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核酸学习笔记
下图梳理了核酸的概述、核酸的化学组成以及一级结构、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理化性质、RNA的结构与功能。
编辑于2021-09-28 15:28:56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概述
核酸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
分布
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
携带遗传信息,并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
核糖核酸RNA
分布
存在于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
是DNA转录的产物,参与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某些病毒的RNA也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核酸的化学组成以及一级结构
核酸的基本组成
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部分
核苷和脱氧核苷
组成部分
碱基
含氮的杂环化合物,是构成核苷酸的基本组分之一
分类
嘌呤
腺嘌呤A
鸟嘌呤G
嘧啶
胞嘧啶C
胸腺嘧啶T
尿嘧啶U
ATGC存在于DNA中 AUGC存在于RNA中
核糖(戊糖)
β-D-核糖
RNA中
β-D-2'-脱氧核糖
DNA中
概念
核苷是由碱基与核糖通过糖苷键结合构成的
磷酸
概念
核苷酸是由核苷或脱氧核苷与磷酸通过酯键结合构成的
核苷酸的衍生物
环化核苷酸:cAMP、cGMP,是细胞信号转导中的第二信使
DNA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聚合而成的线型大分子
概念
一个脱氧核苷酸3'的羟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5'的α-磷酸基团缩合形成磷酸二酯键
多个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构成了具有方向性的线性分子,称为多聚脱氧核苷酸,即DNA链
DNA链的方向是5'→3'
交替的磷酸基团和戊糖构成了DNA的骨架
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核酸的一级结构定义
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由于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所以也称碱基序列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概念
DNA的空间结构指构成DNA的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分
二级结构
概念
DNA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1.DNA由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组成,以右手螺旋方式盘旋
2.两条多聚核苷酸链在空间的走向呈反向平行
即一条链的5'→3'方向是自上而下,另一条链的5'→3'方向是自下而上
3.碱基互补配对:A-T,G-C
4.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组成的亲水性骨架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外侧,疏水的碱基位于内侧。相邻碱基相互平行
5.双螺旋结构的螺距为3.54nm,每一个螺旋有10.5个碱基对(核苷酸),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
6.碱基对的碱基堆积力和氢键共同维持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相邻两个碱基对会有重叠,产生了疏水性的碱基堆积力
互补链之间的碱基对形成氢键
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
A-DNA,B-DNA,Z-DNA
DNA的多链结构
高级结构
概念
DNA的高级结构是超螺旋结构
DNA的超螺旋结构是由DNA双螺旋链再盘绕形成的
分类
正超螺旋
盘绕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向相同
负超螺旋
盘绕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向相反
原核生物DNA的环状超螺旋结构
原核生物DNA多为环状的双螺旋的分子,以负超螺旋的形式存在,平均每200碱基就有一个超螺旋形成
真核生物DNA以核小体为单位形成高度有序致密结构
概述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为线性分子
真核生物DNA以非常有序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内
在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DNA以松散的染色质形式存在,在细胞分裂期,则形成高度致密的染色体
真核生物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基本单位是核小体
核小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NA:约200bp(碱基对的对数)
146bp长度的核心组蛋白;0-50bp长度的连接段DNA,连接相邻核小体,是非组蛋白结合的区域
组蛋白
H1
结合在盘绕在核心组蛋白上的DNA双链的进口处,发挥稳定核小体结构的作用
H2A×2,H2B×2
H3×2
H4×2
八聚体的核心组蛋白,长度约为146bp的DNA双链在核心组蛋白上盘绕1.75圈,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
双链DNA的折叠和组装
DNA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并为基因复制和转录提供了模板
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的核苷酸序列决定了其表达产物的特性
基因组是细胞中全部DNA序列
核酸的理化性质
溶解性
不溶于乙醇或异丙醇,溶解于水中
核酸的酸碱及溶解度性质
核酸为多元酸,具有较强的酸性
核酸的高分子性质
粘度
DNA>RNA
dsDNA(双链)>ssDNA(单链)
沉降行为
不同构象的核酸分子的沉降的速率有很大差异,这是超速离心法提取和纯化核酸的理论基础
核酸分子具有强烈的紫外吸收
核酸在波长260nm处有强烈的吸收,是由碱基的共轭双键所决定的
这一特性常用作核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紫外吸收的应用
DNA或RNA的定量
A₂₆₀=1.0相当于 50μg/ml双链DNA(dsDNA) 40μg/ml单链DNA(ssDNA或RNA) 20μg/ml寡核苷酸
确定样品中核酸的纯度
纯DNA:A₂₆₀/A₂₈₀=1.8 纯RNA:A₂₆₀/A₂₈₀=2.0
DNA变性是双链解离为单链的过程
定义
某些理化因素导致DNA双链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DNA双链解离为单链的过程
DNA变性的本质是双链间氢键的断裂
增色效应
DNA变性时,其溶液在260nm处的吸光值增加的现象
DNA的解链曲线
连续加热DNA的过程中以温度相对于A₂₆₀值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解链曲线
解链温度Tm
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
影响Tm的因素
DNA的均一性
均质DNA的熔解过程发生在一个较小的温度范围内;异质DNA的熔解过程发生在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内
G-C的含量
含量越高,Tm越高
离子强度
I越高,Tm越大,DNA宜保存在高浓度盐中
变性的核酸可以复性或形成杂交双链
DNA复性
当变性条件缓慢的除去后,两条解离的互补链可重新配对,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这一现象称为DNA复性
退火
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这一过程称为退火
减色效应
DNA复性时,其溶液在260nm处的吸光值降低
核酸分子杂交
不同种类的DNA单链分子或RNA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两种单链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在适宜的条件可以在不同的分子间形成杂化双链
这种可以在不同的DNA与DNA之间形成,也可以在DNA与RNA分子间或者RNA与RNA分子间形成。这种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应用
研究DNA分子中某一种基因的位置
鉴定两种核酸分子间的序列相似性
检测靶基因在待检样品中存在与否
RNA的结构与功能
概述
组成RNA四种核苷酸是A、G、C、U
RNA的戊糖是核糖,2'位有羟基
RNA通常以单链的形式存在,但有复杂的局部二级结构或三级结构
RNA比DNA小的多
RNA的种类大小和结构远比DNA表现出多样性
分类
rRNA
核糖体RNA
mRNA
信使RNA
tRNA
转运RNA
micoRNA
微RNA
hnRNA
不均一核RNA
成熟mRNA的前体
snRNA
核小RNA
snoRNA
核仁小RNA
mRNA是蛋白质合成中的模板
概述
信使RNA(mRNA)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特点
丰度最小
种类最多
大小各不相同
寿命最短
初级产物为核不均一RNA(hnRNA),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剪切后成为成熟mRNA
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特殊帽结构
5'-帽结构:m⁷GpppNm(反式7-甲基鸟嘌呤-三磷酸腺苷)
mRNA的帽结构可以与帽结合蛋白结合
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有多聚腺苷酸尾
帽子结构和多聚腺苷酸尾的功能
mRNA核内向胞质的转位
mRNA的稳定性维系
翻译起始的调控
mRNA碱基序列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密码子:mRNA分子中每三个相邻的核苷酸组成一组,在蛋白质翻译合成时,代表一个特定的氨基酸,这种核苷酸三联体称为密码子
位于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开放阅读框,决定了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
tRNA
tRNA中含有多种稀有碱基
结构特点
tRNA的一级结构特点
含10-20%稀有碱基
3'末端为—CCA-OH(氨基酸臂)
tRNA的二级结构
tRNA含有局部茎环结构(发卡结构)
局部的双螺旋结构之间的核苷酸序列不能形成互补的碱基对,则膨出形成环状或襻状结构
tRNA的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形
氨基酸臂
DHU环
反密码环
TΨC环
额外环
tRNA的三级结构
倒L形
功能
活化、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翻译
3'-末端的核苷酸与氨基酸以酯键相连生成氨基酰-tRNA
rRNA
概述
核糖体RNA(rRNA)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RNA
rRNA与核糖体蛋白结合组成核糖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场所
rRNA种类(根据大分子物质在超速离心沉降中的沉降系数S)
真核生物
5S rRNA
28S rRNA
5.8S rRNA
18S rRNA
原核生物
5S rRNA
23S rRNA
16S rRNA
大亚基,小亚基
其他非编码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除mRNA,trna,rRNA外,细胞的不同部位存在的许多其他种类的小分子RNA,统称为非编码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