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酶与酶促反应
这是一篇关于酶与酶促反应的思维导图,从分子结构与功能、工作原理、酶促反应动力学、酶的调节这四个方面作了阐述。
这是一篇关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思维导图,从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酶与酶促反应
分子结构与功能
1.按肽链数目:单体酶、寡聚酶 2.按功能关系:多酶体系、多功能酶
按水解后的物质:单纯酶、缀合酶
酶蛋白(决定反应特异性及催化机制)
辅因子(决定反应类型)
成中心,架桥梁,稳构象,减斥力
辅酶/辅基在催化中的作用
活性中心、必需基团
在活性中心内
在活性中心外:结合基团、催化基团
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
乳酸脱氢酶LDH:LDH1心肌、LDH5肝和骨骼肌
肌酸激酶CK:CK1脑、CK2心肌、CK3骨骼肌,诊断心肌梗死
工作原理
特点
催化效率高
特异性
绝对特异性:特定,一种
相对特异性:化学键、基团,一类
可调节性
不稳定性
1.降低反应活化能 2.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
酶促反应动力学
底物浓度(矩形双曲线)
图像:初始酶浓度无限大(1),平稳时小于底物浓度(0)
米氏方程v=Vm[S]/Km+[S] 条件:1.单底物反应2.初速率3.[S]远大于[E],底物消耗可忽略
Km酶促反应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Km越大,亲和力越小(K3<<K2)
酶的转换数: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子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的分子数
林贝作图法:纵轴截距1/Vm,横轴截距-1/Km
酶浓度:底物足够时二者直线正相关
温度:双重性,最适温度
pH:蛋白质两性解离性质
抑制剂
不可逆性抑制剂与酶共价结合: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减少摄入,置换,减轻中毒症状)
可逆性抑制剂与酶非共价结合
竞争性抑制:1.活性中心 2.与底物相似 3.抑制程度取决于相对亲和力和浓度 4.增大抑制剂,Km增大Vm不变 如:磺胺类药物
非竞争性抑制:1.活性中心之外的调节位点 2.不需要相似 3.底物浓度不影响 4.Km不变,Vm减小 如:亮氨酸,哇巴因,麦芽糖
反竞争性抑制:1.酶-底物复合物 2.不需要相似 3.底物浓度不影响 4.加入抑制剂,亲和力增大 5.Km、Vm均减小
酶的调节
快速调节:酶活性
别构效应
1.活性中心之外2.非共价键可逆性结合
别构酶、别构效应剂、催化亚基、调节亚基
效应剂是底物本身,正协同效应的反应速率-底物浓度曲线呈S型
化学修饰
1.化学基团 2.共价可逆结合(磷酸化,甲基化,乙酰化)
酶原激活
无活性的酶的前体
蛋白酶水解,去除一个或几个肽段,分子构象改变,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
酶原存在意义:1.自我保护防止消化 2.储存(纤溶酶原)
慢速调节:酶含量
酶蛋白合成的诱导和阻遏
酶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