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311-中教史——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与实践
这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与实践的思维导图,从私学兴起和稷下学官两个方面分别做了详细的阐述,供大家学习参考。
与他人建立中国教育会,暗中宣传革命、与他人建立革命性质的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确立教育方针,奠定民国教育的基本规模。
实用主义色彩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时代性与合理性具有灵活性。标志着中国现代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具体实施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春秋战国时期 教育制度与实践
私学兴起
产生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土地私有
奴隶制解体
政治经济下移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官学衰落 学术下移
贵族子弟不重视教育
王权衰落
知识分子失去原有地位,导致学术下移
士阶层的出现
各诸侯兴起养士之风
许多自由民想成为士阶层
促进私学兴起
发展
养士之风盛行
百家争鸣
意义
自由
自由讲学
自由办学
自由就学
自由竞争
教育思想
教育性质
打破”学在官府“
教师成为了专门的职业
教育内容与形式
不局限于“六艺”
场所不固定
开始重视“学术研究+教学
教育对象
扩大到平民(奴隶除外)
稷下学宫
简介
战国时期,齐国,齐桓公 都城临淄的稷门,高等学府
是百家争鸣的中心缩影和养士制度终极化的体现
性质
官家操办,私家主持
官家:办学目的,主办者 私家:教学及学术活动
集讲学、著述、育才、资政议政于一体的高等学府
特点
学术自由
来者不拒,包容百家
各家各派地位平等
相互争鸣和吸取
欢迎游学,来去自由(老师)
自由择师,学无常师
尊师重道,待遇优厚
物质待遇优厚
政治待遇:不治而议论
不治而议论
不做官,可畅所欲言
不是君臣关系,而是师友关系
自由,独立,政治待遇优厚
干政议政作用明显
管理规范
我国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促进战国思想发展
体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
是出色的教育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