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节教师观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节教师观的思维导图,包含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节学生观的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的思维导图,包含教育的概念、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形态、教育的属性、教育的基本功能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教资:教育目的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三节教师观
一、教师职业
1、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教师职业的责任
对学生、教师、家长、社会负责
3、教师职业的价值
(1)社会价值: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精神财富
(2)个人价值:教师个体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特点: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三、教师劳动的特征
1、复杂性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教育任务的综合性
2、创造性
因材施教
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
教育机智
3、主体性和示范性
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包括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4、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延续性:教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长
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
5、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迟效性)
间接性:教师的劳动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教师劳动的价值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的。
6、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的。
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教师的劳动成果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四、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重视沟通,提升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5)勇于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建立专业理想(专业精神)
(2)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
通识性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本体性知识(系统的任教学科专业知识)
条件性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实践性知识(具体怎么教)
(3)提高专业能力(教师专业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专业能力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4)形成专业自我(包括:自我意向、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任务知觉、未来前景)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职前教育)(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2)新教师入职指导(入职培训)
(3)在职培训(在职教育)
(4)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5)同伴互助
(6)自我教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4、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5-20分钟)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5、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
(1)终身学习的意识
终身教育的概念由由法国保罗朗格朗提出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终身教育建立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终身学习的内容:学会学习;通晓自己所教学科知识,成为学科专家;学习有关教育的学问;学习信息技术
(2)自主发展的意识(体现:走我诊断;自我规划;寻求支持;自我评价)
6、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
(1)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福勒、布朗提出)
①关注生存阶段(处理人际关系或管理学生)
②关注情境阶段(教育工作的质量)
③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2)教师专业发展五阶段理论(美国:伯利纳)
①新手教师阶段
②熟练新手教师阶段
③胜任型教师阶段
④业务精干型教师阶段
⑤专家型教师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