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注会综合——财管
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财务管理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0-08-09 08:56:33财管
1. 财务报表分析
1.1.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比较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比较基准:可比公司、行业平均、预算数
1.2. 常用财务比率分析
基本财务比率
短期偿债能力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
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
产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
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利息费用
营运能力比率
XX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XX资产
盈利能力比率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市价比率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市销率=每股市价/每股营业收入
1.3. 杜邦分析体系
权益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局限性
计算总资产净利率的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
没有区分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
没有区分金融资产与经营资产
没有区分金融负债与经营负债
1.4. 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
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负债/股东权益
2. 筹资管理
2.1. 资本成本
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
利率、税率、市场风险溢价
内部因素
资本结构、投资政策
债务资本成本的估计
税前债务成本
到期收益率法
公司有上市发行的长期债券
可比公司法
以可比公司上市发行的长期债券到期收益率,作为本公司的长期债务成本
可比公司应当与目标公司处于同一行业,具有类似的商业模式
风险调整法
选择若干信用级别与本公司相同的上市公司债券(不一定符合可比公司条件)
计算这些上市公司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计算与这些上市公司债券同期(到期日相同或相近)的政府债券到期收益率(无风险利率)
计算两个到期收益的差额,即信用风险补偿率
计算信用风险补偿率的平均值,作为本公司的信用风险补偿率
财务比利率法
税后债务成本
税前债务成本*(1-T)
普通股资本成本
资本定价模型(CAPM模型)
无风险利率的估计:上市交易的政府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β值估计
公司风险特征无重大变化时,可以采用5年或更长的预测期
公司风险特征发生重大变化时,应使用变化后的年份作为预测期
市场风险溢价
较长的时间跨度,既要包括经济繁荣时期,也包括经济衰退时期
股利增长模型
增长率的估计
历史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
分析师的预测(最好)
债券收益率风险调整模型
普通股成本=税后债务成本+股东比债权人承担更大风险所要求的风险溢价(3%-5%)
混合筹资资本成本
优先股
永续债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2.2.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理论
无税MM理论
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
加权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无关
权益资本成本随财务杠杆提高而提高
有税MM理论
最优资本结构:全部融资来源于负债
加权资本结构随财务杠杆提高而降低
权益资本成本随财务杠杆提高而提高,小于无税
权衡理论
平衡债务利益的抵税收益与财务困境成本
代理理论
债务代理成本
过度投资
采用不盈利或高风险项目
投资不足
放弃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
债务代理收益
债务利息支付的约束性有利于激励企 业经理尽力实现营业现金流的稳定性
为债权人保护条款的引入
对提升企业业绩的激励措施
对经理随意支配现金流的约束
优序融资理论
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在需要外源融资时,优先考虑债务融资(先普通债券后可转换债券),不足时再考虑权益融资(先优先股后普通股)
资本结构决策
资本成本比较法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企业价值比较法
杠杆系数
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EBIT
财务杠杆系数=EBIT/(EBIT-I-PD/(1-T))
联合杠杆系数=边际贡献/(EBIT-I-PD/(1-T))
经济法
上市公司为借款后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担保对象提供的担保,应当由股东大会决议通过
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期末净资产额的40%
不得收购上市公司情形:收购人负有较大数额的债务,到期未清偿,且处于持续状态
2.3. 财务预测和全面预算
财务预测
外部融资需求
优序融资理论
销售百分比法
销售收入增长率
内含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
不增发新股或回购股票
不改变经营效率(营业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不改变财务政策(权益乘数&利润留存率)
全面预算编制方法
出发点特征
增量预算法
以基期水平为基础
零基预算法
不考虑以往期间的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
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
固定预算法(静态预算法)
弹性预算法(动态预算法)
预算期的时间特征
定期预算法
滚动预算法
2.4. 营运资本筹资管理
营运资本筹资策略
易变现率=(股东权益+长期债务+经营性负债-长期资产)/经营性流动资产
短期债务管理
商业信用筹资
短期借款筹资
2.5. 长期筹资
长期债务筹资
长期借款
长期债券
普通股筹资
普通股的首次发行
公开发行
非公开发行
股权再融资
配股
增发新股
公开增发
非公开增发
混合筹资
优先股
永续债
附认股权证的债券
主要目的是发行债券,一次发行两次融资
认股权证是新发股票,增加股份
灵活性差,缺少赎回条款和强制转换条款性
可转换债券
主要条款
目的是发行股票
可转换性
不增加额外资本
转换价格
通常高于发行时股价20%-30%
转换比率
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转换期
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后
赎回条款
促使债券持有人转换股份
避免市场利率下降后,继续向债券持有人支付较高的债券票面利率所蒙受的损失
回售条款
保护债券投资人的利益,避免遭受过大的投资损失,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合理的回售条款可以使投资者具有安全感,因而有利于吸引投资者
强制性转换条款
筹资成本
底线价值
纯债券价值和转换价值两者中的较高者
筹资成本
发行价格=利息现值+底线价值现值,内插法计算税前资本成本
租赁
2.6. 股利分配
股利理论
股利无关论
投资者不关心公司股利的分配
股利支付比率不影响公司的价值
税差理论
股利收益率>资本利得税率
不考虑股票交易成本——低股利
考虑股票交易成本——高股利
客户效应理论
边际税率较高的——低股利
边际税率较低的——高股利
一鸟在手理论
为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高股利
代理理论
股东与债权人:债权人希望低股利
股东与经理人:股东希望高股利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中小股东希望高股利
信号理论
高股利
经理人对企业发展前景作出良好预期,股票价格上升
成熟期企业,没有新的前景好的投资项目,股票价格下降
低股利
成熟期企业,为新增投资项目融资,股票价格上升
经理人对未来发展前景作出无法避免衰退预期,股票价格下降
股利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
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
固定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率政策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利润分配
公积金
盈余公积
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以不在提取
任意公积金提取比例没有现值
资本公积
不得用于弥补亏损
用途
弥补亏损
扩大公司生产经营
转增公司资本,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留存不少于转增前注册资本25%
股利
上市公司增发或配股,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3. 投资管理
3.1. 营运资本投资管理
现金管理
成本分析模式
MIN(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
存货模式
MIN(交易成本+机会成本)
随机模型
应收账款管理
5C系统: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
存货管理
储备存货成本
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经济订货量
基本模型
存货总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变动储存成本
订货提前期
再订货点:平均交货时间*每日平均需求量
订货提前期对经济订货量并无影响
陆续到货
保险储备
再订货点:平均交货时间*每日平均需求量+保险储备
3.2. 投资项目资本预算
评价方法
独立项目
现金流量折现法
净现值法
反映投资的效益
现值指数法
反映投资的效率
内含报酬率法
静态回收期法
动态回收期法
会计报酬率法
会计报酬率=年平均净利润/原始投资额
忽略折旧的影响
互斥项目
项目寿命周期相同
净现值法
项目寿命周期不同
共同年限法
等额年金法
总量有限时的资本分配
按现值指数排序,寻找净现值最大的组合
现金流的估计
相关成本
差量成本、未来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
非相关成本
沉没成本、过去成本、账面成本
折现率的估计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可比公司法
经营业务类似的上市公司
敏感分析
最大最小法
敏感程度法
选择敏感度小的,即风险小的项目作投资方案
4. 财务估价
4.1. 债券、股票价值评估
评估方法
债券价值
本金现值+利息现值
普通股价值
零增长,P=股利/资本成本
固定增长,P=下期股利/(资本成本-增长率)
混合筹资
优先股
永续债
债券估值影响因素
面值、票面利率、折现率、到期时间、利息支付频率、债券期限
4.2. 期权价值评估
分类
按期权执行时间
欧式期权
只能在到期日执行
美式期权
可以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时间执行
按持有人权利
看涨期权
看跌期权
价值影响因素
内在价值+时间价值
看涨期权:市价利率偏看涨,执行红利偏看跌, 欧式期限不一定,美式期限全看涨,股价波动最给力
4.3. 企业价值评估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种类
股利现金流量模型
股权现金流量模型
实体现金流量模型
结论
数据假设相同的情况下,三种模型的评估结果是相同的
股利分配政策有较大波动,股利现金流量很难预测
如果将股权现金全部作为股利发放,则股权现金流量=股利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可以取代股利现金流量,避免对股利政策进行估计的麻烦
实务中大多采用实体现金流量模型
股权成本受资本结构的影响较大,较难估计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受资本结构的影响较小,容易估计
参数估计
资本成本
时间序列
详细预测期,通常为5-7年
后续期,预测期后的无限期限
各期预期现金流量
相对价值评估模型
市盈率模型
本期市盈率=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内在市盈率=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关键驱动因素:增长潜力
适合连续盈利的企业
模型的修正
修正平均市盈率法
可比公司修正平均市盈率=可比公司平均市盈率 ÷(可比公司平均增长率×100)
目标公司每股股权价值=可比公司修正平均市盈率×目标公司增长率×100×目标企业每股收益
股价平均法
分别修正每家公司的市盈率,分别计算出对应的目标公司股价,最后平均
市净率模型
关键驱动因素:权益净利率
适用于拥有大量资产、净资产为正值的企业
市销率模型
关键驱动因素:营业净利率
适用于销售成本率较低的服务类企业或销售成本率趋同的传统行业
5. 管理会计
5.1. 本量利分析
成本性态分析
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
不能通过管理决策加以改变
酌量性固定成本
可以通过管理决策加以改变
变动成本
技术变动成本
酌量性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半变动成本
阶梯式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
非线性成本
变动成本法
产品成本只包括料工费,固定制造费用不进入产品成本,全部与期间费用一起一次性进入当期损益
本量利基本分析模型
基本损益方程式
利润=(P-V)*Q-F
边际贡献方程式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制造边际贡献=销售收入-产品变动成本
产品边际贡献=制造边际贡献-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盈亏临界分析
盈亏临界点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F/(P-V)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额/正常销售额
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正常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额/正常销售额
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安全边际率
5.2. 短期经营决策
生产决策
差量分析法
边际贡献法
本量利分析法
定价决策
成本加成
完全成本加成=完全成本(料工费)+加成(非制造成本+利润)
变动成本加成=变动成本+加成(固定费用+利润)
市场定价
新产品的销售定价
渗透定价法:先低后高
撇脂定价法:先高后低
有闲置能力条件下的定价
增量成本即产品的变动成本
5.3. 责任中心
成本中心
标准成本中心
不对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负债,只对既定产量的投入量承担责任
费用中心
结合费用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作出有根据的判断
利润中心
考核指标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部门可控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可控固定成本
部门经理业绩评价最好的依据
部门税前经营利润=部门可控边际贡献-不可控固定成本
内部转移价格
价格型
适用于内部利润中心
成本型
适用于内部成本中心
协商型
适用于分权程度较高的企业
投资中心
投资报酬率
=部门税前经营利润/部门平均净经营资产
优点
根据现有会计资料,比较客观
相对数指标,可用于部门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
可以对整个部门的经营状况作出评价
缺点
部门经理会产生次优化的行为,损害公司整体的利益
部门剩余收益
=部门税前经营利润-部门平均净经营资产*要求的税前投资报酬率
优点
与增加股东财富的目标一致,引导采纳高于公司资本成本的决策
允许使用不同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
缺点
绝对数指标,不便于比较
指标评价质量受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5.4. 业绩评价
关键绩效指标法
结果类指标
动因类指标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经营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平均资本占用
平衡计分卡
四个角度
财务角度
主要顾客的收益率
顾客角度
领先指标:市场份额、客户保留率、新客户开发率、客户满意度、盈利率
滞后指标:时间、质量、价格、可选性、客户关系、企业形象
内部业务流程角度
新工作中与顾客相处的时间、每个雇员的收入、收益率、交货时间、工程进度完成率、处理单个订单的时间
学习和成长角度
新产品占比、雇员调查、主要员工保留率、员工能力和发展
四个平衡
外部与内部的平衡
成果和驱动因素的平衡
财务和非财务的平衡
短期和长期的平衡
特点
为财务战略提供支持
提高整体管理效率
注重团队合作,防止企业管理机能失调
提高激励作用,扩大员工参与意识
降低企业信息负担
管理会计报告
可控质量成本
预防成本
生产之前的可控阶段
鉴定成本
对产品进行检测
不可控质量成本
内部失败成本
进入市场之前
外部失败成本
进入市场之后
6. 成本计算
6.1. 产品成本计算
归集和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
直接分配法
间接分配法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
倒挤
分配
约当产量法
定额比例法
混合
计算方法
品种法
大量大批单步骤
分批法
小量小批
分步法
大量大批多步骤
6.2. 标准成本法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
实际数量*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①-②
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数量差异:②-③
成本差异:①-③
6.3. 作业成本法
分两个阶段
强调因果关系
使用众多不同层面的成本动因