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电影史-丰收时期(1945-1949)
李少白《中国电影史》第六章《丰收时期(1945-1949)》思维导图。这一时期可以看作继20世纪20年代中期和30年代后期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三个黄金时代。两党的军事、政治、文化斗争和在电影上的直接较量,左右着包括创作在内的整个电影的走向。
这两张思维导图主要参考了北电“小灰皮”《外国电影史》(郑雅玲、胡滨)和《外国电影史纲要》(虞吉),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起到框架作用。
本思维导图是此前发布的中国电影史思维导图合集。由李少白主编的《中国电影史》把中国电影史看作是一部由电影艺术、电影工业等多维体系组成的综合史,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流变,分时期、分阶段地对中国电影史中的电影作品、电影现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论述和阐释,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中国电影史发展脉络。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本思维导图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做了简单的梳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丰收时期(1945-1949)
官方意识形态电影
国民党官方电影机构中官方思想立场的创作
《忠义之家》
吴永刚编导
《圣城记》
沈浮
《黑夜到天明》
《天字第一号》
屠光启
进步知识分子电影
国民党官方电影机构中进步的影片创作
表现人民的抗战生活
《遥远的生活》
陈鲤庭
《松花江上》
金山
表现知识分子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与质疑
《衣锦荣归》
赵丹
《还乡日记》
《乘龙快婿》
张骏祥
《幸福狂想曲》
陈白尘
《追》
“昆仑”群体
一个时代、两个阶级的生活
《八千里路云和月》
联华影艺社
史东山
纪实风格
《一江春水向东流》
联华影艺社和“昆仑”
伦理故事
中国民族特色
战后国统区百姓的生活
《万家灯火》
阳翰笙
《乌鸦与麻雀》
群像
浪漫气息
《关不住的春光》
欧阳予倩
《丽人行》
田汉
《希望在人间》
有特色的影片
《三毛流浪记》
对比讽刺
《新闺怨》
个人思考
关注社会、批判现实
其他公司的社会批判影片
《无名氏》
于伶编剧,应云卫导演
《忆江南》
“国泰”
《梨园英烈》
“大同”
“文华”群体
表现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
佐临
《夜店》
《表》
桑弧—张爱玲式
《假凤虚凰》
桑弧编剧、佐临导演
《不了情》
《太太万岁》
张爱玲编剧、桑弧导演
《哀乐中年》
桑弧编导
都市轻喜剧
《母与子》
李萍倩
《好夫妻》
洪谟
艺术片
费穆
《小城之春》
探索电影的民族化
“长镜头”
《生死恨》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清高与独立”的经营之道
商业电影
主要创作群体
老导演
陈铿然
《三人行》
岳枫
爱情片
凶杀片
马徐维邦—孙敬
《天罗地网》
何非光
内地
香港
方沛霖
上海
杨小仲
徐欣夫
新人
裴冲
毛羽
好莱坞影片的影响
法币不断贬值、社会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