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广西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申通
这是一篇关于广西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申通的思维导图,包含总体要求、功能定位、体制机制、建设程序等内容。
编辑于2021-09-29 10:23:35技术创新中心
1总体要求
2功能定位
3体制机制
4建设程序
11 人才管理
柔性引才引智机制
10 运行机制
市场化运营管理
9 组织框架
1.理事会(董事会)
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或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共建单位的人员组成;
理事长(董事长)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审定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经费预决算、主任聘用等重大事项,决策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发展和人财物等方面事项。
2.专家委员会
由中心主任、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经济专家等人员组成;牵头单位和共建单位的人员不超过总人数三分之一;
专家委员会主任由非牵头单位、共建单位的有影响的专家担任;
专家委员会对技术创新中心研发方向和研发内容、科研计划和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服务、重大学术活动以及年度工作等提出咨询指导意见。
3.中心主任
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工作组织管理能力;
每年在技术创新中心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8 法人制度
原则上应成立独立法人实体
7建设模式
支持重点领域:汽车、机械、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型功能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生物医药、特色优势农业等重要产业技术领域。
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或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等牵头组织,统筹布局、汇聚资源,联合行业内龙头企业、产业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参与建设。
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实行“一中心一方案”,成熟一家、启动建设一家。
1 提出建设申请
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或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申请;
提交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
2 组织咨询论证
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进行咨询论证、开展实地评估;
建设单位根据专家意见及建设条件完善方案。
3 批准建设
对通过咨询论证、各方面条件成熟的,由自治区科技厅批复正式启动建设;
综合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统一命名为“广西×××技术创新中心(筹)”
4 建设管理
每年12月底须向牵头单位和自治区科技厅提交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科技厅每年定期组织专家对综合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开展考核评价
5 组织验收
综合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期为三年,建设期满后,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技术创新中心运行进行评估验收;
通过验收的,由自治区科技厅发文批复认定,正式命名为“广西×××技术创新中心”。
6 长期管理
定期组织专家对技术创新中心运行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
对于评价结果不合格的给予一年整改期,到期后重新进行评估评价
不符合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有关要求的,予以摘牌处理
3 建设目标
建设时间:“十四五”期间
布局10家左右综合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
2 基本原则
需求导向,聚焦产业
政府引导,企业共建
优化整合,开放共享
深化改革,协同创新
1 建设思路
强化技术扩散与转移转化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4 综合类领域类
综合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充分依托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面向全区重点产业创新需求,聚力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构建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5 独立法人类
独立法人类技术创新中心围绕行业技术创新需求组建市场化运作的具有独立法人的协同创新体,以自主技术研发服务为主业,持续为其他企业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等服务。
6 内设类
内设机构类技术创新中心针对企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成果工程化,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广西xx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厅)
总体要求
1 建设思路
围绕产业链建立开放协同的创新机制,强化技术扩散与转移转化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 基本原则
需求导向,聚焦产业
政府引导,企业共建
优化整合,开放共享
深化改革,协同创新
3 建设目标
建设时间:“十四五”期间
布局10家左右综合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
功能定位
4 综合类领域类
综合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充分依托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面向全区重点产业创新需求,聚力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构建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5 独立法人类
独立法人类技术创新中心围绕行业技术创新需求组建市场化运作的具有独立法人的协同创新体,以自主技术研发服务为主业,持续为其他企业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等服务。
6 内设类
内设机构类技术创新中心针对企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成果工程化,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体制机制
7建设模式
支持重点领域:汽车、机械、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型功能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生物医药、特色优势农业等重要产业技术领域。
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或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等牵头组织,统筹布局、汇聚资源,联合行业内龙头企业、产业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参与建设。
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实行“一中心一方案”,成熟一家、启动建设一家。
8 法人制度
原则上应成立独立法人实体
9 组织框架
1.理事会(董事会)
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或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共建单位的人员组成;
理事长(董事长)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审定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经费预决算、主任聘用等重大事项,决策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发展和人财物等方面事项。
2.专家委员会
由中心主任、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经济专家等人员组成;牵头单位和共建单位的人员不超过总人数三分之一;
专家委员会主任由非牵头单位、共建单位的有影响的专家担任;
专家委员会对技术创新中心研发方向和研发内容、科研计划和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服务、重大学术活动以及年度工作等提出咨询指导意见。
3.中心主任
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工作组织管理能力;
每年在技术创新中心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10 运行机制
市场化运营管理
11 人才管理
柔性引才引智机制
有国家队人才参与,有国家级称号
有关于科研“项目经理制”、“研发管理”等机制探索方案
12 共建单位
共建单位和合作单位要包含龙头企业、技术领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
龙头企业要具有行业代表性
单位提供的资源,在技术创新等方面要与中心技术方向相匹配
共建单位和合作单位的投入方式要包含:技术力量投入、科技成果或知识产权投入、科技服务投入、固定资产投入、资金投入
13 经费投入
共建单位需承诺出资共建,方案中明确出资比例及合理性
建设程序
1 提出建设申请
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或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申请;
提交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
2 组织咨询论证
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进行咨询论证、开展实地评估;
建设单位根据专家意见及建设条件完善方案。
3 批准建设
对通过咨询论证、各方面条件成熟的,由自治区科技厅批复正式启动建设;
综合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统一命名为“广西×××技术创新中心(筹)”
4 建设管理
每年12月底须向牵头单位和自治区科技厅提交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科技厅每年定期组织专家对综合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开展考核评价
5 组织验收
综合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期为三年,建设期满后,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技术创新中心运行进行评估验收;
通过验收的,由自治区科技厅发文批复认定,正式命名为“广西×××技术创新中心”。
6 长期管理
定期组织专家对技术创新中心运行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
对于评价结果不合格的给予一年整改期,到期后重新进行评估评价
不符合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有关要求的,予以摘牌处理
保障机制
1 加强统筹协调
科技厅 负责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统筹协调,负责总体创建工作的顶层设计、规划布局和监督管理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或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 牵头组织负责整合产业链和创新链资源、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确保建设投入以及确定建设模式、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等,解决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牵头单位、共建单位等 给予创建技术创新中心必要的资金、政策、配套设施等多方面保
2 落实创新政策
落实中央、地方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优惠政策
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进口科研仪器设备税收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
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科研自主权、股权分红激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成果转化收益主要用于研发投入与团队奖励
科技厅在项目安排、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规划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3 鼓励多元投入
采取会员制、股份制、协议制、创投基金等方式,吸引企业、金融与社会资本、高校院所等共同投入建设
支持技术创新中心承担国家、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财政加强对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支持
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政府资金主要用于应用基础研究、引导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企业资金主要用于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及经营运转
4 加强分类管理
综合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 由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或设区市组织相关领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联合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共同体
独立法人类技术创新中心 由广西境内注册为独立法人的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机构、社团组织或机构组建
内设机构类技术创新中心 在企事业单位内设创新机构基础上组建
5 强化监督考核
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行评估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自治区科技厅以创新质量和创新贡献为重点,以有关客观数据和材料为主要评价依组织开展绩效评估,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