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皮肤黏膜出血
下图讲述了皮肤黏膜出血的知识内容,包含皮肤黏膜出血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等,希望梳理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皮肤黏膜出血
概念
是由机体止血或者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临床上以全身性或局限性的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或受损后难以止血为主要症状。
病因与发病机制
基本病因
血管壁功能异常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紫癜
紫癜,中医病名。亦称紫斑,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 衄 出血的意思
过敏性紫癜
四肢或者臂部有对称性、高出皮肤(荨麻疹或丘疹)紫癜可伴有痒感,关节痛以及腹痛,累及肾脏时可有血尿。
单纯性紫癜
由血管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多见于青年女性,常见于月经期发病 表现为自发性地反复出现皮肤瘀点瘀斑 预后好,可自行消退,无后遗症
四肢慢性偶发瘀斑,常见于女性病人月经期
老年性紫癜
发生在老年人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紫癜 与衰老、长期受日光照射及外伤有关 可自行消退,常常会反复发生
常表现为手足伸侧的瘀斑
机械性紫癜
血管内压力增多性紫癜又称机械性紫癜,是由于静脉回流受阻、缺氧使血管破裂,出血所致的皮肤疾病。此病常出现于面、颈、胸等组织疏松部位,亦可发生于用力部位及其远端或受外力压迫部位,多见于儿童。
维生素B严重化学感染、化学物质或者药物中毒、代谢障碍、尿毒症、动脉硬化、维生素C3(烟酸)缺乏
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减少
再生性贫血障碍
白血病
感染
药物抑制
血小板破坏过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患者的血小板遭到药物性血小板抗体的免疫破坏,抗原抗体反应在外周血小板膜上发生,一般不影响巨核细胞,常见的药物包括植物碱类、解热镇痛类、磺胺类药物。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
血小板消耗过多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严重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以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损害(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为特征。之前TTP预后差,病程短,不及时治疗病死率80~90%,随着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预后大大改观,病死率降至10~2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共同途径,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促发小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两种矛盾的表现在DIC疾病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并构成特有临床表现。在DIC已被启动的患者中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将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尚无发病率的报道。DIC病死率高达31%~80%。
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
血小板增多症
继发性
继发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后的感染和创伤等。 此类疾病血小板数目虽然增多,但是由于活动性凝血酶生成迟缓或者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所以仍会出现出血异常的状况。
血小板功能异常
遗传性
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
继发于药物、尿毒症、肝病、异常球蛋白血症
凝血功能障碍
常常表现有内脏、肌肉出血或软组织血肿,常伴关节腔出血,常有家族史或者肝脏病史
血友病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凝血酶原缺乏症
低凝血酶原症
凝血因子缺乏症
重症肝病
尿毒症
维生素K缺乏
循坏血液中抗凝血物质增多或者纤溶亢进
见于异常蛋白血症类肝素抗凝物质增多、抗凝药物治疗过量、原发纤溶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纤溶等。
临床表现
血液淤积与皮肤及黏膜小,形成红色或者暗红色斑,压之不褪色
瘀点 d<2mm
紫癜 3<d<5mm
瘀斑 d>5mm
按照出血面积,即出血点的大小分类。
血小板减少出血点特点:同时伴有瘀点、紫癜、瘀斑、鼻出血、齿龈出血、月经过多、血尿以及黑边等,严重可致脑出血。
血小板病人血小板数量正常,出血轻微,以皮下、鼻出血、月经过多为主,但手术时可出现出血不止。
伴随症状
四肢对称性紫癜伴关节痛以及腹痛、血尿 见于过敏性紫癜
紫癜伴广泛性出血 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黑便 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紫癜伴黄疸 肝脏疾病
皮肤黏膜出血伴贫血和(或)发热 常见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自幼有轻伤后出血不止,且有关节肿痛或者畸形 血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