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系列
标准理科生学历史,如: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大国重器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觉醒时代)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国门打开) ... ...
编辑于2023-04-14 17:52:50 吉林历史系列人物线路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大国重器
1、发明“导弹”一词。叶企孙(钱学森老师) 2、蒋英,歌唱家。她可以这么自我介绍,我爸蒋百里,我哥徐志摩,我弟金庸,我老公钱学森,我有个学生叫李双江。 3、清华大学的前身,当时叫清华学堂,就是留美预备学堂。背景:义和团围攻各国使馆惹来八国联军,迫使李鸿章签订了耻辱的《辛丑条约》,同意赔偿白银4亿5千万两,分39年付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庚子赔款”。但是这些钱远超出了列强们的实际军费开支,于是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4、清朝就已经有微积分课程,而且连数学公式都给汉化了。 5、基督教在中国流传,一夫一妻制源于基督教。“中医”这个词都没有百年历史。中医以前叫“岐黄之术”,以岐伯、黄帝两人的名字命名的。“中医”这个名称怎么来的?是由“西医”催生的,“西医”是跟着基督教传过来的。 6、张德彝(yí)最大的贡献是引进了标点符号。后来胡适他们呼吁政府立法推广标点符号,就是我们今天正使用的标点符号。 7、什么是麦卡锡主义?就是民粹主义,排外。钱学森毕业后留居美国,主要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效力于美国国防部。麦卡锡主义蔓延时,中国正在抗美援朝,在美从事军事研究的中国籍科学家成了重点打击对象。某天,钱学森突然被美国军事部门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不允许他参与飞行武器研究。眼看着所学成了屠龙术,美国又不放他回国,他只好给国内写信求助。经过多次中美谈判,用包括释放11名在朝鲜战场俘虏的美国飞行员作为条件,换回了钱学森。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觉醒时代)
时间顺序: 1、康有为、梁启超 《戊戌变法》、光绪皇帝支持、慈禧(掌权人)反对 2、义和团运动(慈禧支持,“扶清灭洋”)→(导致)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慈禧被迫逃到西安)签订《辛丑条约》→清朝灭亡 绍兴三杰:秋瑾、鲁迅、周恩来 鲁迅留学时期好友:钱均夫(钱学森父亲、厉绥之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国门打开)
时间顺序 1、嘉庆:36岁登基、40岁掌权、镇压白莲教、禁毒(鸦片) 2、林则徐(道光年间)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导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0年)→(结果)签下《南京条约》香港被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左宗棠:收复新疆 4、同时期人物:曾国藩、左宗棠(胡雪岩)、李鸿章(盛宣怀)和张之洞、慈禧(掌权50年)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清朝中期)
1、乾隆:修建《四库全书》、美食家、收复新疆、一生作诗四万三千多首、文字狱、嘉庆是第十五子、清朝没有延续嫡长子继承制、康熙在位61年,乾隆对康熙极为尊崇,不敢逾越,觉得自己不能比爷爷在位时间还长,于是在位60年时提前禅位给嘉庆,此时的嘉庆只是个摆设,说了不算。 2、同时期人物:曹雪芹、和珅(宠臣)钳制嘉庆的工具人 3、国际:俄国摄政女王苏菲娅、
李卫(1688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清朝兴盛)
1、人物介绍:一万两白银买了个五品官→总督;一品要员、封疆大吏、槽帮创始人 2、同期人物:李自成、吴三桂(明军驻守山海关总司令)、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多尔衮、孝庄、顺治(孝庄儿子、天花而亡、比牛顿大五岁)→康熙→雍正(宠臣李卫)→乾隆(宠臣和珅)→嘉庆→道光→咸丰 3、历史脉络:吴三桂求助多尔衮帮忙打李自成(引狼入室)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明朝灭亡)
1、祖上四代为官,高祖父张元汴是状元出身,父亲张耀芳任山东鲁王长史,亲戚朋友无不是当时名震一方的学者和艺术家,既是官二代又是富二代还是艺二代。 2、同时期人物:朱由校(魏忠贤)、崇祯、李自成、努尔哈赤 2、1、努尔哈赤:曾经是明朝公务员,任建州卫都督、龙虎将军,二品官,相当于今天的师长 3、其他小知识:明朝皇帝多是大胖子、旗袍是清朝产物、京剧发源于清朝、中国有酒文化,但是没有嗜酒文化。今天北方的酒桌文化,其实是苏联援华专家传过来的。
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万历皇帝)(西学东渐)
1、十岁即位,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男主角(原因:关于立太子之事,史称”国本之争“);死后仅二十四年,明朝灭亡。(200多斤大胖子、右腿明显比左腿短,患有严重的足疾;) 2、张居正:内阁首辅、万历皇帝老师、辅佐明万历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3、徐光启:“我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徐家汇的“徐家”就是他家,徐光启的墓地在这里,其子孙聚居于此,并逐渐繁衍,“徐家汇”的地名便由此而来。 4、同时期的人物:沙勿略(第一个到中国的传教士、耶稣会创始人之一)、利玛窦(第一个敲开故宫门的传教士、敲门砖(两座自鸣钟)、地球一词就是利玛窦创造的、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5、后代君王:朱常洛(儿子)→朱由校(孙子)→朱由检(崇祯)
朱厚熜(cōng)(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5月27日—1567年1月23日在位),年号嘉靖。
1、嘉靖帝:信奉道教,喜欢给玉皇大帝写信(青词)谁写的好重用谁、在位45年、 2、历任总经理(内阁首辅):杨廷→夏言(嘉靖老师)→严嵩(明朝六大奸臣之一)(68岁上任,干了17年)→徐阶 3、同时期人物:王阳明(王阳明是王羲之的嫡传远孙)、张居正、海瑞、高拱 4、海瑞以为只有他自己看到了黑暗。实际上呢?徐阶看到了,高拱看到了,张居正也看到了。他们不但看到了问题,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海瑞唯一能做的,只是痛骂而已,所以自始至终,他只是一个传奇的榜样,一件好用的工具。 5、历史发展总结一下就是四句话。一、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二、时间是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沉渣;三、蜜蜂盗花,结果花开茂盛;四、暗透了,更能看得见星光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1] 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1、朱元璋死后→孙子朱允炆接手→朱棣(谋反夺政权) 2、姚广孝:朱棣的谋臣,出身医学世家却当和尚→当和尚学道家阴阳之术→以和尚身份入仕→朱棣登基,归隐做和尚。“得天下者得民心。”大是小,小是大,大大小小;真是假,假是真,真真假假。 3、同期人物:方孝孺(朱棣上位誓死不从,被杀十族)、景清:朱棣篡位,以原官留任,欲于早朝时行刺朱棣,被执,搜之得所藏刃,遂被处以磔刑,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郑和、陈诚(明代最有名的外交家) 4、同时期的人物:哥白尼、伽利略、牛顿。 5、朱棣功绩:《永乐大典》:“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明初建立
1、朱元璋:当和尚→乞丐→和尚→被迫参军。 2、发展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3、同期人物:施耐庵、罗贯中、李善长(朱元璋打天下第一功臣)、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干过最大的官是太史令,管天气的。 4、创建锦衣卫、废除丞相制。 5、秦淮八艳。 6、明朝殡葬特点:后妃殉葬。明孝陵,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占地面积一百七十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7、对于功臣的处置:“飞鸟尽、良弓藏” 8、修建明长城。(防止蒙军入侵)、对儿子门进行封藩(沿长城)、用十年进行人口普查,百姓被户籍限制。弘治《大明会典》里有这么一段描述:凡军民人等往来,但出百里即验文引,如无文引,必须擒拿送官 9、明初,全国人口接近6000万,其中400万在山西。因为战乱的缘故,河南、山东、河北满目疮痍,大量土地没人耕种,严重影响税收。怎么破这个局?强制移民,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山西大槐树寻祖) 10、朱元璋学习宋元,开始印制纸币---大明宝钞,大明宝钞有课本那么大,是世界上迄今票幅面最大的纸币。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
乾隆皇帝的偶像 元仁宗曾称赞他有七好,简单概括就是出身好、长得好、学问好、人品好、文章好、书画好、佛道理论也好。
1、书法成就:没有创新,遵从古人。 2、画: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松雪就是赵孟頫。这句话的意思是,赵孟頫是中国文人绘画的承上启下者。《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叫黄公望,黄公望的偶像+恩师就是赵孟頫。 从忽必烈的秘书一步步干到了一品官员,封魏国公,推恩三代,晚年携夫人隐退了,拥有开挂一般的人生。 3、小典故,北京最早的门联是忽必烈请赵孟頫书写的,“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灭亡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狱中呆了3年。 3、偶像:岳飞。他赞美岳飞是“忠义与日月争光”。 4、他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文天祥给大家的分工是:我来尽忠,你们来尽孝,所以我必须选择舍生取义,你们呢,则要见风使舵,该投元就投元,必须保全自己以延续文家香火…… -(参照:狱中给侄子也是他的继子写的信,《批付男皗子》(百度没搜到))
对面人物:留梦炎。状元+右丞相 留梦炎当丞相时,南宋还剩5%的电;文天祥当丞相时南宋还剩1%的电了 投敌(蒙军),并且说服了一大批官员投元。 后世对这类降元官员颇多骂名,尤其是对浙江人留梦炎,明朝乃至清朝都有明确规定,浙江地区参加科考的留姓考生,必须证明非留梦炎后裔方可报名。 注:一千三百余年的科举史上,出了不到600名状元,成为丞相的不过45人
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
战绩:亲手掐死了奄奄一息的金国,然后就是抗蒙。他算是抗蒙总指挥,当时整个防线三分之二是由他指挥的,有生之年没打过败仗,是南宋末期当家战神。 《宋史》又是元人所编,自然抑孟珙之抗蒙,其事迹史书与民间都鲜有记载,籍籍无名也就不足为怪了。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南宋衰败)
1.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属于金国统治区,辛弃疾也就是金籍汉人。当时宋金正在进行《绍兴和议》谈判,很快岳飞就要遇害了。 2.官三代。他出生不久父亲就没了,爷爷辛赞把他带大的。辛赞在金国占领区任职,但是心底总有一团光复大宋的火,这火种也传给了辛弃疾,爷孙俩身在曹营心在汉。 3.刘瞻同期带出了两位得意弟子,一个叫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一个叫党怀英是泰山上的碑刻专家。 4.他的一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最贴切,就是冷板凳。辛弃疾作为南宋臣民前后46年,其中有近二十年被闲置,另外被任用的二十多年间,遭到多达37次的频繁调动。 5.好友:朱熹。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北宋(靖康之耻)
王安石的文学造诣没得说。连他的死对头司马光在评价他时,都要对其“道德”、“文章”进行肯定。“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他,他还被列宁誉为“11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北宋衰败)
1、苏家是四川眉山的大家族。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在位期间:适合干地方领导,群众基础好。美食家 2、《三字经》里讲,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老泉就是苏洵。 3、同时期人物:王安石(变法派)、欧阳修(苏轼是欧阳修的门生,保守派)、司马光(保守派,极力否定王安石)、柳永 4、白居易在重庆任职时,曾经也在城东搞了这么一块地,用于种花,白居易给其命名东坡,苏轼自称东坡算是向偶像致敬。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北宋兴盛)
1、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五代十国时,曾祖、祖父、父亲均在吴越当官。 2、同时期人物:宋仁宗、包拯、晏殊、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三苏、曾巩、北宋五子 3、最高官至参知政事(副丞相)。“庆历新政”,提出十项改革主张,核心是解决宋朝的三冗问题,冗官、冗兵、冗费。(影响太多人利益) 4、成语“一笔勾销”就是讲这场改革的。范仲淹挨个考察每位官员的任职政绩,若是发现有人“在其位,不谋其政”,就将此人的名字从花名册上一笔勾销,逐出官场 5、同时期世界格局:欧洲已经开始文艺复兴了。1085年,意大利北部出现了第一个选举执政官的城市,比萨。从此以后,意大利全境逐渐由各城市分治。这些城市几乎每年更换执政官,以保证执政官们的权力得以约束,人民的自由得到维护。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从此逐步拉开,欧洲开启了全球化进程,进入了大航海时代。 6、四个儿子都考了公务员,官也都不小,而且都严守父亲的遗志,个个道德崇高,二儿子曾干到了宰相。 7、娶了个歌妓,甄金莲。 8、逸闻趣事:干杭州市长时,赶上饥荒年,他不仅不开仓赈灾,反而大搞龙舟节,邀请全国各地的船队来比赛。结果呢,龙舟节结束后,杭州人民饿的比周边城市轻。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北宋创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
1、宋朝开国皇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主角”(炮制郭威的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2、同时期人物:郭威(后周开国君主)、柴荣(夺的是柴家江山,立祖训: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三武一宗灭佛”里的“宗”就是指周世宗柴荣)、赵普(赵匡胤智囊团的核心人物、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主角)、赵炅(赵匡胤弟弟、宋朝第二个皇帝) 3、北宋崇文抑武的好处:唐宋八大家,宋占六席;四大发明,宋占三席。美学方面更不用说了,宋瓷是中国古代瓷器审美天花板。 4、宋朝之后,老百姓一天三顿饭。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饭,诸侯是三顿,皇室是四顿。
冯道(882年-954年)五代十国
1、十朝元老。关于冯道的词语:朝梁暮晋,顾名思义,朝三暮四。 2、名言: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人微不诤,才庸不荐/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3、同期事件:评定黄巢之乱后:李克用被封晋王,盘踞山西;朱温被封梁王,坐拥河南 4、朱温(赐名:李全忠)挟天子迁都洛阳。→称帝 4、朱温称帝:李克用(朱温称帝,”光复李唐“)→(传位)李存勖(xù)重用伶人(戏曲家)→(被迫兵变)李嗣源(冯道开始当宰相)
黄巢(820~884年),(大唐衰亡)
发展线路:私盐贩子→加入王仙芝起义→王仙芝接受招安,黄巢继续起义挣筹码(目前也是为了招安)→(起义转折点)朱温叛变→被李克用打败。 李克用:一箭双雕、独眼龙都是源于他。手下十三太保。 唐僖宗27岁就死了,唐昭宗即位。唐昭宗是有政治抱负的,想挣脱宦官对自己的控制。于是东汉末年董卓进京那一幕又出现了,把朱温喊进了长安,杀宦官,然后呢?朱温顺便掌控了整个朝廷。 黄巢的名句: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牛李党争)
1、白居易:一生官运亨通,官至二品,退休后,在洛阳别墅里整天开Party,夜夜笙歌,死后呢?连皇帝都哭得鼻子冒了泡,还专门写诗悼念。白居易活到了75岁。中晚唐文化的典型代表 唐朝实况: >贵族会养黑奴,专业名称为昆仑奴。女丁系列多为新罗婢 >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就是大唐时来华的,后来成了地藏王菩萨。
郭子仪(697年-781年7月9日)(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安:安禄山、史:史思明。安史之乱8年,唐朝损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大约是3600万 >平定:李光弼打了全程,郭子仪打了一半 >同时代人物:李隆基、杨贵妃、杨国忠、安禄山 >杨贵妃死了十多年白居易才出生,他创作《长恨歌》主要是通过民间传说以及艺术想象
狄仁杰(630年-700年)(大唐兴盛) 武周时期的宰相
时代背景:1、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唐朝盛世,一共三个高潮: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对应的是李世民,算是开篇高潮;贞观遗风对应的是武则天,算是高潮有加;开元盛世对应的是李隆基,则是高潮之巅。 人物关系:李世民→(妃子)武则天→(李世民死后)武则天跟了李治,武则天是李隆基的亲奶奶。 >武则天上位:建立情报系统+酷吏集团。你看电影里的明朝那个锦衣卫、东厂、西厂,过去历朝历代也有,是到武则天开始发扬光大的。 >狄仁杰,唐朝的福尔摩斯。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隋唐易代)
隋朝:统一南北朝,结束近300年的动乱(北朝文统,南朝武统)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传位)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修通京杭大运河、开创科举制、疏通丝绸之路、修建洛阳城。 同时期人物:杨广死后:李渊、王世充(各自为王)、李世民(八宝山)、程咬金、魏征 唐朝一共289年的历史
庾信(513年-581年)(北朝衰败)
庾信堪称南北朝文学巅峰代言人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就是饮水思源的出处 三曹四萧:曹操、曹丕、曹植,萧衍、萧统、萧纲、萧绎 以外交官的身份出使西魏,到了长安。结果他到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了萧绎。西魏老大跟庾信讲,你看,你老大被我们杀了,你别回去了,留在这里当官吧,就这么留下了。可以说,庾信既见证了南朝灭亡,也见证了北朝更迭。他于公元581年去世,那年隋文帝登基,南北朝结束,历史进入隋朝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南朝衰败)
1、在位48年。第一个出家的皇帝。 >把佛教推为国教,写进了宪法,并且以身作则,吃斋念佛。为什么后来的佛教徒普遍吃斋?就是从他开始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完全得益于他的大力推广。四百八十寺听着很夸张,其实鼎盛期光南京城内就有五百多家寺院。
高允(390年~487年)(北魏兴盛) 北魏时期宰相、政治家、文学家
同时期人物:花木兰、崔浩 >452年佛教又迅速发展起来。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先后开凿,少林寺也是同时期兴建的。到北魏末期,各地已有寺院三万有余,僧尼共二百万了。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南朝兴盛)
1、历史符号:结束晋朝,把历史带入到南北朝。所谓的南北朝,就是划江而治,南边叫南朝,北边叫北朝,刘裕改东晋为南宋 2、同时期人物:陶渊明 >整个东晋都是主弱臣强,11位君主中有10位是被架空的傀儡,唯一一位硬气点的只在位两年,可以说整个东晋王朝的存在都很尴尬。 >教育使人吃相更优雅!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门阀政治)
1、好友:王羲之 2、淝水之战的指挥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谢“ 3、李白为谢安写的赞诗就有二十多首,还专门去东山打了卡。李白崇拜的是谢安的才华吗?不是!李白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纵横家,缺的只是明主与机会,
祖逖(tì)(266年~321年)(五胡乱华)
1、闻鸡起舞主角 时间线:八王之乱(历时16年,291年开始、贾南风废太子引发的家族内乱)→五胡乱华(304年开始、原因:与董卓进京一个道路))→(导致)大多数贵族衣冠南渡 >黄鹤楼是孙权建的 >东晋时期最大的家族:琅琊王氏,王羲之家族。这个家族生命力非常旺盛,从东晋到晚清,总共出了九十多位宰相,六百多位名士 》琅琊王氏的家训有6个字:言宜慢,心宜善
杜预(222年-285年初)(三家归晋)
主要成就:灭亡孙吴,统一天下、镇守襄阳,兴建水利、注解晋律,修订历法 >主要贡献是对典籍进行整理编校分类 >势如破竹、迎刃而解就出自杜预之口 >名言:不罪于下,祸寡也。君子尊而泽人,小人贵而害众。 1、历史上既进文庙又进武庙的只有两个,诸葛亮是第二个,第一个是杜预,唐朝就入庙了,比清朝才入文庙的诸葛亮早了700年。 >文庙祭祀的是孔圣人,武庙供奉的是姜太公。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春秋就是那时的一年 2、阿斗在位41年,是整个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3、公元263年灭蜀汉,265年司马昭病亡,266年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大统一王朝。顺序是先灭蜀汉,然后建国,再灭孙吴。 5、历史列车是有惯性的,拐弯太急容易翻。王莽翻车后,曹操摸着王莽过河,司马懿则是摸着曹操的前车之鉴过河。所以司马懿并没有第一时间称帝,而是先把兵权攥在手里,至于皇帝?你们曹家人继续当,无妨!不仅仅司马懿没有称帝,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也没有称帝,一直到了孙子司马炎那一代才君临天下。 >西晋是第三个大一统王朝,只存在50年。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三国纷乱)
1、刘、关、张并没有桃园结义,是罗贯中给结拜的 2、诸葛亮:后勤主管,军事才能理论大于实践。刘备入益州带的是庞统,夺汉中带的是法正。 老舍的《茶馆》里写的好,莫谈国事 三足鼎立本身就是假象,只是地图上三分天下而已。当时中华文明的基本盘就是黄河流域,人才、田地等优势资源大多掌握在曹魏手里。初期能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是因为三家都是初创团队,家底都薄,虽有一统天下的心,但谁都没有碾压实力,兵力不允许,后勤不允许。经过几十年的沉淀,曹魏的优势显现出来了。你看三国时期的动态地图扩张就行了,曹魏把周围外族都撵到哪了?相比孙吴、蜀汉两家,曹魏实力绝对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蔡邕(yōng)(133年-192年)(东汉灭亡)
1、蔡邕:文学家、史学家、 女儿:蔡文姬 2、东汉:主要工作是队伍西部的羌族势力(青海、甘肃一带) 3、董卓:甘肃有名的乡绅。发展壮大的起因:甘肃地区镇压羌族叛乱,羌族叛乱规模越大,东汉政府给董卓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否则镇压不了,最终把董卓养成了一方霸主。(东汉末年、何进请入京) 4、同时期人物:何进、袁绍、董卓、王允(三国序幕人物)
张衡(78年-139年)(东汉巅峰)
刘歆和张衡都是对一个阶段科学领域基础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延伸。浑天仪真是张衡发明的吗?不是,浑天仪最早的发明者叫落下闳,是西汉时期的,张衡只是在其基础之上做了改进。 2、那个8条龙配8只蛤蟆的铜罐子。那是新中国以后临时创造的,并非文物,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现在已经从课本里删除了。这个玩意是谁造的呢?是一个叫王振铎的人,当时他是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馆长,他根据《后汉书·张衡传》上196个字的简单描述自行设计的 3、张衡把圆周率精确到了3.14到3.16之间
窦固(?~88年)(消灭匈奴)
1、家族背景:窦氏是西北豪族,代表人物是大将军窦融,窦固是窦融之侄。窦融的七世祖叫窦广国,窦广国是西汉窦太后的亲弟弟,窦太后是汉文帝的妻子,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的奶奶,而这三代帝王正是汉朝历史乐章上的三个重音 2、消灭匈奴的总指挥。消灭匈奴的目的:打通丝绸之路。 2、1 班超、弃笔从戎的典故。 3、、刘秀:刘邦的九世孙 3、东汉时代背景:刘玄(湖北绿林军)→(取代)刘盆子(山东赤眉军)→(投降)刘秀(东汉创始人)
刘歆(约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西汉灭亡)
1、刘向、刘歆《山海经》汇总者、 2、同时期人物:司马迁、王莽(发小、西汉终结者)、刘秀(东汉开辟者) 3、同时期时期:王莽篡汉,把西汉和东汉区分开。提出理论:第一,实行土改,土地国有化,按人口分配。第二,废除奴隶制,提出人人平等,但是并不是马上废除,而是给了一个缓冲期,先是禁止所有奴隶婢女继续买卖,至于原有的,主家可继续持有,确保奴隶规模不断缩小一直到自然消亡。第三,开办国有企业,实行计划经济。第四,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郑吉(?-前49年)(经营西域)
1、主要成就:屯田渠犁、击破车师、迎降日逐王、出任西域都护,一句话总结,就是把新疆纳入了中国版块,打通了丝绸之路。 雁门关:太原和大同中间的位置 2、张弿出使西域(汉武帝):契机:大月氏跟匈奴干过一架,输了,大月氏老大的脑袋都被单于拿来做成酒杯了,算是不共戴天之仇。汉武帝觉得这是个机会,要把敌人的敌人变成朋友,联手抗击匈奴。
李广(?~前119年)(抗击匈奴)
1、出身名门,秦朝大将军李信之后,属陇西李氏。终身未封侯。善长打防守战,/历经三代君王。 2、汉景帝:(防守策略)、汉武帝:(主动出击)卫青、霍去病(卫青外甥) 3、司马迁(史记)浓墨重彩的原因是与李广的孙子李陵是好朋友。 4、
张良(?—前186年)(秦汉交替)
1、师从(神仙派)黄石公) 2、同时期人物:刘邦(创建西汉(前202年—8年)、项羽、虞姬、韩信、萧何 3、凡是被神化的人,都源于四个字,戛然而止,例如李小龙。
学习
那我GET到了当皇帝的核心:第一、避免战争,既包括预防外敌来犯,又包括预防内战;第二、苛捐杂税不要太重。剩下的?我夜夜笙歌就好。 他说,但是,当你真的做到这两点时,你会发现皇帝当的没有存在感,甚至很多老百姓不知道当今圣上是谁。你不甘心,开始蠢蠢欲动,想干大事,要么戳戳邻居,要么就想对内大刀阔斧。 2、因为,科技这玩意,并不是某个人推进的,而是整个时代在推进。张衡比刘歆小了接近一百三十岁,这一百三十年间,科技一直是在进步的,作为晚辈的张衡,学习的起点就远高于刘歆的终点,就如同你的科学素养,对天文地理的认知,也是吊打张衡的。 3、不管什么年代,人才跳槽都属常规操作。你观察一下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的高管变动,你就会发现,这些人也是跳来跳去的,就是我跟你是竞争对手,但是我跟你手下的人没有仇恨,是人才,我就想拿来用。 4、不是有个成语乐不思蜀嘛,乐不思蜀就是阿斗在洛阳跟司马昭的对话。整个三国里,若说有情有义的地方,就是皇帝只要能把权力和平过渡就能善终。例如刘协过渡给曹丕,曹奂过渡给司马炎,阿斗投降。然后呢?他们不仅没被砍头,还都被封王了,刘协被封为山阳郡公,曹奂被封为陈留王,阿斗被封为安乐公。吃着国家俸禄,维持贵族生活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些王是可以世袭的,例如曹家的陈留王,传递了九代人,历经两朝三代,共计214年。 5、当皇帝基因由强势转为弱势时,司马家族的爷们抢着出头,开启了内部绞肉战,史称八王之乱。他们各自喊来了外援,又导致外族入侵中原,我们经常说的“乱七八糟”,这个八糟就是指的八王之乱。 6\杜甫与杜牧都是杜预的后代。杜甫一辈子最崇拜两个人,一是祖先杜预,二是诸葛亮。之前我说过,整个中国历史就是几大家族的纠缠史,一个家族动不动就贯穿中国历史几百年。我们都知道杜甫是落魄而死,但他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他祖父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父亲杜闲历任兖州司马、奉天县县令。 6、可以把谋士简单理解为足球队主教练,主教练战略部署以及临时战术调整都很出色,但球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都不行,就不可能赢得比赛。战术归战术,战场上要真刀对真枪,在绝对实力面前,什么战术都白搭。你就是把世界上最优秀的教练喊来,他能带中国队打进世界杯吗?又不是没请过。
宋蒙之战
成吉思汗家族能成为世界的征服者,就是因为此时亚欧大陆曾经兴盛的帝国均陨落了。曾经的汉、唐两大军事帝国都可以钳制他们的崛起,强盛时期的穆斯林阿拉伯人也能阻止。然而,此时的中国分成三大块了,变成统治北方的金国、控制南方的宋朝和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形成不了合力。曾经与唐朝并称双子星的阿巴斯王朝呢?此时皇帝哈里发已经是突厥人的傀儡了,其统治范围只局限于今伊拉克境内,奄奄一息了。
北宋与南宋很有意思,分别都是9位皇帝,北宋除了开国的赵匡胤,后面都是赵光义以及他的血脉,而南宋除了开国的赵构,其余都是赵匡胤的血脉。 整个元代皇帝的墓都没找到
元朝乱局
1.蒙哥在重庆钓鱼城病亡。导致蒙古国第一次大内战。内战主角:忽必烈和阿里不哥。 2、忽必烈军师:八思达,创造八思达文 3、元朝,种族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大范围分为四级:蒙古人、色目人、北汉人和南汉人,色目人就是当时的西方人。 4、元朝把臣民根据社会地位划分为十个等级,分别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读书人排第九,甚至在娼妓之后,这就是“臭老九”的出处。 5、元朝(1271年—1368年),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 6、元朝是战争机器,在近百年历史里,没有战争记录的只有22年,其中连续没有发生战争的时间最长都没超过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