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流行病学导图笔记
以下介绍了流行病学的统计方法和理论知识,包含定义、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任务、研究方法、疾病分布、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等。
编辑于2021-09-22 08:06:52流行病学
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基本理论
分布论
病因论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饮食行为因素
机体因素
健康-疾病连续带
基本原则
尊重原则
公正原则
不伤害原则
任务
揭示现象
找出原因
提供措施
研究方法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提出假设) (不设对照组)
个例调查/个案调查
单个
病例报告
五个以下病例
病例系列分析
一组病例
现况调查/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现患研究(某一人群、个体水平、时间点)
特点
①不设立对照组
②特定时间
③确定因果关系受到限制,调查时因与果并存
④对研究对象固有的暴露因素的可以作因果推断
⑤用现在的暴露特征来估计过去的情况条件
⑥定期重复进行可以获得发病率资料
⑦一般不用与病程较短的疾病
目的用途
①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
②发现病因线索
③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
④评价疾病的防止效果
⑤用于疾病监测
⑥为研究和决策提供基础性资料
研究类型
普查/全面调查
定义
特定时间、特定范围人群中每一成员
优缺点
优点
①能发现人群中全部病例,普及医学卫生知识
②可同时调查多种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
③比较容易被公众接受
④不存在抽样误差
缺点
①工作量大,费用高
②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和现场诊断技术复杂的疾病
③容易重复和遗漏,无应答率较高
抽样调查
抽样方法(误差按从小到大排序)
分层抽样
按比例分配
最优分配
系统抽样/机械抽样
单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误差大,样本量要增加单纯随机抽样的50%
多阶段抽样
优缺点
优点
①节省人力、物力、时间
②因为调查范围小所以调查精度高
缺点
①设计、实施复杂
②不适用于变异交大的资料和需要普查普治的情况
③不适用于患病率较低的疾病
偏倚
选择偏倚
无应答偏倚
选择性偏倚
幸存者偏倚
信息偏倚
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
调查员偏倚
测量偏倚
生态学研究(不同人群、群体水平)
特点
收集资料以群体为单位
可供病因未明疾病提供线索
分类
生态比较研究
生态趋势研究
类型
生态比较研究
生态趋势研究
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 (设立对照组)
队列研究/随访研究(一定期限、暴露与否分组→结局)
特点
①前瞻性
②属于观察性研究
③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
④从因到果
用途
①检验病因假设
②评价预防效果
③研究疾病自然史
④预后因素研究和新药上市后监测
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
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
研究结局/结局变量
统一标准
一次研究可有多个结局
研究人群
暴露组(可分不同暴露水平的亚组)
职业人群
常选用历史性、历史前瞻性
特殊暴露人群
常选用历史性、历史前瞻性
一般人群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非暴露组(对照组)
内对照
外对照
总人口对照
多重对照
资料分析
结局发生率的计算
累积发病率CI
人口稳定
必须说明累积时间
=观察期内发病人数÷观察开始时人口数
发病密度ID
人口不稳定
=观察期内的发病人数÷观察人年数
观察人年数=观察人数×观察时间
关联强度的估计
相对危险度/率比/危险度比RR
RR=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
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发生相应疾病危险的倍数,具有病因学意义
归因危险度/特异危险度/率差/超额危险度AR
AR=绝对值(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
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率,消除该因素,可减少疾病发生,具有预防和公共卫生学意义
优缺点
优点
①适用于常见病
②资料可靠,客可计算发病率,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关联强度
③由因到果,检验假设能力较强,可证实因果关系
④有助于了解人群自然病史
⑤一次调查可观察多重结局疾病
⑥暴露因素可分等级,可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缺点
①耗费人力、物力、财力
②不适用于发病率较低的疾病
③随访时间较长,易产生失访偏倚
④未知变量的引入、变化都可影响结局,使分析复杂
⑤每次只能研究一种暴露因素,不适用于多种病因的疾病
病例对照研究(既往、有无结局分组→暴露情况)
特点
①属于观察性研究
②设立对照
③由果推因
④不能证实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用途
①广泛探索影响因素
②深入检验某个或某几个病因假说
③研究健康状态等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④疾病预后因素的研究
⑤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研究
类型
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成组匹配/频数匹配
个体匹配
确定研究对象
病例组选择
原则
代表性
诊断明确
类型
新发病例
最好
现患病例
死亡病例
来源
医院
易发生选择偏倚
社区
对照组选择
原则
代表性
可比性
形式
匹配
控制混杂因素影响
非匹配
来源
①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其他疾病的的病人
②社区人口或团体人群中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
③病例的邻居或同一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
④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同事
资料分析
关联强度分析
比值比OR
OR=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与否比值÷对照组该因素的暴露与否比值
接近相对危险度RR
优缺点
优点
①适用于罕见、潜伏期长、病因不明的疾病
②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③适用于多种暴露因素与某一疾病的关联的研究
④不仅应用于病因的探讨,还可用于疾病预后、临床疗效等
缺点
①不适用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②易发生各种偏倚,尤其是回忆偏倚
③难以确定暴露与疾病先后顺序,无法直推因果
④不能计算发病率,只能估计相对危险度
⑤混杂因素难以控制
实验性研究/干预实验(验证假设)
特点
①随机
②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
③干预
④前瞻性观察
类型
临床试验(对象:患有所研究疾病并且在确诊后很快进入研究、个体水平)
组成要素
研究因素
研究对象/受试对象
效应指标
原则
①对照
②随机化
③盲法
④重复
类型
随机对照实验
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
历史对照临床试验
自身对照临床试验
交叉设计对照临床试验
资料分析
评价指标
有效率
治愈率
病死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
生存率
现场试验(对象:未患病健康人或高危人群中个体,且必须到现场、个体水平)
社区干预实验/社区为基础的公共卫生实验/整群随机试验(对象:社区人群、人群水平)
应用
①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特点
②探讨疾病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
③疾病诊断、治疗与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价
④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⑤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
⑥卫生决策和评价
疾病分布
常用的测量指标
率
比
构成比
发病率(新出现的病例)
初诊作为发病时间
一个人发生多次同种疾病分别计算为几个新病例
发病专率
罹患率(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精确)
eg: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暴发流行
患病率/现患率/流行率(新旧病例总和)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分类
时点患病率
期间患病率
感染率(新旧感染数总和)
多用于隐性感染的传染病、寄生虫病
续发率/二代发病率(除原发病例外)
eg:家庭、集体单位或幼儿园发生传染病
死亡率(死于所有原因)
粗死亡率
死亡专率
婴儿死亡率(未满周岁)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率
病死率(因该病而死亡)
生存率(患某种疾病仍然存活)
流行强度
散发
流行
大流行
范围扩大到各国
暴发
eg:食物中毒、托幼机构麻疹暴发
分布
地区分布
地方性
定义
指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常在某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某地区存在的现象。
分类
自然地方性
自然因素
统计地方性
社会因素
自然疫源性
动物传染源、传播媒介、病原体生存
判断依据
①该病在当地居住人群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②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③外来的健康人到当地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病,发病率和当地居民相似
④迁出该地区的居民,发病率下降,症状减轻或自愈
⑤当地易感动物可能发生疾病
外来性/输入性
时间分布
短期波动/暴发/时点流行
季节性(一定季节内升高)
严格的季节性
季节性升高
无季节性
周期性(规律间隔发生)
长期趋势/长期变异(相当长的时间内显著变化)
人群分布
年龄分布
研究方法
横断面分析
适用于传染病等急性病
出生队列分析
适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性别分布
职业分布
种族和民族分布
婚姻和家庭状况
社会阶层
行为
病因/危险因素与病因推断
定义
能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精神心理以及遗传等方面的因素
分类
①
必要病因
没有它一定不发病,但有它不一定发病
eg:传染病
充分病因
有它一定发病
②
宿主因素
环境因素
模型
三角模型
轮状模型
病因网模型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假设演绎法
演绎推理
因为假设→推出证据
归纳推理
因为证据→反推假设
Mill准则
求同法/异中求同法
求异法/同中求异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共变法
两者间往往呈剂量-反应关系
类推法
排除法/剩余法
因果关系的推断
疾病与暴露因素的关联的形式
虚假关联/人为关联
继发关联
因果关联
单因单果
单因多果
多因单果
多因多果
误差
随机误差/机遇误差/偶然误差
抽样误差
测量误差
系统误差/偏倚
选择偏倚
信息偏倚/观察偏倚/错误分类偏倚
错误分类
无差异性错分
有差异性错分
分类
回忆偏倚
报告偏倚
诊断怀疑偏倚
暴露怀疑偏倚
测量偏倚
混杂偏倚
推断标准
①关联的强度
指标:相对危险度RR≥3、比值比OR
②关联的时间顺序
必须满足
③关联的特异性
一一对应,一般只适用于传染病
④关联的可重复性
⑤剂量反应关系
⑥因素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
⑦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
⑧实验证据
⑨相似性
病因推断的研究步骤
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
筛检的定义
运用快速、简便的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人群中把那些可能有病或有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人同那些真正无病无缺陷的人区别出来。
筛检与诊断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
筛检:区别无症状早期病人/病人与健康人
诊断:区别病人与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的人
②对象不同
筛检:健康或表面健康的人
诊断:病人或可疑病人
③要求不同
筛检:快速、简便、灵敏度高
诊断:复杂、准确、特异度高
④费用不同
筛检:简便、廉价
诊断:医院内、费用高
⑤结果处理不同
筛检:阳性者需作进一步干预
诊断:阳性者给予治疗
评价试验
真实性/有效性/效度/准确度
灵敏度
假阴性率
特异度
假阳性率
似然比LR
阳性似然比
真阳性率÷假阳性率
阴性似然比
假阴性率÷真阴性率
约登指数/正确诊断指数YI
灵敏度+特异度-1=1-(假阳性率+假阴性率)
结合了特异度和灵敏度
粗一致性
可靠性/精确度/信度/可重复性/稳定性/重现性
定量指标
标准差
越小越好
变异系数
越小越好
定性指标
符合率/一致率/准确度
同一研究对象两次诊断结果均为阳性与均为阴性人数之和÷所有进行诊断试验人数
一致性检验(Kappa检验)
评价不同地点或不同操作者对同一试验结果一致性
0.41~0.60 中度一致
0.61~0.80 高度一致
0.81~1.00 最强
≥0.75 一致性好
收益
预测值/验后概率/后验概率
阳性预测值
越大越好
阴性预测值
越大越好
生物学效果
提高筛检与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
①选择患病率较高的人群
②采用联合试验
并联试验/平行试验(同时)
提高灵敏度,降低特异度
串联实验/系列试验(依次)
提高特异度,降低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