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Android-1_中国美术史思维导图
根据真题总结的部分导图 记录了从史前到近代美术大纲汇总 考研,学习适用 喜欢的小伙伴点个赞哦
编辑于2021-09-26 21:31:03中国美术史思维导图
元代美术
绘画
山水画
早期
赵孟頫
中晚期
黄公望
倪瓒
王蒙
吴镇
花鸟画
建筑寺观壁画
山西晋城永乐宫
书法
赵孟頫
鲜于枢
工艺美术
文人画
明代美术
明朝
明后期(院、文影响)
南陈北崔
陈洪綬
崔子忠
松江、华亭派
董其昌
白阳青藤
陈淳
徐渭
波臣派
曾鲸
明前期(院体)
浙派
戴进
江夏派
吴伟
明中期(文人画)1
文人画
吴门四家
近现代美术
西学东渐
江浙画派
张大千
潘天寿
黄宾虹
抗战时期美术
李可染
蒋兆和
关山月
京津画派
陈师曾
齐白石
金陵画派
傅抱石
长安画派
吴冠中
画派
海上画派
岭南画派
二高一陈
高剑父
高奇峰
陈数人
美术教育家
蔡元培
以美育代宗教
徐悲鸿
林风眠
刘海粟
清
清中期后期
扬州八怪
丟官之后到扬州卖画为生
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
一生布衣
明清年画
清初
清初六家
四王
吴恽
恽寿平
吴历
清四僧
四宁四毋
五代两宋元美术
五代十国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北宋
山水画
艺术特点
人物画
花鸟画
风俗画
书法
画论
南宋
人物画
画论
山水画
南宋四家
花鸟画
院体画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
绘画艺术
书法艺术
隋唐美术
隋代唐朝
秦汉美术
秦
汉代
绘画
长沙马王堆T型帛画
画像石
画像砖
雕塑
工艺
书法
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
史前美术
先秦美术
浮动主题
书法
书法
定义
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
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 变化结构形式, 章法造型表现人的气质品格情操
形式上是一门刻意追求线条美的艺术
内容上是一门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
书体
篆书
大篆
甲骨、金文
小篆
秦篆
字形整齐、转角圆滑
隶书
横笔首尾方中带圆、转角多方折
楷书
正楷或正书
笔画平直,风格古雅,整齐端庄
行书
字形流畅飞动刚柔相济 富有很强表现力
草书
早先是隶书演变章草,后来发展今草,张、怀创狂草
书法艺术的作用
陶冶人情操
创造社会美
书法艺术的价值
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在形式美中蕴藏着意蕴美, 体现出民族传统美学思想, 书法家气质美学追求
丹青
朱红色和青色
绘画艺术
史前美术先秦美术
史前美术
新时代早期~史前玉器
碧玉龙
新石器时代
陶器
1. 彩陶
仰韶文化
人面鱼纹彩陶盆
鹳鱼石斧彩彩陶缸
庙底沟类型
夹砂红陶土盘拉成型
敞口、圆唇、深腹、平底、沿下四个对称鼻钮
缸腹鹳鱼石斧图
鹳鸟叼鱼
木棒捆绑的石斧
简洁的线犹如中国画中的勾线画法
鹳鸟白色如填色画法
舞蹈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
石岭下类型
马家窑类型
半山类型
马厂类型
概念
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胚
天然矿物颜料描绘
赭石加氧化锰
呈现赭红黑白
2. 黑陶
山东龙山文化
概念
黑陶
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
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
黑如漆,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
代表
薄胎蛋壳黑陶
中心主题
先秦美术
夏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青铜兽面纹
小薄
纹饰
兽面纹
商
青铜器
概念
红铜加锡合金
制作方法
失蜡法,焊接法,热锻法,冷锻法
纹饰
饕餮纹
夔龙纹
主要代表
后母戊方鼎(河南安阳)
凝重
虎食人卣(湖南安化)
四羊方尊(湖南宁乡)
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立人像
神面像
书法
甲骨文
西周
主要代表
陕西毛公鼎
简约
武王征商簋
纹饰
窃曲纹
春秋
主要代表
莲鹤方壶(河南新郑)
繁密
纹饰
铭文
蟠螭纹
战国
主要代表
采桑宴乐攻战纹壶
精致
纹饰
生活气息浓郁的采桑宴乐等纹样
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
湖南长沙陈家大山
平纹绢
细腰长裙
侧身合掌祈祷状的贵族妇女
腾龙凤舞
天国飞升
人物驭龙帛画
湖南长沙弹库楚墓
细绢地
威冠长袍、须有胡须,神情潇洒,侧身拥剑的中年男子
驾舟型巨龙向天国飞升
龙尾鹤
龙身下鲤鱼
天河游行
汉代美术
书法汉代
篆书
大篆
小篆
《开母石阙碑》
《袁安碑》
隶书草书
《张迁碑》
《曹全碑》
石门颂
杨孟文颂
东汉建和二年11月刻
摩崖隶书
用笔舒展遒劲
气魄宏放
全文共655字
汉中博物馆藏
今陕西省汉中市褒城镇东北褒 斜谷古石门隧道的西壁上
汉中太守王升表彰杨孟文等 开凿石门通道的功绩
绘画
长沙马王堆T型帛画
湖南长沙
马王堆汉墓一号三号墓的内棺棺盖上t字型
三段描绘天上、人间、地下
引魂升天
工艺
长信宫灯
内容
捧灯宫女跪地做侍奉状
眉宇间蕴藏着被奴役的痛苦
左手执灯盘,右臂上扬,袖口下垂为灯罩
灯盘外围安装可开合的弧形平板调节光照方向亮度
人像中空可纳垢,烟可以通过右袖通道进入体内
灯饰头盘可拆卸
风格特征
通体鎏金、汉宫之物、华贵
评价
实用性与艺术性
雕塑
霍去病墓石刻
深沉宏大、杰出代表
背景
汉武帝时期, 霍去病能征善战英年早逝
内容
霍河西战役胜利
纪念碑式墓冢
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 母牛舔犊等14件作品
艺术风格
技法
因石造型
线刻
浮雕、圆雕
稍作加工不做细雕镂
马踏匈奴
霍去病纪念群雕主体雕像
168cm
目的
赞颂霍去病抗击匈奴奇功
马
寓意手法 以一匹气宇轩昂,卓然而立的战马来象征骠骑将军
一匹战马将侵扰者者踏翻在地
匈奴:仰面朝天的失败者、手握弓箭作挣扎欲起之势
风格
外轮廓极其有力
马头到马背大起大落
马腹不做凿空处理
评价
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统一的典范
马踏飞燕
东汉青铜铸像
甘肃武威擂台出土
铜奔马
内容
矫健奔驰骏马、三足腾空
一只脚踩在疾飞的隼燕背
燕翅张开,加强支点的稳定性
用燕疾飞衬马神速
评价
内容与形式,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
浪漫主义巧妙构思
古代青铜雕塑器的奇葩
魏晋南北朝
书法艺术
钟繇
正书之祖
代表作品
宣示表
荐季直表
皇象
急就章
天发神谶碑
悬针体
陆机
平复帖
类型
草隶书作品
牙色麻纸本墨迹
九行、84字
内容
写有恐难平复
写给身体多病难以痊愈友人信札
风格
风格平淡质朴
秃笔写麻纸
笔意婉转
文赋
画家
东晋
顾恺之
艺术主张
传神
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重眼神描绘
明确提出表现对象的要求
善于用艺术语言来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
强调技巧的重要性
艺术风格
密体
高古游丝描
代表作品
女史箴图
依据西晋张华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
分九段
教育宫中妇女
封建道德规范
题材
日常生活
线条造型
绘画形象
风格特色
线条循环婉转
笔法如春蚕吐丝, 连绵不断,悠缓自然
设色典丽秀润
人物衣带飘洒,形象生动
评价
教化与审美
塑造了不同宫妇形象
绘画
洛神赋图
列女传仁智图
画论
画云台山记
论画
魏晋胜流画赞
评价
东晋最伟大的画家
南朝
陆探微
一笔画
秀骨清像
密体
萧梁时期张僧繇
张家样
疏体
箫元帝梁绎
职贡图
画论
顾恺之
魏晋胜流画赞
迁想妙得
画云台山记
分三段的云台山图
山水造势
取势与造势
反映时空
论画
画评
摹写要法
以形写神
悟对神通
谢赫
画品
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文章
六法论
气韵生动
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
骨法用笔
人物外表描绘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随类赋彩
颜色色彩
应物象形
形描绘对象的外形再现形象
传移模写
临摹和复制,学习前人优秀作品
经营位置
构思和构图
中国画品评标准
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
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四品
始平公造像题记
孙求生、刘起祖二百人造像记
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
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
其字体方劲雄奇,带有浓厚的隶书笔意古朴淳雅
成就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中国著名三大艺术宝库之一
历史
北魏自北宋400余年的开凿
内容
造像10万余
窟龛2100多
碑刻题记3600余
数量之多位于各大窟之首
风格特征
龙门石质坚硬致密适合精细雕刻
代表
龙门20品
书法魏碑精华
伊阙佛龛之碑
褚遂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隋唐美术
书法
二王
王羲之
成就
书圣
与其弟王洽变章草为今草
变革行、草
风格
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千变万化
韵媚婉转
代表作品
行草书
兰亭集序
快时雪晴帖
姨母帖
黄庭经
王献之
鸭头丸帖
秀媚飘洒灵动,自然婉转研媚,无不得体适中
字画秀媚,绝妙时轮
洛神赋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梦奠帖
颜真卿
颜筋柳骨
风格
结构宽博大度,字字谨严,颇有庙堂气
正书笔画:横平竖直丰腴雄强
早期
东方画赞碑
成熟期
中兴颂
晚期
颜家庙碑
真书
自书告身
行草书
祭侄文稿
柳公权
风格
偏重骨力
顿挫转折明确
道媚得体
代表作
玄秘塔碑
神策军碑
蒙诏帖
张旭与怀素
张旭
古诗四帖
怀素
颠张狂素
自叙帖
食鱼帖
圣母帖
论书帖
陵墓雕塑
昭陵六骏1
出土地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内容
分别表现太宗狂狂战前后骑乘过得六匹战马
飒露紫、什伐赤,青骓、白蹄乌、特勒骠、拳毛騧
其中,选取飒露紫受伤、医者为其拔箭医治这一个瞬间具有情节性
风格特色
巧妙而纯熟的运用流畅强韧的弧线
犀利直挺的直线
刚柔相济,曲直相辅
表现
体现出骏马丰厚劲健的体质
充沛的活力
工艺美术
唐三彩1
概念
低温铅质彩釉陶陶器
颜色
黄、绿、褐
风格
绚丽多彩,富丽堂皇
用途
冥器随葬、生活器皿
绘画
人物画
初唐
道释人物画家
阎立本
职贡图
步辇图
历代帝王图
尉迟乙僧
铁线描
初唐四家
欧阳询
虞世南
薛稷
褚遂良
扫除前代追求柔美的柔糜之气
刚健昂扬
意气风发、欣欣向荣
盛唐
吴道子
吴家样
莼菜条
吴带当风
天衣飞扬
满壁风动
疏体
经变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练图
晚唐
周昉
挥扇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
山水画
青绿山水
隋展子虔
游春图
大小李将军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水墨山水
王维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张璪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花鸟画
折枝花
边鸾
画鸟
鹤
薛稷
牛
韩滉
五牛图
马
曹霸
韩幹
照夜白图
牧马图
绘画论著
最早的绘画著录
裴孝源
贞观公私画录
最早的绘画断代史
朱景玄
唐朝名画记
最早的绘画通史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浮动主题
中国美术史五代十国
山水画
北派
荆浩
背景
字浩然,山西人,隐居太行山
通经博史的士大夫
山水理论著作
长期接触北方自然雄伟的山川
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壮观有新突破
笔法记
图真
搜妙创真
六要、发展谢赫
吴道子画山水有墨,项容有墨而无笔、 吾当采二者之所长,成一家之体
气质俱盛、形神兼备
代表作品
匡庐图
巍峨山峰及脚下幽居的景象
皴法
全景式构图
三远皆具
关仝
背景
长安人、是荆浩追随者
题材
关陕一代山水
艺术风格
概括提炼、笔简气壮、景少意长
善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
艺术感染力强,身临其境
北方山川俊伟荒寒景象
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闲幽
关家山水
代表作品
关山行旅图
峰峦峻厚而富变化
山腰云气缭绕
山下板桥枯树
野店荒村
点缀人物活动,有生活气
花鸟画
黄筌
极细的线条
柔丽的敷色
线色相溶,不见墨迹,情态生动逼真
善花竹翎毛、技艺全面
写生珍禽图
徐熙
背景
出身于名族的南唐士大夫
终身不仕
自命清高、过着放达闲适的生活
游于田园
观察花果蔬鱼鸟虫蝉蝶
风格
重落墨
用笔不拘泥形式、信笔书写
落笔之际,未尝以敷色晕染细碎为功
代表作品
石榴图
人物画
南唐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
风格
衣纹勾线细劲而带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
南唐中主李璟与兄弟奕棋
背景屏风中又画一屏风,故名重屏
宫中图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内容
长卷形式
观舞、休息,宴乐、宾客应酬、清吹
用屏风分隔场景
风格
画面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除了韩熙载其他所有人都沉浸在乐声之中
笔致细劲、明丽色彩与衣着沉着色彩相协调
韩熙载的形象具有肖像画的特点、始终闷闷不乐
影响
刻画了失意官僚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深刻意义
南派
董源
南唐
多写江南真山
尤善写意山水
皴擦点染并用
披麻皴
点子皴
代表作品
潇湘图
龙宿郊民图
山溪待渡图
巨然
五代
绘画笔墨秀润
田园自然风致
长披麻皴
野逸之景
代表作品
万壑松风图
层峦丛树图
秋山问道图
北宋
风俗画
代表人物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评价
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内容
郊野农村风光
汴河两岸人民劳作场景
城门内外的热闹街市
风格
构图
全景式构图
散点透视法
技法
严谨精细
大手笔
影响
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绘画作品
对于研究宋代城市生活以及民俗, 服饰,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李嵩
货郎图
苏汉臣
婴戏图
秋庭戏婴图
花鸟画
崔白
工画花竹翎毛
画带有野情野趣的花鸟题材闻名
善于表现不同季节运动变化及相互关联
技巧娴熟
功而不拘
双喜图
寒雀图
赵佶
瘦金体
审美趣味
天骨道关、逸趣盎然
个性色彩
如屈铁断金
风格
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瘦而不失肉
转折处可见明显藏锋、露锋、风格独特
代表作
楷书千字文
秾芳诗
大字
畅快淋漓
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如断金割玉一般,别有韵味
《芙蓉锦鸡图》
瑞鹤图
宣和画谱
山水画
画论
北宋
艺术特点
雅俗共赏
书法
苏轼
艺术风格
尚意
早期
姿媚
治平帖
中期
圆劲
黄州寒食诗
晚期
沉着
艺术美感
大海风涛之气、古
黄庭坚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六分半书
辐射式书体
米芾
蜀素帖
苕溪诗帖
尚法
蔡襄
澄心堂帖
人物画
宗教人物画家
武宗元
朝元仙仗图
白描人物画家
李公麟
临韦偃放牧图
五马图
内容
五匹马毛色状貌各不相同
或静止,或徐行
风格
图用笔精炼
特征
造型准确
典雅深沉
白描画法
形式
墨笔在纸上作画
以墨笔线描塑造造型
不着彩色
风格
注重笔法技巧
特征
精密严谨
单纯洗练、朴素优美
饱含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致
影响
丰富了民族绘画形式技巧
中心主题
画论
宣和画谱
官方编撰
画录著作
魏晋至北宋
20卷
画科
叙述画家画科起源发展代表人物按时代先后排列,画家小传及作品
宫廷绘画目的记录
传记体通史
主张绘画的社会教育作用
研究北宋以前绘画发展作品流传有一定史料价值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
绘画史著作
烟感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后,缺乏完备的绘画史,遂成此书
全书共六卷
愿卷一收录作者有关绘画论文16篇
艺术思想和见解
卷二至卷四是唐末至宋代中期284位画家的小传
记录画家生平师承艺术思想和绘画成就
卷5和6是唐至五代时期画家的传说故事, 也有一部分是作者本人对当时画坛耳闻目睹的事件记录
继承和发展了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纪传体和史论相结合的传统, 反映了唐末至北宋中期绘画的发展风貌,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个重要的地位
郭熙
林泉高致
三远法
高远、平远、深远
散点透视法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远山而望近山,谓之平远
对人文精神的表达起了重要作用
山水画经验总结
山水画创作经验
画家要深入观察生活,抓取主要特征
抓住富有诗意的情节酝酿构思
创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反复修改
师承要广博取采,不局限于一家
技法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六节
序言
山水训
画意
画诀
画题
画格拾遗
生动优美的意境
春山淡冶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
山水形象
章法结构
笔墨技巧
标致山水画理论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中心主题
米友仁
墨戏
看似草草而成、但却法度森严
《潇湘奇观》
云山得意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全景青绿山水
气魄宏大
构图严谨
内容丰富
散点透视优点
表现形式
青绿山水传统勾勒法
精微严谨、一丝不苟
树干远山
没骨法或写意笔趣
山坡皴法点染
设色厚重
宫廷精细美丽青绿山水代表
郭熙
院体山水画
思想
远近浅深、风雨晦明、四时之朝暮之所不同
不同地理气候时间条件下真实的特殊面貌
林泉之心、身即山川而取之
美的虚静的心胸去面对自然山水进行直接的审美观照
三远法
风格
奇突雄壮、清旷幽远、主题明确富于季节
代表作品
早春图
窠石平远图
关山春雪图
米芾
米点山水
浓淡枯湿横点、积点成山
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的江南山水
欣赏董源山水、天真平淡不装巧趣
诗书画印造化极高
摹古功力深厚、但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
开创了文人画山水的新局面
范宽
背景
字中立,华原人(今陕西耀县人)
学荆浩、李成已甚精妙
长期留于太华终南诸山
观察体验云烟惨淡风月阴霁
思想特色
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视其诸物也
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风格
刻画北方关陕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特色、善画雪景
顶天立地,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景象,短而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
苍老沉着的笔墨
雄阔伟美的气格
峻跋深厚的艺术形象
代表作品
溪山行旅图
雪山萧寺图
李成
壮志未酬、寄情书画
山水师法荆关,能自出机杼
风格
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
气象萧疏,烟林清旷
寒林平远
淡墨表现丰富层次,虚旷空间
古今第一
读碑窠石图
寒林平野图
南宋
南宋四家
李唐
艺术特色
严谨质朴
气象雄伟
简练概括、构图精炼、意境优美
大斧劈皴
代表作品
万壑松风图
清溪渔隐图
刘松年
风格
典雅严谨不苟、山石多用小斧劈皴
精于界画
作品
四景山水图
罗汉图
马远
马一角
艺术风格
大片空白、突出景观、表现空间农、浓郁诗意
师法李唐自出新意、笔法遒劲奔放
雄健、诗意、斧劈皴
一斑而窥全豹
代表作品
踏歌图
寒江独钓图
水图
夏圭
夏半边
艺术风格
用笔苍老
水墨淋漓、拖泥带水皴、破墨法
秃笔
笔简神全
代表作品
溪山清远图
山水十二段
长江万里图
马、夏时代气息的反映,对后世产生影响
人物画
减笔人物画家
梁楷
题材
禅宗佛教人物或文人雅士
山水人物,花鸟并精
精妙严谨的图画
洗练放逸的简笔画
开启了明清写意,人物绘画先河
代表作品
泼墨仙人图
酣畅的泼墨画法
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
简括细笔夸张的画出带有幽默感的沉醉神情
太白行吟图
南宋
五代两宋元美术
院体画
两宋画院、隆盛时代
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
艺术风格
形似、格法
写实功力
精细描绘
表现自然
构思
含蓄巧妙
笔墨上重传统不拘泥于技法
精深完备
高洁为工
后世影响深
元代美术
文人画
文人士大夫
抒发文人情感意味
思想意识上主张:个性抒发情感宣泄
艺术上不拘古法
注重文人书卷气和笔墨情趣的追求
内容上多寄予作者的情感,题材上多以山水花鸟为主
艺术特征
文人画重意
简
书
墨趣
文学性
抒情性
哲学性
文人情趣、文人思想
山水画
早期
赵孟頫
字子昂、号雪松道人
艺术风格
中和、雅正、清雅、悠然境界
法古复古
以书入画、书画等同、复归古典线的
反对院体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
艺术上:古意、重神韵、追求清雅朴素
成就
融合唐宋绘画之长自成一家 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
代表作品
鵲华秋色图
风尚古俊
青绿《秋郊饮马图》
简括雅逸
双松平远
秀林疏石图
书画本来同
书法
赵孟頫
各类均擅长
师古而创新
平和雅正、雍容华美
赵体
代表作品
过秦论
洛神赋
胆巴碑
中晚期
花鸟画
王冕
墨梅图
陈林
士气
溪凫图
王渊
精微严谨
清雅淡逸
山桃锦鸡图
花竹禽雀图
张中
写意、粗简淡逸
芙蓉鸳鸯图
钱选
变工丽细密为清润淡雅
晚年更创不假雕饰的水墨写意和彩色没骨
柯九思
晚香高洁图
画竹
赵孟頫及妻管道升
高克恭
工艺美术
青瓷
越窑青瓷
汝窑
临安
龙泉窑
耀州窑
开封官窑
白瓷
定窑白瓷
景德镇窑
黑窑及窑变
钧窑
建窑
建筑寺观壁画
山西晋城永乐宫
三清、纯阳、重阳
装饰趣味
浪漫文字情调
东方宏伟气魄与细腻描绘
元代民间画工高超的技巧的象征
十四世纪宗教绘画发展到高水平的重要范例
朝元图
钟离汉度吕洞宾
中心主题
黄公望
艺术风格
号大痴道人
师法董巨、兼修李成
笔力老道、简淡深厚
水墨或浅绛色作画
淡墨于皴
代表作品
富春山居图
艺术风格
湿法披麻皴、侧中锋交为互用
湿披麻与干笔浑然一体
米点皴法、淡墨山石、浓墨横苔
明镜疏朗、秀润清爽
苍润精炼的笔墨、优美动人的意境
体现总国画线条与墨色的审美价值
把握山水整体风貌,以活脱潇洒的笔墨抒发作者的主观意趣
浙江富阳、铜庐一带的山水以及富春江上旖旎风光
写山水决
论述山水画法
不忽视师法造化
倪瓒
号云林
山水
题材
太湖一代风光
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
平远之景
风格
格调天真幽淡,淡薄取胜
干笔皴擦、笔墨极简
简约疏淡、“简淡疏荒”
艺术成就
元四家
中古十大画家之一
董其昌、石涛引其为鼻祖
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
以复古为旗帜、追求艺术个性化
艺术对于时代有超越性价值
代表作品
中晚期
王蒙
艺术风格
解索皴
牛毛皴
用墨厚重
构图繁密
景色郁然深秀
构图回环重叠
结构繁复
苍茫浑厚
代表作
青卞隐居图
春山读书图
吴镇
号梅花道人
艺术风格
笔墨熊秀清润、气象苍茫
苍茫沉郁、古厚纯朴
抒发幽栖超脱,自鸣高雅的情怀
代表作品
渔父图
秋山图
秋江渔隐图
清代
清四僧
髡残
遗民意识强
山水画
黄山、南京一带
主观情感抒写胸中山川、蓬勃生机
布景繁密、山重水复、层次深远、笔墨苍率厚重
苍翠凌天图
弘仁
黄山、齐云山
遗民意识强
丘壑严整奇掘
折带皴、干笔渴墨
笔墨简洁凝炼
空灵深秀
林木真实感
黄海松石图
八大山人
石涛
强烈的民族意识
借画书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抒发对故国山水的炙热之情
借古以开今反对陈陈相因
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
清中期后期
扬州八怪
丟官之后到扬州卖画为生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郑燮
李方庸
李鱓
一生布衣
金农
汪士慎
高翔
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
黄慎
罗聘
华喦yan
清初
清初六家
四王
王时敏
王原祁
王鉴
王翬
继承董其昌
摹古或在摹古中寻求变化
注重笔墨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
较少观察自然
体现士气与书卷气
吴恽
恽寿平
吴历
中心主题
八大山人
朱耷
入清之后出家为僧
将绘画作为理想寄托情感宣泄的途径
难言之隐,愤懑抑郁
山水画用山水寄托恨
意境苍凉凄楚
笔墨沉郁含蓄
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就江山
代表作品
秋林亭子图
松古山村图
花鸟画
沈周,陈淳、徐渭以来的文人花鸟写意风
奇简冷逸
在立意形象 造型布局 以及诗书画一体上均有显著成就
拟人化的鱼,险怪空灵的构图
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忧愤,情感的笔墨
内容与形式统一
代表作品
荷鸭图
鱼鸭图
石涛
山水
艺术特点
变古法为我法
笔墨纵肆潇洒
意境生气奕奕
充满激情与活力
艺术主张
艺术创作
师法自然
搜尽奇峰打草稿
艺术理论
苦瓜和尚录
有我
用我法
借古以开今、艺术贵在创新
代表作品
搜尽奇峰打草稿
山水清音图
泼墨山水图
评价
富有独创性
独出心裁心裁、张扬个性
花卉墨竹
纵横恣意
于无法中有法
直抒性灵
诗情与画意结合
开拓了作品意韵
墨竹
牡丹竹石图
花鸟画
继承大写意传统
自探灵苗,以天骨开张的艺术魅力表现对生命和艺术的热爱
地位
为中国画向近现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启了扬州八怪的创新之风
提倡师法自然,为开创中国绘画新纪元奠定了深厚基础
中心主题
美术教育家
蔡元培
以美育代宗教
徐悲鸿
林风眠
刘海粟
西学东渐
京津画派
陈师曾
齐白石
金陵画派
傅抱石
江浙画派
张大千
潘天寿
黄宾虹
黑密厚重
五笔七墨
五笔
平留圆重变
七墨
浓淡破泼积宿焦
夜山与晨昏的山
深沉苍老
墨浓追求山水画浑厚华滋
代表作品
山中坐雨
青山红树
长安画派
吴冠中
抗战时期美术
李可染
蒋兆和
关山月
近现代美术
画派
海上画派
创始
赵之谦
中坚三任
任颐
为任伯年
人物画
人物画通俗易懂,思想倾向明确
长于默记,注重生活观察与造型训练
肖像画
肖像画源于其父民间写真集
花鸟画
继承波臣派墨骨然后敷彩的画法
花鸟画成就斐然,勾勒,点厾与墨骨没骨相结合的小写意突出
花鸟画取材广泛、构图多变、设色淡雅、轻松活泼、有水彩画韵味
代表作品
苏武牧羊
雪中送炭
钟馗
关河一望萧索
忧国忧民情感
影响
反映出清末中国绘画发生变动后,市民阶级对绘画艺术的审美要求
文人画与民间艺术的日益结合、雅俗共赏
任熊
擅长画人物,工花鸟,山水
师法陈洪绶
高古谨严、笔力刚健、勾勒方硬,富有装饰感
任薰
略带个性
鼎盛
吴昌硕
风格特色
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
强烈的色彩
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结合起来
诗书画印一体
雅俗共赏
题材
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
岭南画派
二高一陈
高剑父
高奇峰
陈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