳,这是世界上第1座使用金属和玻璃采取重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件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它本身就是工业革命成型最好的展示。
展品:大多是机制产品,其中不少是为参展特质,展品中有各种各样的历史 样式,反映出一种普通的漠视设计原则,滥用装饰的热情。
影响:这次展览在美学上是失败的,由于宣传盛赞这次展览的独特性与展品之丰富,蜂拥而至的观众对标志着工业进展的产品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另一方面展出的批量生产的产品被浮夸的不适当的装饰破坏了,激起了尖锐的批评,其后若干年对博览会的批评都还持续不断,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普京、拉斯金、琼斯和莫里斯。欧洲各国代表的反应也相当强烈,他们将观察的结果带回本国,其批评直接影响了本国的设计思想。
集团批评
审查批评
审查集团以消费者代表的身份参与审查与评估;设计的投资方、设计方进行谈判磋商的过程。
包含
专家群体、投资方、政府主管、使用系统的主管、生产部门的代表
集团购买
消费者直接参与
拉斯金《建筑的七盏明灯》为建筑和设计提出了若干准则,后来成为公益美术运动重要的理论基础。莫里斯便直接集成了拉丝金的思想,佩夫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锋》对现代主义来龙去脉的分析,大大的帮助了人们理解现代主义思想的发展。 新造型主义美学是以荷兰画家蒙德里安为中心的独立画派风格,接近于绝对的物质化,通过理想的绘画形式将宇宙的真理物质化,大体的绘画形式,采用几何抽象认为原始的形状高于大自然,着力于超越大自然的简单再现,归纳物象构图完美是他的表象。 红蓝椅: 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家居设计师兼建筑设计师出身,木匠的赫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Gerri Thomoas Rietveld1888-1965),最广为人知的设计作品,在形式上是画家蒙德里安作品红黄蓝相间的立体化翻译。 传统科学的根本原则,即秩序、简单、稳定,已被新的科学世界观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准则及混乱、复杂、变化,设计批评的理论的发展正好吻合了这一规律。
第1次举办工业博览会的结果: 失败:多数展品模式设计原则,滥用装饰,企图以这种方式提高身价,与组织者原意相悖。 成功:美国的展品设计简朴而有效,其中多为农机、军械产品,真实反映了机器生产特点和既定功能。 著名博览会: 1851年纽约“水晶宫”博览会,由于施工不良和组织不善造成失败。 1889年的巴黎博览会为纪念法国革命100周年建造了埃菲尔铁塔。(eg:勒柯布西耶为1925年巴黎博览会设计的“新精神”馆。 1958年布鲁塞尔博览会。 1962年的西雅图博览会。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g何镜堂——中国馆:建筑结构合理,建筑功能完善,交通组织便捷,景观设计典雅,中国元素丰富,节能环保技术。) 设计批评的作用: 设计批评是理论交流和设计实践的互动方式,设计批评与设计相互促进,设计批评能推动设计健康发展,是丰富设计文化的有效手段,具有现实的意义,设计批评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从而更完美的设计社会需求的作品,清醒的审视设计作品,不断培养和提高设计师和受众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机器美学: 其一、建筑应像机器一样符合实际的功能,强调功能和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反对附加装饰; 其二、建筑像机器那样,可以放置在任何地方强调建筑风格的普遍适应性; 其三、建筑应像机器那样高效强调建筑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柯布西耶的“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就是基于这种思想而提出的。 沙利文:形式服从功能。 莱特:功能与形式是一回事。 卢斯:装饰即罪恶。 米斯:少则多。 现代主义设计批评标准: 1、功能主义特征。 2、形式上创造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具体建筑a六面建筑;b以柱支撑整个建筑结构特征,幕墙架构的产生;c标准化的原则;d反对装饰主义立场;e中性色彩计划。 3、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基本反对,在图版上,在预想图上设计,而强调以现代主义设计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 后现代主义设计批评标准: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设计批评的概念,始于70年代詹克斯(Char les tencks)发表的建筑理论,后现代主义的概念代表了人们对现代主义的幻灭,人们已失去了对进步理性,人类良心这些现代主义信念的信心。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批评将重点由机器和产品转移到了过程和人。消费者的反应,成为检验设计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设计的“消费者化”与灵活性成为设计的必要特征和手段,为了适应各不相同的消费集团,甚至为了满足个人喜好,机器大生产逐步的调整为灵活的、可变的生产系统,市场研究成为设计不可或缺的环节。
设计批评是运用理论、设计史的知识,对设计作品的设计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评价,作出主观判断的理性的认识活动,本质上来说设计批评不是抽象的批评。是有内涵、有意味、有设计、有交流,有沟通、有知识的批评,他关注的是人和社会的存在,基本形式是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设计批评的对象作出价值判断,从而建立设计批评的基础。 会有哪些人去进行设计批评这个行为呢? 设计师:最早最直接的接触作品,对作品进行调整和修改是批评的最早形态; 市场(消费者和委托设计方):商业利益; 政府:意识形态,审美趣味; 公众:口头、直观现象。反映大众的生活文化和日常审美意识; 批评家:学术研究考虑的是为什么被设计以及它的价值。 两者特征:设计必须当时被接受,被社会消费,设计绝对依赖于他的批评者。设计批评的主体具有集团性,由于设计的实用特征与社会特征,及消费者往往表现为集团批评者及消费分为若干文化群体,每个文化群体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