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基础11-17章财政
这是一篇关于经济基础11-17章财政的思维导图,包括财政职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税收制度、政府预算、财政管理体制等内容。
编辑于2021-09-29 23:09:53财政
公共物品
含义
特征
需求显示
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
融资方式
生产方式
供给制度结构
市场系统
组成
政府
居民
企业
市场机制
政府经济活动范围
11财政职能
资源配置
配置范围
公共物品服务
国家安全支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机制手段
确定公共需要范围
优化支出结构
公共工程
公共卫生
公共科技
引导投资方向
矫正外部效应
维护市场竞争
提高财政自身管理运营效率
收入分配
机制手段
明确市场和政府的收入分配范围
加强税收调节
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发挥公共支出作用
经济稳定发展
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上的大事
机制手段
推动总需求供给基本平衡
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
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
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
公共选择理论
含义
美国詹布戈塔
政府失灵
三大基石
个人主义方法论
经济人假设
作为一种交易政治过程
政府失灵的表现
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
政治家选票极大化
投票循环
官僚体系无效率-尼斯坎南模型
最大化本部门预算
生产公共物品与服务对象预算拨款交换
利益集团与寻租
13财政收入
分类
国际
税收
赠与收入
社会缴款
赠其税款
其他收入
中国
税收收入
非税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
专项收入
罚没收入
债务收入
转移性收入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口径
最小口径
税收收入
小口径
税收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的非税收入-政府债务收入-专款专用政府收入(如社会缴款)
最常用
中口径
财政预算(一般预算)收入+社会保障缴费收入
大口径
全部政府收入
集中度
税收收入/GDP
最小口径
财政收入/GDP
(财政+政府基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基本收入)/GDP
税收
特征
强制性
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征收
无偿性
税收本质体现
固定性
固定课税对象、税基、税率
拉弗曲线
描述
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提出
美国经济学家 阿瑟.拉弗
含义
保持适度宏观税负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提示
征税有禁区,注意涵养税源
税负转嫁
方式
前转
后转
混转
消转
旁转
税收资本化
土地交易最典型
影响因素
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
课税商品的性质
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课税范围的大小
国债
特征
自愿
灵活
有偿
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
对经济影响小
筹集建设资金
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调控宏观经济
负担
认购者
债务人
纳税人
代际
限度
绝对规模
累计债务余额
当年发行总额
还本付息总额
相对规模
国债负担率
国民经济承受能力,国债累计余额占GDP比重
着眼于国债存量
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债务依存度
当年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比例关系
警戒线介于15%-20%之间
李嘉图等价理论
税收与债务等价
国债制度
发行方式
公开招标
金融市场招投标,对象为多数投资者
承购承销
与银行或金额机构签订承销合同
直接发售
亲自向特定投资者推销,个人不得认购
随买
向小投资者发行不可上市国债
谁能直接成功
偿还和交易
现货
回购
期货
期权
政府债分类
中央余额
地方限额
12财政支出
含义
3看
看规模
反映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
看结构
反映政府如何动用财政资金
看经济性质
反映财政每一笔钱怎么花的
分类
支出功能分类
支出经济分类
赎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指标
规模指标
绝对规模
相对规模
规模变化指标
财政支出增长率
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
增长理论
瓦特纳法则(瓦特推动德国政府活动扩张)
观点
工业化进程
社会经济发展
原因
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
纠正市场失灵问题
公共支出项目增长
皮考克和魏斯曼(英国人脾胃在梯度增长)
先增长后稳定在较高水平
内因
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提高
外因
战争危机、自然灾害社会动荡
马斯格雷夫(美国马懂经济发展阶段增长)
观点
财政支出随着不同期间变化
经济发展阶段
初期: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大
中期:政府投资比重下降
成熟:环境交通教育通讯比重大
鲍莫尔(美丽泡沫在非均衡增长)
分析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解释政府支出增长原因
依据技术和劳动发挥作用不同两大类别
生产率提高快(进步)部门
生产率提慢快(非进步)部门
公共选择学派解释(美国毡布有疙瘩)
财政幻觉
关心扩大公共支出好处忽视税收负担
政府选择了非均衡的梯度发展理论
中国支出结构问题
2高3低
购买性支出比重高
投资性支出比重高
转移性支出比重低
消费性支出比重低
社会性支出比重低
中国支出结构优化
更多关注再分配
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
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绩效评价
含义
3E原则
经济性
效率性
效果性
一经两效,综合分析
公平性
主体
政府及财务部门
对象
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或机构
内容
公共委托——代理事项
实施预算支出评价原则
统一领导
分类管理
客观公正
科学规范
统一分类各科预算支出
方法
公众评价法
比较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公众比较成本因素
程序
事前准备
事中实施评价
事后撰写评价报告
关键是选择指标,原则
相关性
经济性
可比性
重要性
相关经济可重要了
14税收制度
税制要素
纳税人
课税对象
税率
比例
定额
累进
纳税环节
纳税地点
减免税
违章处理
税收分类
按课税对象
按计量标准
按税收与价格关系
按税负能否转嫁
按课权限
流转税
特点
增值税
特点
优点
类型
生产型
收入型
消费型
收入范围和纳税人
一般
小规模
税率
13%
9%
6%
0
计税方式
扣税法
简易计税
进口组价计税
消费税
征收范围
纳税人
税目(15类)
税率
比例
定额
计税方法
从价
从量
复合
所有税
特点
税负相对公平
单环节征税
内在稳定器
企业所得税
纳税人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应纳税所得额=年度收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和抵免税额
个人所得税
征收办法
综合+分类
纳税人
居民+非居民
课税对象
6类9项
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综合所得+经营所得
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的计算
减免税
征收管理
财产税
优缺点
收入分配功能
直接税
收入弹性小
房产税
纳税人
征税对象
征税范围
税率
计税依据
征收管理
车船税
纳税人
适用税额
保有环节征收的税
15政府预算
含义
法律规定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经同级人代会审查批准才能生效
指标反映政府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
体现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职能
反映活动
监督收支
控制支出
反监控
原则
年度
历年制
中
法
德
巴西
意大利
韩
理发的西方大汉
跨年制
完整
统一
可靠
合法
公开
年内完成统一靠公开合法的信息
分类
形式
单式
便于编制
易于操作
复式
便于分类控制预算收支平衡
经常预算
收入来源
税收
支出对象
行政事业项目
资本预算
收入来源
国债
支出对象
经济建设项目
依据
增量
零基
作用时间
年度
多年
收支平衡状况
平衡
差额
预算项目反映经济效益
投入
绩效
规划项目
层级
中央
地方
职能划分
立法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
审批预算草案和执行情况
人大常委会
审批预算调整方案和决算
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审批方案决算
人民政府
国务院
规定中央地方收支划分
地方政府
组织预算草案编制
决定政府预算预备费的动用
组织决定
政府财政部门
具体组织预算的执行
具体编制预算草案
提出本级预备费动用方案
具体提出
预算体系
一般公共预算
以税收为主
财政收入、支出、赤字
政府性基金
以收定支
专款专用
结合转下年
已转下年
收入
征收基金
收费
出让土地
发行彩票
支出
特定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事业发展
社会保险基本预算
原则
依法建立,规范统一
统筹编制,明确责任
专项基金,专款专用
相对独立,有机衔接
收支平衡,留有结余
统一收箱金砖
编制范围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生育保险
工伤保险
失业保险
五险
于2013年提交全国人大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含义: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取得资本收益,不列赤字
核心:调整国家与国有企业间的分配关系
收入:利润、股利、转让收入、清算收入
支出:补充资本金、弥补改革成本
宫爆鸡精
预算编制制度
编制方法
部门预算制度是预算管理基本形式
收入预算采用标准收入预算法
支出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法
志铃手表
从2011年1月1日起,除教育收费外的预算外资金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编制程序
自下而上
两上两下
预算执行制度
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收缴方式
直接缴库
集中汇缴
拨付方式
财政直接支付
财政受权支付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
建目标
建政府预算体系的中期目标
编报告
编制执行监督政府跨年资产报告
权公开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权责公开
16财政管理体制
内容
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设置
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技术原则
效率原则
区域原则
受益原则
政府间财政收入
恰当原则
集权原则
效率原则
收益与负担对等
恰当集权使效率对等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广义含义
税收管理体制
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
睡公寓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类型
财政联邦制模式(美印家的大黑鹅)
州余权主义
中央地方没有整体关系
联系依靠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实现
财政单一制模式
地方政府自主性小
大政方针由中央制定
作用
保证政府财政职能履行
调节政府财政间不平衡
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时间
中国1994年实行
内容
支出责任划分
中央支出
外交
地质勘探费
地方支出
公检法经费
民兵事业费
收入责任划分
中央税
消费税
关税
证券印花税
船舶吨税
小观音在中央
地方税
房产税
土地增值税
车船税
房地车在地方
共享税
增值税50:50
资源税
所得税60:40
增资所得需共享
改革任务、内容
改革成效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宏观调控能力增强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分睡长红痣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提出者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
作用
为地方政府提供收入来源,弥补收支差额
特点
科学性
灵活性与统一性相结合
对称性
完整性
法制性
克林顿玩法
分类
一般(薄弱)
县级财务保障
农村税费改革
工资调整
资源枯竭城市
均衡性转移支付
我县农民工资均衡
专项(特定)
教育
医疗
社会保障
支农
任务
增加一般性支付比例
促进地区间财务均衡
增加革命、民族、边疆、贫困地区支付
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
总体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党的领导
坚持财政事权由中央决定
坚持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法治规范道路
坚持积极统筹推进
划分原则
体现公共服务受益范围
兼顾职能行政效率
实现权责利统一
激励地方政府主动作为
做到责任与事权相适应
主要内容
推进财政事权划分
加强中央
保障地方
减少共同
动态调整
完善支出责任划分
中央事权由中央承担
地方事权由地方承担
共同事权划分支出责任
17财政政策
含义
政府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组成
预算政策
税收政策
支出政策
国债政策
预支国税
功能
稳定平衡
导向行为
协调失衡
控制主体
定向调控
目标
充分就业
稳定物价
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
工具
经济过热时
减少预算、投资,减少补贴、公共支出(政府)
增加税收、国债(私人)
少花钱
类型
经济周期
自动稳定
累进所得税
政府福利支出
政策要稳定得积累福
相机抉择
汲水政策
自发扩大
短期有效
补偿政策
反向调节
功能作用
扩张
紧缩
中性
乘数
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平衡预算乘数=1
整瓶水
时滞
认识
行政(行动)
调研研究耗时
内在“时效”
决策
执行
效果
外在“小直觉”
我国经验
结构性减税
相机抉择确定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